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语影视有她了不起

图片
《俗女养成记2》
女演员谢盈萱,总是碰到角色上身的时刻。在最新的幕僚职人剧《人选之人-造浪者》中,她的角色帮女下属反抗性骚扰,因为呼应了此岸的社会现实,在社交媒体刷屏。生活中的谢盈萱也有这样的侠义心肠,买盐酥鸡时她看到客人言语骚扰女老板,会立马问老板“不舒服的话,我可以帮你报警”。
另一次在去年的金钟奖颁奖典礼现场,谢盈萱因为《四楼的天堂》封后,却错误地把获奖剧目说成了一同入围的《俗女养成记》。这很像《俗女养成记》的陈嘉玲会出的糗,随后谢盈萱脱口而出的“Fuck”,更是把现场气氛推向高潮。
某种程度上,人戏合一是演技精湛的证明,但谢盈萱害怕自己被角色定义。真实的她并不如大众所想象的松弛,对表演和生活有股近乎执着的控制感。时势造就了“陈嘉玲”们,而谢盈萱是谁,谢盈萱本人还在摸索。不论如何,谢盈萱的存在,证明了华语世界女演员的另一种可能性。
01.势来了,准备好
《人选之人-造浪者》中有句热血的台词:“准备好,我们的势来了。”冥冥之中,这句台词也成了谢盈萱演艺生涯腾飞的最佳注脚。
所谓的“势”是一种外部机缘。谢盈萱触电荧屏,刚好踩上了台湾影视“文艺复兴”的鼓点。在此之前的十几年间,台湾影视制作资金匮乏,专业人才流失严重,被大陆和好莱坞双面夹击。台湾影视人穷则思变,开启了一系列的自救。
以蔡明亮为代表的台湾知名导演大力扶植新人。他们推出了“植剧场”工作坊,以有限的资金制作精品迷你剧,邀请一众影视帝后“以老带新”。在最丰收的年份,“植剧场”可以获得24项台湾电视金钟奖提名。谢盈萱就参演过“植剧场”的《荼蘼》和《花甲男孩转大人》,慢慢崭露头角。
图片
 《花甲男孩转大人》
在内容创作上,得益于多元开放的文化环境和奈飞等国际流媒体平台的助力,台湾影视乐于呼应当下社会的脉动,投注现实主义人文关怀。由此,谢盈萱才有机会演绎那些命中注定的熟龄女性主角——《谁先爱上他的》中边缘得不能再边缘的“同妻”,《俗女养成记》中普通得理直气壮的“俗女”。
她们仍然是受东亚文化规训的女性,但已经呈现出新的可能性。她们不需要满足社会主流审美,可以像菜市场一样俗气市井,可以用上百种方式不体面地发疯。她们不会被观众讨厌或嘲讽,反而让观众感到亲切并深度共情。谢盈萱的表演撑起了她们。
“势”当然只会留给准备好的人。而之所以说那些角色是谢盈萱的命中注定,不仅因为她准备好了十几年的剧场表演经验,更因为她准备好了自己的平凡。
早在台北艺术大学就读期间,谢盈萱就知道自己是“老着等”的演员。因为长相不够出挑、个子太高、声音低沉,她那时被分配到的角色总是妈妈类型的。经过老师的点拨,她决定发挥自己的特质,让自己不可替代。
“同等的表演能力之下,长得比较漂亮好看的人就会先被看到。青春无敌被限制在最多二十五岁之前,那二十五岁之后呢?我问我自己到底想成为什么样的演员,以什么样的角色说话,其实答案就慢慢的被清理出来了。”
图片
  《谁先爱上他的》
毕业后她花了很长时间在剧场做尝试,发现自己对贴近生活的角色最感兴趣。她喜欢走在路上,悄悄观察旁人的一举一动。她的油管收藏夹,也是各式各样素人的分类。就这样在生活中感受不同人群的样貌,细致到了说话的口气和遣词用句。
而她的平凡,恰好可以演绎平凡。有一天,她突然在表演时感觉“神来了”。所有的东西都是对的,透过她的身体和声音,带着观众共同呼吸。这样的事情只发生过几次,并不多见。但她发现准备得越充分,越有机会接近。“平凡是我被赋予的才能”,谢盈萱说。
02.被表演一口一口吃掉
