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邑文脉】银洲湖畔启超故里 一塔凌云百代文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卓栋 通讯员 谭耀广
“吾乡曰茶坑,距崖门十余里之一岛也。岛中一山,依山麓为村落,居民约五千,吾梁氏约三千,居山之东麓,自为一保。馀、袁、聂等姓,分居环山之三面为二保,故吾乡总名亦称三保。”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启超先生,在其著作《中国文化史》中曾如此描述故乡茶坑村。
今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昔日宁静的茶坑村热闹非凡,各方来客络绎不绝。有的慕名而来参观故居,有的应邀参与学术研讨。这座银洲湖畔的南方小村建村数百载,产陈皮、出人杰,低调却具内涵。如今,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的茶坑村,可谓声名远播。
图片
“三水”交汇 有山有塔
茶坑村位于江门市新会区会城以南。著名作家巴金曾慕名到访茶坑村,形容这里是“有山有塔的地方”,简单一笔写透此地形胜。
茶坑村背靠凤山建村,靠近西江、潭江及银洲湖“三水”交汇处,正是依山傍水,钟灵毓秀之所在。相传在明朝永乐年间,梁氏先祖到此,见此地有山有靠、“三水”交汇,土地肥沃,便定居此地开基立村。至今,梁姓仍是茶坑村第一大姓。记者走访茶坑村时看到,村里仍保存衷玉梁公祠、有立梁公祠等祠堂,供奉着梁氏历代祖先。
图片
对于“茶坑”之名如何得来,当地有两种不同说法。其一是建村的梁氏先祖见附近山中有一个长满野茶树的坑,因而把村庄命名为“茶坑村”;另有一说是茶坑原名叫茶溪,村人认为“溪”大“坑”小,而凤山山高水长,水流狭窄,村名取得太大,恐影响子孙,因此后来便改名为茶坑。
生僻字里有典故
凤山之巅,有塔凌云。明朝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新会知县王命旋主建凌云塔。明朝万历年间《新会县志》收录王命璇的“塔记”记载,当年茶坑仍是海中一山。按照堪舆地理之说,会城“依山阻海,峰峦拥卫”“北枕圭(峰)山,屹然高峙”,但南面海中山势低矮,龙脉“青龙垂首”,气势不足。其中凤山为巽(八卦之一,方向为东南),为文峰,宜建塔以高补其不足,使“青龙昂首”。
图片
凌云塔取楼阁式,可供登高赏景;“塔基正位东南”,以应“巽”位;“挺若鳌峰,峻突干宵,吞吐烟霞”“见龙楼王气祥光表里辉映”,达到补山势不足的设想;镇苍海之上,高耸挺立,有导航引渡、指示津梁的标志性功能,并与县城、圭峰山构成中轴线。
凌云塔建成之后,几经废毁重修。1978年重修后,2006年9月新会当地再次对其进行保护性修葺。如今,凌云塔已是新会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在茶坑采访时,发现当地村民大都把凌云塔称作“熊(能字下面加三点,粤语读音为ni)子塔”。根据中国古代神话记载,这个生僻字指的是鲧治水失败被尧处决后尸体落入羽渊化成的三足神兽,其形态类似鳖,有毒。明朝万历年间《新会县志》记载,会城以南包括凤山在内共有5座山,“山凡五,各有三足”,与三足神兽类似,因此5座山最初均用这个生僻字起名。而建塔也有镇压这种神兽之意,因此这座塔也渐渐被称为“ni子塔”。
凌云塔下文运兴
在新会当地,凌云塔除了被当作名胜风景外,相传还有振兴“文运”之功。
传说凌云塔建成后,塔下一带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凌云塔落成的第二年,就有13人通过乡试。不久,又有3人高中进士。为此,在科举时期,当地文人举子在赴考前都要专程赶到凌云塔前上香拜祭,以求保佑才思敏捷,高中皇榜,以遂凌云之志。
传说虽是故事,但凌云塔建立200余年后,茶坑村果然诞生了“中国近代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人”梁启超。当地文史资料介绍,在“半农半儒”的秀才爷爷和精通文墨的教书先生爹爹的引领下,少年梁启超饱读诗书,12岁前往广州应考并中秀才,一举扬名。16岁,梁启超再次赴考,中了举人,顿时震惊四方,赞誉声不绝。
图片
