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晋中篇)|四张响当当文化名片,是你来灵石的理由

图片
图片
图片
▶ 书记寄语
灵石县委书记 韩军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擦亮灵石文旅品牌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灵石1400余年置县历史,多彩文化交融交汇、交相辉映。我们将以“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宣传活动为契机,全方位多视角挖掘展示遗存之富、人文之厚、山水之美,加快推进静升古镇王家大院5A景区创建,全面提升石膏山、红崖峡谷、王家庄园景区品质,大力发展非遗体验、地方民俗、康养休闲等多元业态,进一步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努力在“文旅转型、晋中先行”中体现灵石担当、展现灵石风采。
诚邀四海宾朋来灵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投资兴业,亲身感受千年文化之乡的独特魅力,共同谱写现代旅游名城发展的璀璨篇章。
01
给大家一个来灵石的理由
——专访灵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柏天龙
  
灵石是“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的第一站,山西晚报采访团记者采访了灵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柏天龙。柏部长针对灵石县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的提档升级,以及正在打造的新的文化名片的定位和开发情况进行了介绍和解读,并表示,县委县政府正努力讲好灵石故事,给大家一个来灵石的理由,并把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壮大,真正做成惠民工程,实现藏富于民。
山西晚报:王家大院是灵石名气最大的一张文化名片,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值得造访的新文化名片?
  
柏天龙:灵石的文旅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有代表晋商文化的王家大院;有代表太岳山自然风光的红崖峡谷、石膏山风景区,其中石膏山风景区,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不少人文景观,山顶的铁佛寺曾是晋中历史上知名的宗教文化场所,是一座有不少传说故事的名山;灵石的夏门古堡是梁氏家族的旧宅,梁家也曾是当地乃至晋中市的名门望族,梁氏家族中有一位名动京晋、清史留名的铁面御史梁中靖,根据古堡的历史文化,我们计划将其开发为廉政教育文化基地。
  
目前夏门古堡保存比较完好,已经着手开始进行修整。另外,灵石的崇宁堡、资寿寺、静升古镇、旌善老街、金山森林度假区、森林公园、灵石博物馆等文化场所,虽然不能与发展相对成熟的景区相比,但是也各有特色,值得一览。
  
总体说,灵石主要有四张可以叫得响的文化名片——晋商文化名片、廉政文化名片、太岳文化名片、石膏山文化名片。
  
山西晚报: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里,灵石县的旅游市场情况如何?  
柏天龙:“五一”期间,灵石县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3.81万人次,与2019年相比增加20.25%;其中王家大院景区接待游客20.41万人,与2019年相比增加29.3%。
  
山西晚报:通过这些数据是否可以说,灵石的旅游市场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恢复?另外,从这些数据中也能明显看出景点之间冷热不均的现象,在这方面咱们有什么举措吗?
  
柏天龙:通过“五一”期间人流量的数据分析,灵石的旅游市场确实是获得了不错的成绩。
  
疫情还没有结束前,我们县委县政府对疫情之后文旅市场的发展和走向进行过讨论并且也提前做了准备。为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灵石县组建了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灵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旅游景区的投资、开发及运营管理,旅游信息平台建设等。推出了“畅游灵石”A级景区联合促销门票优惠政策,结合旅游淡旺季情况,精准投放50元“4个A级景区联票”和30元“2个A级景区联票”,通过龙头带动、协同作战,推动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从单一景区景点向综合旅游目的地转变。通过联票这种方式,起到一个调蓄功能。通过今年“五一”期间的数据分析,这种模式已经起到一定的带动其它景区的作用。
图片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大型融媒体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位于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
山西晚报:针对现有的文化资源,针对各自不同的特点,灵石对未来文旅发展有什么规划?
  
柏天龙:余秋雨曾说过一句话:“旅游的目的,是体验不同时空下的文化印记,从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又或者套用一句网络中流行的话:“给旅行者一个去灵石的理由。”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这个理由,这个理由不一定有多大,但是足以能够打动人。
  
在对灵石现有文旅资源的未来发展规划上,我们一直都很注重“文化唯一性”这个要素。打个比方来说,五台山、平遥古城这样的文化景点,具备全国乃至全球唯一的特性,那么这样的景区就不需要考虑划旅游半径的问题。
  
