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默契配合,精准完成骨科手术

人机默契配合,
精准完成骨科手术
机器人灵活摆动机械臂,
在手术室精准完成手术操作,
曾经只能在想象作文中描述的画面,
如今在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手术现场真实上演!
近日,中国医科大学盛京医院创伤骨科李建军教授与延安市人民医院骨科三病区张生主任医师、刘涛副主任医师在骨科机器人的辅助下为一位右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成功实施了闭合复位髓内钉固定术。
据悉,使用骨科机器人辅助行闭合复位髓内钉内固定术在延安地区尚属首例,这也体现了我院骨科技术实力更上一层楼。
病情回顾
患者马女士,在高处干活时,不慎跌落,导致右肩部疼痛、畸形,随之肿胀,活动受限,被家人紧急送往当地医院,拍片示:右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及家属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右肱骨近端骨折”收住骨科三病区。
患者入院后,李建军教授带领科室医生认真分析患者病情及骨折类型,考虑到患者系中青年女性,需要快速康复,恢复肢体功能,重新回归生活与工作,且患者对肢体的美观有着较高要求,鉴于此种情况,李建军教授根据患者的诉求及骨折特点,提出使用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以达到骨折的精准化、微创化治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过精心准备,在手术麻醉科张娜医师的协助下,李建军教授在患者肱骨大结节处安装示踪器,与移动C臂相结合,将患者手术部位的影像实时传输到机器人主机系统,通过术前规划入钉点及钉道,李建军教授操控机械臂将髓内钉精确定位到手术位置,确认无误后,准确安放到位,置钉一次成功,减少了传统手术在X光下反复调整的繁琐步骤,极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创伤,手术结束后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据李建军教授介绍,按照传统的治疗方法,骨折闭合复位内固定多采用切开复位固定处理,切口暴露大、出血多,且操作需要精确定位,才能确保手术效果。以往这些操作均需在透视下反复进行,不仅医生和患者会反复受到射线照射,术中还会面临定位困难,难以实现精准复位及固定的问题,手术时间长,术中极易损伤血管神经。如何在小切口下就能完成右肱骨骨折的个体化精准复位和固定,是手术的难点。
此次手术使用的骨科手术机器人Mark,有着“透视眼”,负责采集数据,并能实时动态追踪。“智能脑”配合移动C形机械臂可以成为骨科医生的脑和手,它能帮助医生引导完成图像配准、术前规划、自动定位、术后验证等程序。而且,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能达到毫米级的精度。在手术时,能减少螺钉位置的调整,避免损伤毗邻重要的神经血管组织,减少手术并发症,节省手术时间,以最小的创伤获得最佳的固定效果,缩短住院和康复时间,全面提高患者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还能减少术中透视次数,大大降低了医生和患者的辐射量,有利于医生和患者的健康。
数字化、精准化、微创化、加速康复理念是当前骨科手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此次骨科机器人辅助下的骨科手术再次顺利开展,标志着我院骨科手术向着数字化、精准化、微创化的医疗时代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将造福更多骨科疾病患者。
1
END
1
感谢您的关注
供稿:刘涛(骨科三病区)赵锦怡(宣传科)
图片:刘涛(骨科三病区)
编辑:吴晓娇(宣传科)
推荐阅读
围观
延安市人民医院承办的第三届陕北复杂难愈性创面研讨会顺利召开
热文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如何选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点完这里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