地中海旅行随想 2

图片
· 这是第5184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邮轮离开雅典港口Pireas的时候,船上的乐队和男主唱在演奏着I am sailing这首怀旧的老歌,客人们拿着各种饮料和食品在甲板上看着其他的邮轮。
雅典属于home port,主要港口,提供的维护维修设施比较齐全,可以作为长期停留的邮轮始发地,所以停靠的各式邮轮不少,而希腊第二大城市塞萨洛尼基Thessaloniki虽然也是一个大港口, 成为home port的时间才几年而已。
那个唱着I am sailing的主唱居然是登船时帮助安检的人员之一,看来船上为了压缩随船人员数量,每人都身兼多职,要在不同的时段做着不同的事情。
邮轮下午出发后直接在地中海航行了一夜,加第二天一整天,再航行一夜,第三天的清晨到达埃及北部在地中海的Said塞得港。好在风平浪静,船上有好几个餐厅,晚上有演出也有好几个不同风格的酒吧,所以不会觉得无聊。
塞得港是埃及第二大港,塞得港省的省会,是埃及最小的省份,属于尼罗河三角洲。
图片
|图片来源:人口突破一个亿,埃及为何没有人口红利,只有人口负担_埃及政府 (sohu.com)
公元前三百多年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东征的时候,带领大军从希腊出发经过小亚细亚先到了这里的尼罗河三角洲,然后兵不血刃地占领了上下埃及。
尼罗河三角洲在北部,属于下埃及,处于尼罗河的下游。以亚历山大名字命名的城市亚历山大城(Alexandria)矗立至今,也在埃及北部的地中海,现在是埃及第一大港口,离我们停靠的塞得港口只有两百六十公里。
图片
平时谈到埃及文明而联想到的金字塔,木乃伊,神庙,都是可以追述到公元三千多年前的辉煌,被希腊文明冲击之前的事情。之前的古埃及也是多神教,神话中有两千多个神,跟希腊的众神体系相似。
亚历山大大帝在公元前三百年占领埃及后,埃及就开始了其希腊化的文明阶段,我们熟知的埃及艳后,老家就是希腊的,她是托勒密王朝末代统治者,而托勒密王朝就是亚历山大大帝的一个大将留在埃及后开启的,王室人员都是以希腊语做母语。
埃及艳后的离世代表着埃及希腊化时代的终结,之后埃及很快就成为了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
中世纪公元六百多年的时候,伊斯兰势力开始从阿拉伯半岛崛起和扩张,延伸到小亚细亚和北非,覆盖了埃及,埃及从那时起开启了其穆斯林化的文明时代。
到如今,古埃及语已经不在日常使用,现在的埃及人说阿拉伯语(现在全称是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十四世纪马穆鲁克王朝统治之下的埃及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中心,王朝大力发展宗教教育和伊斯兰学术,全面推行阿拉伯化的政策。
而真正埃及法老的后裔科普特人(Copts)虽然依然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只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十五以下了,科普特语也基本上只在科普特教堂的传教中使用。
科普特语是古埃及的希腊化时代,用希腊文的体系来书写当时的古埃及语,与更早的古埃及语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学者们通过科普特语这种日常不太使用的语言才能研究埃及学(Egyptology)的古老文献。
经过各种文明的洗礼和种族迁徙,这片土地上的现代埃及人和那个创造了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古埃及文化文明,基本上不搭界了,毕竟现在埃及大部分人口是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
图片
想想也不难理解,古埃及王室要求血统纯正,基本上法老和王后都要有王室血统,有直系和近亲血缘关系,与优生优育完全背道而驰,文明怎么可能持续传承。
到如今,埃及曾经的辉煌基本只存在于埃及学(Egyptology)之中了。有一点和希腊相似,近代埃及也是从原来的奥斯曼帝国独立出来的。1517年,奥斯曼帝国向非洲扩张的时候占领埃及,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灭亡,设这里为奥斯曼帝国的一个行省,派总督管理。
从港口开往开罗的途中,不久就经过了一片高档社区,设计精致的别墅群,临近昂贵的私立学校,跟后来看到的开罗市内拥堵的交通,为生活奔忙的人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靠近开罗的平民区,很多楼房看起来很破旧不说,外观感觉根本没有完工,但是有些人已经住进去了,可以看到这些入住的家庭已经装上了窗户和空调,而隔壁好几家可能都没窗户在空置,楼顶的钢筋还裸露着。
记得当初去阿尔及利亚的时候,也看到很多居民住在这种看起来根本没有完工的居民楼,当地同事跟我解释是完工后要交一笔税,所以很多楼就那么个半完工状态就入住了,而且一住就是几十年。
埃及的导游说,如今的埃及,最大的产出是其人口,出生率极高,每八秒钟一个新生儿降临。我上网查了查数据,感觉这个说法略有点夸张,不过生育率的确是在全球排名都靠前。
这个倒不难理解,农业的传统文化加上穆斯林的观念,都是认为孩子越多越好。导游没有提到的是人口带来的压力。
