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峄城推动信用“五进”工程让诚实守信在峄城落地生根、开枝散叶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9日讯 5月19日,枣庄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峄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峄城区委常委、办公室主任、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天正;区委办公室副主任、区委重大事项推进中心主任罗永传;区教育和体育局局长张勇;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于跃;底阁镇党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政法委员魏广魁;坛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协委员联络室主任、政法委员成刚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峄城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融媒体中心主任赵磊主持。

罗永传说,信用体系建设这项工作,并非是峄城区临时起意决定开展的工作,也不是“上级有要求,我们要实施”,更不是“作秀工程”。开展信用工作,峄城区坚持系统化观念谋划,聚焦“服务中心、守正创新”,紧扣“自然人、法人”两个主体,高标准打造信用平台、信用网站两个载体,充分发挥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作用,突出信用+“三片一果”特色产业、信用+工业倍增计划两个模块,达到改善基层政治生态、优化区域营商环境、助推工业倍增计划、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目标。

信用工作,在峄城有着深厚的文化根基。从历史上看,峄县古称兰陵,早在二千三百多年前,第一任兰陵令——荀子,其所著《荀子》一书中“信”字出现了 107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诚信这一伦理思想。从民风民俗上看,传统的孝道其实也是信用的外在表现,近期评选表彰的好婆婆、好媳妇,既是弘扬良好家风,传承传统美德,也践行着“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变老”的诺言。从法律法规上看,诚实守信原则在我国法律中具有重要地位,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法》草案稿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开展省级信用立法的省份多达23个,47部法律和59部行政法规写入信用相关条款。

信用,不是化石,是活的生命,如何让信用变得有血有肉、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峄城区从五个方面展开了认真思考,与实际工作、群众生活、人文环境进行了紧密结合。目前,信用工作的顶层架构已建设完毕,相关文件及实施意见已经印发,平台、微信公众号、微信小程序的开发齐头并进、未来的工作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积极推动信用“五进”工程,探索将信用体系建设融入日常工作,让诚实守信在峄城大地落地生根、开枝散叶。(一)推动信用进机关。加强公职人员诚信教育,将信用建设纳入公职人员培训和领导干部党校培训课程;并积极探索建立公职人员诚信档案,组织签订信用承诺书;健全信用核查机制,在行政管理事项中推开“办事先查信用”工作机制。(二)推动信用进校园。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组织各中小学开展政策宣传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活动;全面推广“榴花分”校园应用,建立教职工信用评价体系,适时探索将“榴花分”与教师职称评定、评先选优等挂钩。(三)推动信用进企业。建立职工综合信用档案,推广使用“榴花分”,将其与企业员工招聘、内部竞岗等挂钩;建立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体系,从政务、司法、金融、企业、社会五个维度对企业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新型市场监管机制的重要依据。(四)推动信用进社区。广泛在社区中宣传诚信理念,以社区为单位拟定《诚信倡议书》,将不文明行为列入,动员全体社区居民自觉抵制;发挥“榴花分”激励引导作用,引导社区居民通过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活动、实行垃圾分类等提高信用积分。(五)推动信用进乡村。建立村民诚信档案库。客观记录农村居民的基本信息及其他守信和失信信息,打造农村居民电子版的信用身份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信用建设“试点村”,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作用,引领农村居民信用体系建设。

“道虽迩,不行不至”,建设信用型社会,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发扬“日拱一卒,功不唐捐”的精神,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峄城会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绿灯。

闪电新闻记者 李永文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