灵石目前吸引力最大的文化名片就是王家大院,在对其未来发展上,我们希望就王家大院的流量再打造一处具有唯一性的文化场所。央视《非遗里的中国》最近正在王家大院拍摄,从山西的非遗项目中挑选出了二十多项内容都集中在王家大院进行了展示和拍摄。我们打算借这个机会,在王家大院附近的静升古镇打造一处“山西非遗文化基地”,增加王家大院景区的吸引力,让王家大院能从同质化的晋商文化大院中跳出来。
  
针对县域内各景区能辐射的旅游半径,我们设定的目标是以“跳一跳,能够得着”为准。比如,在对夏门古堡的规划建设上,我们考虑把这里打造成辐射到周边的太原、晋中、吕梁、临汾等几个市,以廉政教育为核心的文化名片。目前,夏门古堡正在清理整治周边环境,先把场地整理出来,将来再根据景区发展规划设计进行建设。目前堡内的建筑相对完整,我们只需要对现有的部分进行维修即可。
  
山西晚报:文化投资往往是花了钱却看不到太大的效益,县财政在对文化资源的投入上是怎么考虑的?
  
柏天龙:通过旅游搭台,文化唱戏,发展文旅融合产业,主要是一项富民工程。其实,景区收入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依托景区的发展,能带动餐饮、住宿、娱乐、购物等相关产业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意义所在,文化产业才能够真正实现藏富于民的效果。
  
现在灵石的财政收入在文旅资源的投入上正处于一个上升期。县委县政府考虑要抓住机遇期,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讲好灵石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灵石,了解灵石,给大家一个来灵石的理由,能让百姓通过旅游、通过文化富起来,让文化起到惠民的作用。
◆ 历史沿革
  
汉为界休县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置县,因文帝巡幸,挖河开道得一石,其色苍苍,其声铮铮,
并有“大道永吉”四个字,故名灵石县。
  
义宁元年(617年),改属霍山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霍山郡改称吕州,仍辖灵石县。
  
贞观元年(627年),废郡设道,灵石县属河东道。
  
贞观十七年(643年),废吕州,灵石县改属汾州。元属霍州。
  
明万历廿三年(1595年)属汾州府。万历四十二年改属平阳府。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改属霍州。
  
民国二年(1913年),属河东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直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以汾河为界,分治东、西两县,灵石西县属晋绥边区,灵石东县属晋冀鲁豫边区太行区。
  
1948年6月,灵石东西县解放,合为灵石县。
  
1958年11月,灵石、孝义县并入介休县,灵石县城改为灵石镇。
  
1961年,恢复灵石县建置,归晋中行署管辖。
  
2000年,撤销晋中地区,设立地级晋中市,灵石县属之。
02
灵石全域旅游实践:打造文旅融合新样板
“隋开皇十年,文帝杨坚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灵石县。”5月13日,在崇宁堡,几位灵石人不约而同齐声诵颂,向来宾骄傲地介绍灵石地名的来历。他们打小都知道这个故事,每一个灵石的学生,都全文背诵过这一段,可谓是灵石人的共享密码。 
 
今天,随着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采访团的到来,灵石为人们解开了更多的新文化密码。
图片
文旅市场火了 非遗文化活了
漫步在静升古镇旌善老街的石板小路上,现存大大小小的店铺、典当行、戏台等分立两边,依稀可见当年静升的繁荣景象和人文气息。旌善老街选在今年五一期间开街迎客,拉满了烟火气。
  
今年五一,灵石县的文旅市场火了,各景区、景点、街区的接待量呈现爆发式增长。A级景区共接待游客23.81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增长20.25%,文旅消费市场得到全面释放。这些数据背后,离不开灵石县文旅部门提前“走出去”开展文旅推荐活动的“引流”姿态。
  
“今年正月,县领导和我们文旅局、文旅集团去西安考察跟我们类似地方的成功商业模式。3月再去西安,参加晋中文旅招商推介会,给五一预热。”灵石县文旅局副局长闫蓉介绍说。
  
文旅市场火了,同时也带活了非遗文化。由30个非遗项目、40名非遗传承人参与的“非遗购物节”和“非遗进景区”活动,五一假期在红崖峡谷景区引发了不小的关注。活动现场,除了展示天长久月饼、赵师傅传统八大碗、王家布艺等知名老字号,还进行了灵石评说、跑驴等6个项目的动态展演,不仅让游客感受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开辟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这两天,央视《非遗里的中国》山西篇的录制,在咱们这里取景拍摄。”王家大院的导游指着大院坡道旁一堆设备和工作人员这样介绍,“五一期间他们就来了,整个团队几百人,灵石是咱省里唯一一个拍摄地。”
  