由于埃及超过95%的领土都是沙漠,所开垦的土地主要集中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地区,随着人口的持续膨胀,埃及的供粮负担从上个世纪中期就开始逐渐加重,曾经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的“尼罗河粮仓”,已经无法支撑本国的粮食需求。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埃及就开始成为了粮食净进口国。埃及虽然是一个农业国家,现在其所产的粮食只能满足国内20%的需求,毕竟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都有上限,其余80%要靠国家花费大量的外汇进口。
不断增加的人口没有给埃及这个农业国家带来任何人口红利,反倒成为整个国家发展的负担,因为缺乏相应的资源和产业支撑这些适龄人口最终创造大量财富,所以最近十多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埃及一半人口都生活在世界银行设定的贫困线基准以下(贫困线基准换算成人民币基本上是每月400元)。
中国主粮基本自足,少量进口的粮食也基本是为了增加饮食的多样性,即使如此,中国也在采取各种措施来保证今后的粮食产量。大国的饭碗,还是端在自己手里比较保险。
我们停留的第一站是开罗的埃及国家博物馆,大家耳熟能详的法老面具,守墓狗等等埃及上古文明的传世之宝,都在这里,不得不感叹在那个时代,埃及文明是遥遥领先于地球上其他文明的。
图片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查看其王室坐像和制造那些精美靠椅的年代,再去查一查看看椅子这么个家具是什么时候出现在其他国家的。
也比较一下阿布辛贝神庙和同期其他国家的建筑和艺术品。本文对那些世界级的宝藏不再展开赘述。据导游说,新建的大埃及博物馆(The Grand Egyptian Museum),目前部分开放,9月份就要全面开门迎客了,新博物馆耗资十亿美元打造,馆藏十万件藏品,保括三万件从未展出过的珍品。
跟这个即将开业的新博物馆比起来,现在的这个博物馆极其小儿科。
离开博物馆就直奔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以前看到的图片信息总觉得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在沙漠深处,其实离开罗市中心没多远。
原以为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同一时期建筑,导游告诉我们,狮身人面像比金字塔早了两千多年,根本不是同一时期的建筑,至今还没有很合理的解释。
到了这里,就看出人口众多的压力了,很多应该上学的当地孩子,在景点各处想办法挣钱,比如卖个小礼品,或者帮人拍照讨要小费。
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眼前的生存远比接受教育为自己的未来打算更重要。景点用好几种语言标识着如果有麻烦,可以找旅游警察。
埃及旅游业贡献了埃及15%左右的GDP,创造了超过10%的就业,为了不让近年来国家的混乱过于冲击旅游业,专门设置了旅游警察尽量保护游客利益。
看着有些小孩子就在警察眼皮底下耍无赖要钱,不得不怀疑这种措施有多大的效力,是不是他们早已达成了某种默契和共识,毕竟这些小孩子都是穷困家庭出身,也要想办法吃饭。
最近这十几年,埃及的经济一直处于低谷,靠借贷过日子。从2011年开始的国内暴力冲突,到2013年的军事政变,到2017年发生在两座基督教堂的教堂爆炸事件,都对其旅游业有所冲击,2020年开始的疫情对其旅游业的影响很大,收入比疫情前降低了70%以上。
疫情刚刚消停旅游业复苏,俄乌战争开打后又影响了粮食价格持续走高。埃及的大部分小麦供应都依靠从乌克兰和俄罗斯进口,开战后小麦价格飙升19%,埃及政府仅2022年就不得不额外支出十亿美金进口粮食,这个靠举债过日子的国家面临越来越大的财政压力。
这种经济情况下,基本可以预见今后的十年内埃及的中产阶层应该会进一步被挤压和压榨,毕竟这个阶层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占其一半的贫困人口不但无法为国家贡献税收,还需要国家的补贴和救济,而那些少数精英,绝对是享用这个国家各种利好的阶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看斯蒂芬·马希尔所著的《埃及动荡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日本社会学家三浦展于其2006年著作《下流社会:新社会阶级的出现》就指出,经济上升阶段中产阶层会扩张,成为中流社会,而在经济下行的时候中产阶层会渐渐失去其特征及优势,并下沉为下层社会的一群。
图片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非洲的土地了,2008和2009年的时候经常去阿尔及利亚出差,那是第一次到非洲,住宿的阿尔及尔希尔顿酒店就背靠地中海。
当时恐怖活动比较多,我们从酒店到机场三公里的距离,都有武装警察护送,经过五次安检登机后,还能看到每个飞机下都有武装人员巡逻,所以当时没有找到机会去撒哈拉看一看,每天都是工作地点和酒店之间点对点,严禁外出。
后来我们的保镖让我给他从英国带一种非处方药,这次帮了他忙之后,才给我破例地在一个集市短暂停留了一下让我下车看了看,买了几个沙漠玫瑰。
沙漠玫瑰是在撒哈拉沙漠中风沙把岩石自然打磨成了玫瑰的形状,当地人从沙漠中采集过来做成大小不一的盆景售卖。
记得那时候的阿尔及尔机场跟中国的一个二线城市的旧机场一样,而其地铁建了20多年,即将完工了。去年见到两个从阿尔及利亚来英国留学的学生, 说现在一切都很祥和了。
作者:英国某大学高级讲师,博导。博士研究方向为知识管理,逐渐延伸到有效沟通,文化差异与沟通,认知差异。主讲科目涵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和其他管理方面学科。
「 图片 | 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