等来了“势”的谢盈萱,用平凡创造了不凡。尚属影视新人,就因为《谁先爱上他的》一举拿下了华语电影相当有份量的金马奖。上台领奖时,她觉得自己哭得太丑,不自觉地用手把脸遮住。有篇报道专门描述了她的封后时刻:“她的生活被表演一口一口吃掉了。”
对于这样需要出现在镜头前的非表演时刻,谢盈萱显然是不适应的。《谁先爱上他的》导演徐誉庭就曾说过,谢盈萱可以在舞台上大风大浪,却不希望生活有太多波澜。“她本来一直希望自己不要被看见。”
图片
 《俗女养成记》
让生活在表演面前隐身,是谢盈萱的主动选择。她认为演员应该是很模糊的人,表演才会有可能性。东亚女演员有两大掣肘,一是年龄。“假如今天没有人知道我是40岁的话,是不是表演跨度比较大。我一直觉得我才二十几岁,但是别人比我还紧张。”二是性别。“当然我的生理是个女性,可我更期待的事情是除了生理女性以外,能更被以一个中性的身份去看待。”
谢盈萱可选择的角色出乎意料地没有因为年龄和性别缩窄。台湾影视不缺中年女性的好故事,现实生活复杂的褶皱被细腻地摊开。反观大陆市场,却仍然以“玄幻”“甜宠”题材和启用青春靓丽的年轻演员为主流。即便涉及到现实题材,在创作上也束手束脚,优秀的中年女演员并没有用武之地。
为了保持自己的模糊性,谢盈萱一方面在采访中严防死守,既不主动聊表演之外的事情,又训练自己用精准的语言做表达。另一方面,在表演上死磕到底。她把钻研角色当作解谜游戏,一定要比别人钻得更深不可。熟悉她的导演许哲彬把这个过程比作“剥洋葱”,但她的洋葱“可能有几百层一直剥”。每演完一部戏,她的剧本一定是被翻烂的。
优质的剧本,为谢盈萱尽心尽力的角色塑造提供空间。就拿《谁先爱上他的》来说,它不只是一部追逐市场热点的同性题材电影。除了讲述同妻与一对同性情侣的情感勾连,还有边缘人群在主流社会坐标的延展和现实困境背后成因的揭示。谢盈萱饰演的刘三莲最后原谅了她口中的“死同性恋”,也放过了自己,其实是一种女性意识的觉醒。遇上这样的角色,是好演员的幸运。
据谢盈萱所说,她的生活相当无聊。因为她真正有兴趣接触的事情,往往都跟表演有关。除此之外就宅在家,“像提线傀儡被剪掉之后,整个瘫软”。她觉得把生活“献祭”给表演的过程痛并快乐,甚至有种“疯狂着迷的愉悦感”。这也是她为“势”所做的准备。
图片
  《谁先爱上他的》
但当“势”来了,面对突如其来的声名,谢盈萱并没有准备好。金马奖太让人有期待性,在毫无预料的情况下加身,她总觉得需要为“金马影后”的头衔负责,又觉得自己的能力根本达不到。平凡的状态被打破了。
先是在表演上,谢盈萱发现自己“玩不起来了”。寂寂无名时,她的表演自由度非常宽广。如果一个角色有十种诠释的可能性,她会选择最让人意想不到也最危险的表演方式。但得奖后有一段时间,她只会想自己的诠释是对还是错。“你很紧张地在想那个事情的时候,你的角色没有活性的存在。”
在生活上,谢盈萱第一次坐了商务舱,收到了朋友送的第一个奢侈品包包,还用奖金租了条件更好的房子。但她在表演上的焦虑,还是蔓延到了她的生活。搬家一整年后,她的家里仍然乱七八糟。常用的物品从箱子里拿出来后,其他的就散落在地,只留下一条可以过人的走道。
好朋友曾宝仪来她家做客,即便做好了心理准备,还是被房间的混乱震惊到一句话也说不出。“她提醒我房子的状况会表达一个人的心理状况,但我现在没有办法处理我的心理状况,只能先处理好我的工作。”
03.通向自我的征途
低潮的时期,治愈谢盈萱的还是表演。她遇到了喜剧《俗女养成记》,情感不用大鸣大放,正适合做减法。主角是40岁没车没房没老公的陈嘉玲,过着“一口砂糖一口屎”的平凡生活,但这种平凡却让谢盈萱很有安全感。借助陈嘉玲,谢盈萱放下了当下拧巴的状态。
从小到大,表演始终是她通向自我的征途。那些加诸于身的枷锁,无论是自己给的,家庭给的,抑或社会给的,都可以通过表演打破,并重新拼凑自我。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彷徨少年时》里写:“鸟从蛋里挣脱出来,蛋即世界。谁要想出生,就必须摧毁一个世界。”