“非遗+文旅”,灵石打出了自己的融合发展“组合拳”。
  
其实,早在今年春节期间,依托静升古镇王家大院举办的静升古镇民俗年活动,就有22项非遗项目展示展演互动体验,现场互动体验和观看人数累计15万人次,线上观看人数累计约60万人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从初一到十五,已经开业的西街商铺都挣钱了,一个卖羊肉串的,一天收入一万六千元。”灵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长君说,“整个活动全是政府投资,让老百姓挣钱,让游客满意”。
  
这个五一,甚至五月,火的不只是景点,还有晋商大院里的婚礼。
  
崇文堡14号院的“王府”张灯结彩,一对新人要结婚了,红的灯笼是花,青色的墙是枝蔓,映照着彼此的光彩。此时,民居、古建、时光与民俗都仿佛定格成为一个瞬间,他们就像从历史中走出来,围观的观众又像走入到文化中国真正的生活意义中去。
  
这一刻,是“王家人”的婚礼,明天,它会变为下一个定制者的姓氏,“孙府”“赵府”“李府”……一年到头,人人轮替,这里从未改变,但有几十到几百对的婚礼在此见证了最终的意义。这是灵石王家大院这个华夏民居第一宅里一张独特的名片——大院民俗婚礼。让新人在一天时间内穿越回数百年前的华夏民居,体验一次真正的古堡婚礼。现场,众多山西非遗饰品、民俗表演、美食汇聚在一起,让人尽享非遗之美。
 
“我是王家刺绣第三代传承人,现在已经发展到第五代了。”静升古镇非遗示范传习所负责人、王家刺绣制作技艺传承人赵程辉说。近两年,赵程辉和团队还开发了“晋绣”特色的婚礼产品,包括婚服、拜垫、盖头等非遗文创产品,“像喜娘服、喜婆婆服是标准的清代风格古装,在王家大院这样的晋商文化大院展示,有特色、有意义。”赵程辉说。
  
除了活动、婚礼,非遗还与当地群众的生活紧密相连。不少非遗产业“安家”在静升古镇,比如老古董民间艺术有限公司,在王家刺绣和布艺基础上,整合剪纸、三雕、拓印、泥塑、草编等技艺类非遗项目,设计生产了20大类非遗产品,除了布展婚俗博物馆、非遗展厅,还投资创立了灵石县首个非遗文化产业传习基地(静升古镇非遗传习所),开展非遗技艺项目的培训,吸引当地人参与。
  
灵石县将非遗作为产业,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业。非遗与旅游的融合,不仅增强了游客的体验感,也为非遗“活”起来开辟了新的路径。
图片
  
王家大院红门堡建筑群依山而建,是堡,又似城。
深挖文化底蕴 注重文化输出
文化元素是文旅融合的关键,强化旅游文化输出,能够增加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王家大院,显然是一个具有特色的、成功输出文化和记忆点的地方。
  
20多年来,王家大院文化研究室一直对景区内的文化进行挖掘和整理,从建筑本体到一些雕刻细节,从楹联匾额的解释,到王氏家风家训、家史故事整理,以及王家大院周边文化内涵的挖掘等,不断地丰富和完善王家大院的文化内容,这也是能让人常来常新的原因所在。
  
“针对不同的游客,我们有不同内容的输出。”王家大院景区管理处办公室主任尹雄卓介绍说,企事业单位来团建,讲解员会主要以党风廉政教育或家风家训传承为主。小朋友来了,会多讲一些王家大院的传说故事。一些文人学者到访,就会介绍一些建筑的知识、雕刻的艺术等等。
  
在王家大院工作了22年的尹雄卓说,除了“华夏民居第一宅”,王家大院还是一个“文化输出基地”,“不过,真正让参观者将这些‘文化’带回家形成长久记忆,并将之传播给更多人,还需要更具象的东西。”
  
王家大院想要做更多的文化输出,文创产品成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走进王家大院“中华姓氏家训展”文创店,可以看到很多与姓氏相关的文创产品:戒尺、水杯、茶具、扇子、梳子、钥匙扣挂件、书签、冰箱贴、巧克力……“这是我们现在开发文创走的一个捷径,用姓氏的家训、起源等与产品结合,增加与游客的黏合度,这也是从王家家训整理中受到的启发。”尹雄卓说,他们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尝试,还没有达到盈利,需要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
  
