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预警与中国的应对

近日,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发布了《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报告》。报告指出,2022年相关数据显示,受经济冲击、地缘局势、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等因素的驱动,全球粮食危机形势和严重粮食不安全状况进一步加剧。
报告指出,2022年58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58亿人受到严重粮食危机的影响,相关数据高于2021年的53个国家和地区的1.93亿人。全球经历严重粮食不安全并需要紧急粮食、营养和生计援助的人数在2022年连续第四年增加,超过2.5亿人面临严重饥饿,7个国家的人口处于饥饿边缘,这是该报告出版以来的历史最高数值。2022年的全球粮食不安全严重程度从2021年的21.3%上升至22.7%。
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面临的挑战有增无减。
经济冲击
新冠疫情造成的影响仍在持续,经济疲软带来的危害才刚刚大幕拉开。美联储继续加息缩表,欧美银行危机不断蔓延,美债上限越来越近,全球美元的不确定性风险正在加剧。由于美元外债的利息持续升高,巴基斯坦、埃及、阿根廷、土耳其、斯里兰卡、尼日利亚接连出现外汇短缺,想进口粮食,结算都成问题。贫穷国家在逆全球化的浪潮中艰难沉浮,一不小心就会溺水,还想恢复经济?吃饱饭都是学霸级难题!
地缘政治
2023年,地缘政治冲突不但没有缓和平息,反而多点开花、烈度加剧,俄乌战争已逼近核灾难的边缘、巴以冲突正向新中东战争升级、利比亚内乱不止、苏丹大战在即。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主产国,出口大量小麦、玉米填饱非洲数亿人民,海运全靠黑海粮食走廊,目前“黑海粮食倡议”到期,延长协议的谈判陷入僵局。同时,欧盟多国下令禁止从乌克兰进口农产品,四大粮商也早已从俄罗斯逃离。
据统计,目前有20多个国家实施粮食出口禁令或出口限制措施,粮食贸易突然成了难解的全球热点问题。
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
从2020年冬季持续到2023年春季,漫长的拉尼娜(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反常下降的现象)刚刚结束,更加彪悍的厄尔尼诺(太平洋东部和中部的热带海洋的海水温度异常变暖的现象)就将王者归来。它们通过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就会改变正常的大气环流,从而导致全球气候异常。当异常气候“正常”时,正常的农业生产就遥不可及。
2023年2月开始,热浪就已经开始在亚洲产粮区肆虐了。印度小麦产区出现创纪录的40度高温,比正常温度高出了10度。越南、泰国、缅甸、老挝连番打破高温纪录,严重影响小麦和水稻的产量。这种情况在去年已发生过一次,只是今年来得更早,损失也会更大。 
在南美洲,阿根廷遭遇了跨年的历史性干旱,严重打击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导致阿根廷2023年GDP减少约190亿美元,比索大幅贬值,推高物价造成108.8%的恶性通货膨胀,阿根廷被迫加息到9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表示,今年的极端热浪比正常情况来得早,覆盖范围广阔,持续时间比典型热浪长得多,2023年将很有可能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年份之一。而炎热干旱只是极端气候中的一部分,据中国国家气候中心预测,未来极端天气事件会更加频繁。
聚焦国内 
在太空种水稻、高标准农田建设、杂交水稻、水稻上山、退林还耕、成都环城生态公园种田、死保基本耕地、农业执法大队等等,2023年农业热点频频冲上热搜,在这些热点的背后有着同样的底层逻辑——维护中国的粮食安全,端好中国人的饭碗。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一号文件就以第一章整章内容,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做出重要部署,将确保粮食安全作为必须坚决守牢的底线。一号文件不但强制规定必须确保全国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而且连“严厉打击盗挖黑土、电捕蚯蚓等破坏土壤行为”等操作细节都高度关注。这展现出中央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极端重视,同时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
如果外部形势风云突变,国际粮食贸易中断,我们的粮食供应能否确保绝对安全?
中俄正在加快建设陆路粮食贸易大通道,同时取消了83万吨的美国玉米订单,背后又是怎么样的底层逻辑?
5月11日 ,国家粮食与物资储备局宣布:“今年的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为小麦1块1毛7,早稻谷1块2毛6 ,均比上年提高了两分钱”。粮食定价的基本原则究竟是什么?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说过:“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全人类。”目前,全球石油美元的大一统版图正在发生分裂,美联储加息严重困扰全球金融市场,越发加剧的全球粮食危机背后,美国是否有意加快粮食美元的崛起,继续维持美元霸权?
5月20日(周六)晚9点,鸿学院直播课将与大家共同探讨《2023年全球粮食危机预警与中国的应对》,欢迎大家到时积极参与。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