谢盈萱成长在台湾中南部的传统家庭,父母奉行严厉的打骂教育。一点点的“离经叛道”都不被允许:看漫画书是“坏孩子”做的事情,边画画边唱歌是奇怪的,左撇子一定要被矫正成右撇子。
图片
  《俗女养成记》
长大后在舞蹈课上尝试即兴表演,谢盈萱才第一次感觉到放松。高三时她去台北艺术大学的戏剧系参观,发现里面的学生随意地穿着拖鞋,剃着奇怪的发型,环境也又脏又乱。这种没有规则的样子,让谢盈萱看到了自由的可能,从此下了表演的决心。
从一开始纯粹的“好玩有趣”,到后来以角色的身份对社会议题发声,谢盈萱的自我意识在表演中一步步觉醒。她曾经在《魂囚西门》中,饰演被黑道大哥灵魂附身的女经理,女性在性别上的弱势仿佛被消弭。她想起了那些在台湾捷运上腿大开坐着的男生,既焦躁又愤怒:“妈的,好羡慕。”
《孤味》中谢盈萱饰演的阿青是名潇洒自在的舞者,周旋于多段男女关系中。几乎每个看过电影的人,都会评判她几句。于是谢盈萱就很好奇,如果阿青是男生,会不会就被当作习以为常了。后来阿青癌症复发,用消极的方式对抗人生的虚无,但她抽烟放空的眼神中却有犹疑。
图片
 《孤味》
这恰好也是谢盈萱的人生观,她从来不摆年纪和阅历的架子,佯装自己活明白了。比如她还没有想好要不要生孩子,就在42岁那年去冻卵。人生的困惑无穷无尽,谢盈萱还在通过表演摸索自己的样子。
黑塞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向自我的征途,是对一条道路的尝试,是一条小径的悄然召唤。觉醒的人只有一项义务:找到自我,固守自我,沿着自己的路向前走,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他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谢盈萱从不掩饰自己在表演上的野心。36岁刚刚转战影视圈的画面,她还记忆犹新。那时的她拍了部短片,和其他几百部短片一起入围了戛纳电影节。她背着相机、穿着牛仔裤走在路上。远远的,她看到了红毯上的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那个画面对她很重要:“有一天我可以拥有她的能力,这样就够了。”
她期待有朝一日,可以和所有厉害的演员对戏。直接被击碎也没关系,因为她又可以获得新技能了。“就好像《七龙珠》或者《圣斗士星矢》的对战,你一关一关地破,得到新的技能和宝物。你背着那个东西继续往下一关走,你会想知道你可以到哪。”
参考资料:
1.台湾电影这一年:人生海海出头天丨王小笨,北方公园NorthPark
2.沿着《想见你》,回看那些年我们追过的台剧丨曾于里,凤凰网读书
3.中年女演员的困境:她们接不到戏,只是演艺圈的问题吗?丨林子人,界面文化
4.「俗女」谢盈萱的43岁困惑丨戴敏洁,人物
5.专访金马影后谢盈萱:如果大家不知道我是舞台剧演员出身呢?丨黄豆豆,映画台湾
6.近年来现实题材台剧的类型化叙事研究丨陈素丹,东南传播
7.天分只能用到30歲!劇場女神謝盈萱,演員要清楚自己的體質丨Marie Claire
8.被戏剧解放的努力灵魂丨U PEOPLE
9.謝盈萱 為演活角色 每秒都在做功課與準備丨TVBS
10.走進謝盈萱的角色光譜丨VOGUE TAIWAN
11.如果我說40歲不焦慮,那就是在假裝!丨ELLE TV
撰文:布里
监制:猫爷
封面图:《俗女养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