很多人知道王家大院,却很少听说王家大院所在的静升古镇。说起静升古镇(静升镇),也有1400多年历史了,它见证了王家大院、红庙和文笔塔等古建筑群庙的历史。“我们开发得比较迟,从今年才开始做起来。”灵石县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曹长君有些遗憾地说。虽然刚刚起步,但对于古镇的文化输出,曹长君心中有数,“20年前,静升镇就被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名单。我们将继续挖掘古镇的历史文化底蕴,改造旌善老街,引流和打造晋文化商铺。”
  
除了挖掘现有历史文化资源,还有一些文旅创新业态以多种方式深度演绎文化,通过重新构建场景来提升旅游体验。10年前,刚起步的王家庄园主要解决王家大院没有饮食住宿的短板,通过配套设施改造升级,提高服务水平,达到王家大院的管理要求以及品牌化要求。双方合作后实施整体营销战略,王家庄园成为“王家大院的后花园”。近两年,王家庄园增加了新项目,作为补充大院旅游的新元素。
  
“山西的煤炭产业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煤炭文化一直没有做起来,灵石也是产煤大县,可以弘扬煤炭精神,就像王家大院体现的是晋商精神一样,这些都是山西的精神名片。”王家庄园景区总经理闫素梅介绍说。2020年,王家庄园修建了“灵石之光”煤炭主题馆,借助裸眼3D、多媒体数字技术介绍煤炭人的奋斗史及煤炭工业的发展史,地下一层的“井下矿井”真实还原了煤矿工人井下采煤场景及流程,增加了“下矿”体验感。“这改变了以前我对煤老板的印象,体会到煤矿工人工作的不容易。”一位南方游客说。
图片
王家大院高家崖建筑群有大小院落35座,吸引众多游客。
搭建服务平台 推动全域旅游
如今,文化旅游产业迈入了全域旅游新时代,灵石县正全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县的创建,打造晋商文化展示与传承、旅游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县域旅游标杆品牌。
  
“石膏山比较远,原本不在行程中,但我在小程序里看到‘50元畅游王家大院、石膏山、红崖峡谷、王家庄园4个景区’的活动,就心动了,决定住下来,都去转一转。”从北京来王家大院旅游的张女士,在手机上找到了“智游灵石”小程序。
  
搭建“智游灵石”服务平台,是灵石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旅游路线、酒店民宿、土特产品、餐饮等部分上线。目前,“智游灵石”已打通与携程、美团、去哪儿等OTA(在线旅游)平台的链接,实现联票、酒店、特产的上架与分销。目前,正在与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联系相关合作。
  
“借船出海”的模式,带动了周边景点和产业。同时,不少景区也在努力推动“文旅+”融合来引流。“近年来,红崖峡谷景区通过打造康养基地、举办体育赛事活动等,探索‘文旅+体育’的深度融合。未来希望引进康养项目、徒步比赛等项目,使景区更具有吸引力。”红崖峡谷景区办公室主任程建红说。
  
拥有1400余年置县历史的灵石,造就了独具魅力的晋商文化、深沉厚重的煤炭文化。这里有历史悠久的静升古镇,有展现晋商文化独特魅力的王家大院,有集“雄奇青秀巧”特点的石膏山,有“天然氧吧”红崖峡谷,还有被誉为“王家大院后花园”的王家庄园……
  
一直以来,灵石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灵石县委常委、副县长孙俊杰表示:“灵石县把文旅产业作为富民产业,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度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继续深化全域旅游创建、‘畅游灵石’改革,持续开展古镇民俗年、非遗进景区活动,不断推动古镇大院游、山水休闲游、禅学康养游向高品质和多元化升级,坚定不移地走好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国内国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03
行进在历史和天地间
“寻访山西文化新名片”采访团走进灵石一直在持续打造的王家大院、王家庄园、石膏山、红崖峡谷等,我们看到古镇大院、峡谷、森林、高山草甸及多样性气象景观。
图片
石膏山景区内,亭子矗立于水光山色之中。
图片
采访团行走在石膏山山水之间。  
灵石地处黄河流域华夏文化的发祥地,远在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聚居繁衍,劳动生息。相传大禹治水在此“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造福三晋众生,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胜古迹遍地,历史源远流长,民风淳朴勤劳,历来是平安富庶之地。
图片
王家大院精美的木雕。
图片
“灵石之光”煤炭主题馆。
灵石是一块资源丰富、山河壮丽的宝地,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精美的大院文化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度假,这里将打造集观光、游乐为一体的文化游、生态游、古镇游等。
采写: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雅丽、李霈霈
摄影:山西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立明
寇宁、胡续光
视频拍摄、制作:李永江、李浩瑜
杜金栋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秦小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