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崩塌后,青岛的烂尾楼该怎么收场

现在,每个城市都有烂尾楼,这竟然已经是一个常见现象,真是匪夷所思。
所以,我理性分析分析青岛的烂尾楼,以及未来该怎么处理烂尾楼,应该没什么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不吹不擂、不抹不黑,只是单纯的理性分析。
01 楼市神话崩塌
烂尾楼大范围出现,源于恒大、融创等全国性大开发商的暴雷,可背后原因仍是楼市神话的崩塌。
买房子不升值,甚至还赔钱,房子就会失去金融属性,投资客就不会买房,刚需又无法支撑庞大的供应量。
而且楼市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越降价越没人买。
慢慢的,就会有开发商撑不住,烂尾就发生了。当然,也有开发商是单纯的作死。
楼市在经济中的占比太大,楼市不景气,会影响经济的景气指数,进而影响到买房者的收入,最终又会影响到楼市。
买房赚钱的神话一旦崩塌,对于开发商、对于买房者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我想大家这几天都看过下面这个视频:
如果这位女士2010年买房,绝不会是现在这个结局,反而会因为房子赚了大钱,进而完成身份、资产的升级。
可2020年买房,就只能是这个结局。
这和她个人买什么房子、在哪个城市买房没有关系,而是受到了时代转换的影响。
时代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头上都是一座大山。就是这个意思。
发达国家也都走过这样的路,开始依靠房地产实现了经济快速的增长,后面就会面临经济阵痛期,楼市神话崩塌,一大批买房者受到影响。
现在青岛烂尾楼的买房者,很不幸就是这种时代转换的受害者。
02 青岛的烂尾楼们
整个5月份上旬,短视频平台上关于青岛的话题中,最火的就是西海岸新区的同泰华府。
有老人眼含热泪的期盼:
图片
有“乔迁”入住烂尾楼的:
图片
同泰华府更是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举办”了一届烧烤节:
图片
同样是西海岸新区的雍锦半岛也烂尾了,其开发商蓝光发展不久前披露了2022年年报以及2023年一季报。数据显示,2022年净亏损约249亿元,蓝光发展的股票面临退市风险。
青岛其他的烂尾项目不一一列举,我们在这里分析一下这些项目烂尾的原因。
同泰华府烂尾的原因,始于开发商与施工方的工程款纠纷,归根到底还是开发商没钱,即使被法院判决后依然无力偿还债务。
雍锦半岛烂尾的原因,也是资金。
虽然不同项目烂尾的原因不尽相同,但99%都和资金有关系。
因此,只要能够获得资金,99%的烂尾楼都能拯救。
我在《青岛这14个烂尾、停工楼盘有救了,部分获批中央专项借款!》一文中曾经写过,青岛不少项目都获得了专项资金支持。
但在楼市神话崩塌的现在,各类资本入局房地产的心思变淡,更是谨慎又谨慎。
尚有优质资产、资大于债的项目,会有资本接手;可那些已经卖出大部分房子、甚至资不抵债的项目,将很难迎来接收方。
如同泰华府这样绝大部分房子都已经销售的项目,拯救更是难上加难:
图片
难道这些烂尾楼的买房者们,就该这样一直等待吗?难道就没有解决之法吗?
03 社会效益也是效益
有一个词叫“社会效益”。
当拯救烂尾楼,在经济上算不过来帐的时候,就得考虑社会效益。对买房者负责,就是社会效益。
同泰华府烂尾已经10年,青岛同时代的烂尾楼还有两个,一是市北区的国隆幸福城,二是李沧区的中央公园。
2017年9月,市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手国隆幸福城,改名市北建投凤凰城后,2019年年初顺利实现交房;中央公园仍然由地方国资接手后顺利交房。
虽然每个项目都不一样,不能完全照搬“他山之石”,但仍有借鉴意义。
如果一个项目,经济账实在算不过来,绝大部分房子都卖了,开发商也没有什么优质资产了,这时候等着什么资本来接手都没有多少意义,等谁也不好使,谁也不愿意做赔钱的买卖。
这时候,地方上应该主动承担起相关责任,即使拿出一点卖地的钱,拿出一点修路修桥的钱,也足够拯救一个烂尾盘。
图片
当然有人会说了,开发商犯的错,凭什么让纳税人承担?
这样说是有道理的,谁也没法反驳。
可开发商的错,完全可以把他们抓起来、拍卖个人资产、罚到山穷水尽,通过这种方式来惩罚。
买房者是买了一个各种证都有的房子,不该让他们单独承担开发商的错误,反而是开发商高管们个人资产不受影响、依然可以逍遥法外。
烂尾楼的开发商必须惩罚,罚到他们倾家荡产;买房者也必须救,这是责任所在。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一点粗浅看法,针对于烂尾楼,尤其是那种严重资不抵债的烂尾楼。
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我愿意为烂尾楼买家们站台、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