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南京消防开展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

今年的5月12日,是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即将到来之际,5月9日,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江宁区麒麟街道开展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演练通过三大类23个科目的训练,全方位检验队伍地震救援的能力。此次演练模拟5月9日早上6点,南京市某区发生地震,地震导致部分道路损坏、桥梁垮塌和建筑物倒塌,现场有人员被困。接到报警后,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指挥中心立即按程序向相关领导报告,通知全勤指挥部人员到位,立即依照《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地震灾害救援队编成方案》迅速调集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图片
23个科目考验救援人员实战能力
当天上午9点,一支重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和两支轻型地震救援专业队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迅速集结完毕。消防员携带物品、器材、装备,迅速以徒步加机动化相结合的方式,沿受损道路向6公里外的宿营地进发。沿途,陡坡、土路、急弯都给徒步前行带来了不小的麻烦。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真正的地震救援现场,由于断水断电以及断路,出行要比演练现场更加困难。
图片
队伍到达宿营地后,在指定区域搭建指挥帐篷、个人携行帐篷等工作区、生活区和宿营区营地。下午2点,一重两轻地震救援专业队共154人和8只搜救犬抵达模拟的地震灾害现场,开展生命搜索、基础救援、实景救援三大类23个科目的训练,检验队伍绳索、深井救援、狭小空间救援、支撑、破拆、搜索等实战救援能力。
图片
现场8只搜救犬找到全部被困人员
在生命搜索科目现场,设置人员埋压区域,放置血液、被困人员等搜索目标,设置鸡兔等活体障碍,锻炼搜救犬搜救能力。消防员们需要采取目测、耳听等人工搜索方式观察被困人员位置,利用搜救犬、生命探测仪、声呐探测仪等方式确定被困人员位置,为接下来的救援开展提供有效信息。记者在现场看到,8只搜救犬被分成4组,由训导员带领寻找活体气味。
图片
据了解,当天演练现场,设置了两个“浅坑”和两个“深坑”,共藏有4名消防员。其中,浅坑距离地面较近,如水泥圆柱等,消防员藏在其中并做好遮掩。而深坑则是模拟实战,设计有人在密封空间里,人体气味仅通过管道一直延伸到废墟中,然后搜救犬要通过对气味的捕捉,找到这根管子的出口位置。演练现场,短短几分钟,一只名叫“菠菜”的史宾格搜救犬就发现了第一个生命体,并在发现处持续吠叫了20秒。很快,其余藏匿的生命体也陆续被发现。南京市消防救援支队栖霞大队搜救犬站站长叶勤一告诉记者,地震救援最黄金时间就是72小时,搜救犬能够帮助救援人员最快速地寻找到生命迹象。
图片
多场景多灾种叠加增加救援难度
在基础救援类科目中,救援人员进行了单墙双侧支撑、大墙体支撑、门窗支撑、斜向楼梯支撑等多个项目的演练,动作娴熟,反应迅速。记者看到,在支撑向上破拆救人现场,项目评估员耿帅告诉记者,地震发生后,由于楼梯损坏,人员受伤等原因,无法离开破损的房屋,此时就需要救援人员通过绳索对被困人员实施救援,这不仅考验救援人员的绳索技艺,还有滑轮位置的设置等,都会影响救援效率。救援现场,消防员们还对被困人员进行医疗救助。
此外,地震引发的房屋倒塌,往往会造成人员被困在狭小空间内。“曲径通幽”项目就模拟了人员被瓦砾、楼板围困,救援人员需要清除层层障碍物后,通过狭小管道破拆墙体,将被困人员从管道安全救至指定区域。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该项目中,障碍物会依次出现一个家具、一个冰箱和一面墙体,需要救援人员逐个进行破拆,且不能用大型机械,因为震动可能会造成二次垮塌。
图片
全面提高消防员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据了解,演练当天除了南京,扬州、常州、泰州、连云港等地也先后开展了地震救援实战拉动演练。演练期间,全省共调集7支重型地震搜救队、7支轻型搜救队共1000多名指战员,150多台救援车辆、10只搜救犬以及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参加,全面检验队伍、提升能力、查找不足、补足短板,充分做好抗大震救大灾抢大险的准备。
“我们这次演练以抗震救灾全流程、全要素为主线,着眼可能发生的重大地震灾情,紧盯断网、断电、断路‘三断’极端灾害场景、多灾种叠加等难点,练指挥、练战法、练技术、练协同,全面检验各地联合作战指挥、跨区域机动携行、新装备应用和自我保障能力。”江苏省消防救援总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副部长汤金保表示。
通讯员 南消宣 现代快报+记者 王瑞/文 施向辉/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