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精神的星光——纪念邹承鲁院士诞辰100周年

图片
2023年5月17日是邹承鲁院士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邹承鲁(1923—2006)是国际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是近代中国生物化学奠基人之一。
邹承鲁192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45年自西南联合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考取中英庚子赔款公费出国留学。1951年,获剑桥大学生物化学博士学位,进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他和同事发现辅基腺嘌呤二核苷酸与蛋白部分通过共价键结合,奠定我国酶学和呼吸链研究的基础。邹承鲁参与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成功实现胰岛素A、B链拆合,确定胰岛素全合成路线,为中国科学家最早完成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做出重大贡献。邹承鲁提出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丧失之间的定量关系公式,在国际上被称为“邹氏公式”,相应作图方法被称为“邹氏作图法”。1970年,邹承鲁调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他发现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在活性部位形成荧光衍生物,为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研究提供新途径;他提出酶活性部位柔性假说,将蛋白质变性研究从单纯结构研究提升至与功能密切结合的新水平;他创立酶活性不可逆抑制动力学理论,成为酶制剂类药物筛选极具实用价值的工具;他提出新生肽链折叠问题新模型,揭示新生肽链合成过程;他依据实验证据证明蛋白质二硫键异构酶既是酶又是分子伴侣,为国际同行普遍接受。邹承鲁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4次,多次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等其他奖项。他是迄今在国际性丛书Comprehensive Biochemistry发表自传的唯一一位中国生物化学家,他对世界生物化学的贡献已载入史册。
邹承鲁是坚定的爱国者。抗战期间他投笔从戎,远赴印度参加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剑桥学成归国,把全部智慧和精力都献给了新中国的科学事业。他始终以一位科学家的赤诚和使命感为国家科学事业健康发展劳心忧思,积极呼吁改革当时不尽合理的科技体制,减少对科研工作的各类限制,提倡由科学家更多管理科研事务。邹承鲁长期关注科学道德问题,最早提出学术规范和学风建设问题。他坚决反对各类学术不端现象,告诫科技界要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和科研伦理规范的自我约束。面对造假者、投机者和伪科学,他旗帜鲜明展开斗争,光明磊落予以批驳和揭露。他不畏暗箭和流言,不考虑个人得失,他是真正的科学家,是纯粹的人。
邹承鲁所秉持的爱国、唯实、求真、纯粹的科学精神,其宝贵价值在新时代愈加彰显。我们应继承和发扬邹承鲁的科学精神,履行科技界责任使命,不断开创科技创新伟大事业。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实现科技进步的价值观,也是开展科学实践的方法论,邹承鲁的科学思想犹如夜空中的熠熠星光,将继续照耀、指引和鼓舞我们勇毅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