除了凌云塔之外,茶坑村内一座宏文社学,又称“奎阁”,也见证当地文风之盛。“奎阁”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文昌阁,砖木结构,歇山顶,筒板瓦屋面,青砖墙身。阁身首层外侧设廊,四根圆石柱承托飞檐。首层正门石匾额阴刻“宏文社学”四个篆字,两侧石楹联为“党痒塾序式于古,智水仁山在此堂”,二层外墙石匾镌刻“奎阁”二字,三层正面外墙有圆形窗户,书法皆为梁启超笔迹。当地人士介绍,少年梁启超曾与其他梁氏子弟在此读书。
故居之内存哲思
在凌云塔下不远处的茶坑村内,梁启超故居隐于村舍之间。记者采访时看到,故居如今成了纪念馆,院落树立着一座梁启超立像,与远处的凌云塔互相辉映。
图片
据介绍,梁启超故居建于清光绪年间,是一幢古色古香的青砖土瓦平房,由故居、怡堂书室、回廊等建筑组成。故居有一正厅、一便厅、一饭厅、二耳房;怡堂书室是梁启超曾祖父所建,是梁启超少年读书的地方,梁启超长女梁思顺也出生于此。
梁启超故居一直以来受到当地悉心保护,各级政府多次拨划专项经费,由文物部门遵照“不改变原状”原则进行修缮,恢复原貌。1996年,国务院公布梁启超故居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图片
图片
为纪念梁启超先生,当地在故居内增添了梁启超立像与陈列室。立像由新会籍的广州美术学院林敦厚教授、雕塑家林汉强父子设计。立像一手叉腰,一手紧握书卷,目光坚毅执着,作深思状,再现了梁启超忧国忧民、不断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主义精神;陈列室内则存放着梁启超部分珍贵的遗物、著作,并展出梁启超生平照片,播放梁启超生平事迹纪录片。
在2001年,当地又建成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纪念馆建筑面积达1600多平方米,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建筑大师莫伯治主持设计和建设,建筑形式中西合璧,总体布局体现古典传统的原则、现代手法的运用,既有晚清岭南侨乡建筑韵味,更隐现天津饮冰室风格。
图片
去年,江门市与清华校友总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设计研究院、美术学院、国学研究院、校史馆、档案馆等开展合作,共同编制《茶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梁启超故居及周边环境风貌控制导则》《新会茶坑村建筑修缮改造与环境提升工程方案》,对梁启超故居、纪念馆、旧乡府等建筑进行修缮及布展,携手加强启超故里建设。
通过全面修缮、加装防雷系统,梁启超故居本体、怡堂书室、回廊盖瓦等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强化了文物本体的耐久度和美观度。同时,梁启超故居东侧6栋旧建筑物经过修缮改造,实现了“一步一景,步移景换”的景观效果。梁启超故居周边还增设停车场,重新修整了道路和商业街区,历史文化气息更浓厚,村民居住环境更舒适。
今年4月28日,梁启超先生专题展开幕式在梁启超故居举行。经过升级修缮后的梁启超故居以崭新面貌迎接市民、游客。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馆长邓健冰介绍,依托梁启超故居及周边环境修缮工程,新会区精心策划了系列展陈。梁启超故居主要展示梁氏家族家世;纪念馆专题展出梁启超生平事迹;仁堂专题展出启超家风家教;旧乡府专题展出启超教学历程及学生事迹;大礼堂主要展示启超先生与清华大学的深厚渊源,并作为日常开展会议和活动的主要场所;供销社主要设置为梁启超数字图书馆及文献展示、文创销售中心;衷玉梁公祠、有立梁公祠主要展示茶坑村文化。
图片
今年3月,茶坑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启超故里·小鸟天堂文化旅游区”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如今,江门正推动茶坑村打造“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