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政府可引导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协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就业

(文章来源:中国证券报,记者:张枕河)
随着数字经济规模的不断壮大,就业呈现出新的态势,与数字经济关联密切的行业和企业也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4月27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贾康在数字原野年度论坛期间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数字经济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在就业领域,未来各级政府可进一步引导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协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就业。
贾康表示,目前中国数字经济不论是纵向(规模占GDP比重已很高),还是横向(规模稳居世界第二)看,都日益重要,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数字前沿技术成为重要的创新力量,带动产业链创新,实现产业链全链赋能,并且越来越多地融合在经济运行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他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在中国推进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集中表现在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促进新增市场主体的快速增长,成为稳就业、惠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支持力量。
他表示,对于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在区别于传统企业发展的韧性和适应性方面,应该趁势更好地形成科技第一生产力。这对于经济发展将形成有力支撑,同时将引领社会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发展态势。过去大量的城镇就业岗位由民营企业提供,最近三年以来该比例更高。在民营企业中发挥创造就业龙头作用的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它们所产生的直接、间接、辐射作用均不可忽视。
他强调,在实际生活中,政府可以注意引导数字经济相关协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就业。对于这些企业而言,首先,它们是在商言商的市场竞争主体,各个企业都有自己基于企业自身目标的战略规划,其也应该掌握应有的企业自主生产经营决策权。其次,企业必然希望自身得到稳定立足和长远发展,在商言商的基础上应考虑履行社会责任,不仅包括积极提供就业机会,也应发挥自身独特优势,促进其它领域和行业的就业,助力社会经济的整体发展。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应该注意更好发挥作用,在尊重市场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前提之下,要依托经济利益杠杆,合理引导数字经济相关企业协同推进高质量就业,可用的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减免、特定补助等。实际上,我国已经有前几年的应用经验。
贾 康 简 介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现任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曾长期担任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甘肃、广西、西藏等地方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安徽大学等多所高校特聘教授。1988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到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1995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交流带头人。多次受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之邀座谈经济工作。担任2010年1月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讲解人之一。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第二届理事会期间任首席经济学家),2015年-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17-2020年又撰写出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供给侧改革主线上的未来财税》、《财政学通论》等多部专著。2021年与刘薇合作《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一书又获评“2021年度中国好书”。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长按如上所示二维码,关注“贾康学术平台”!)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
                                                                                         ——  贾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