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止吐药的分类、作用机制、不良反应,一文搞懂

为进一步加强肿瘤规范化诊疗管理,提高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CINV)预防和治疗水平,本文结合《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 年版)》,就相关知识点进行整理,供大家参考。
止吐药物的分类及代表药物
图片
止吐药物作用机制及使用注意事项
1
5 羟色胺 3(5-HT3)受体拮抗剂
图片
2
神经激肽 1(NK-1)受体拮抗剂
图片
3
糖皮质激素
图片
4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图片
5
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图片
6
吩噻嗪类
图片
7
苯二氮类
图片
8
丁酰苯类
图片
9
沙利度胺
图片
肿瘤患者止吐治疗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
便秘
最常见于 5-HT3 受体拮抗剂和 NK-1 受体拮抗剂,与胃肠道蠕动及分泌功能受抑有关。
预防及处理:
1. 治疗期间鼓励患者增加膳食纤维摄取和饮水量,配合适量活动,促进胃肠道蠕动。
2. 习惯性便秘患者可使用乳果糖、麻仁丸等通便药物,或借助开塞露、温盐水灌肠等辅助措施。
2
头痛
常见于 5-HT3 受体拮抗剂和 NK-1 受体拮抗剂。
预防及处理:
1. 绝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可自行缓解。
2. 对于偶发的轻微头痛,可通过热敷、按摩太阳穴等缓解。
3. 头痛程度较重时,可给予小剂量安定或解热镇痛药,如仍不能缓解,可使用麦角胺咖啡因。
3
腹痛腹胀
主要由消化功能不良、胃肠蠕动减慢和便秘引起。
预防及处理:
1. 对于轻度腹胀患者,可通过调整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易产气食物)缓解,必要时给予促胃肠动力药。
2. 对于明显腹胀患者,需警惕消化道梗阻风险,必要时予禁食、胃肠减压、肛管排气、应用生长抑素和解痉剂等。
4
锥体外系症状
主要见于吩噻嗪类、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奥氮平和氟哌啶醇,应避免这  4 类药物的联用。
锥体外系不良反应包括急性肌张力障碍、静坐不宁腿综合征、Parkinson  综合征和迟发性运动障碍 4 种类型。
预防及处理:
1. 发生后应立即停药。
2. 对于急性肌张力障碍者,可给予苯海拉明 25~50 mg 口服或静脉注射每 4 或 6 小时 1 次。
3. 如对苯海拉明过敏,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如东莨菪碱、山莨菪碱、苯扎托品、阿托品、苯二氮类药物如地西泮或金刚烷胺等。
5
心血管系统症状
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如期前收缩、房室传导阻滞、PR 间期/QT 间期延长、低血压和晕厥等。QT 间期延长较为罕见(发生率 <0.1%),但在使用  5-HT3 受体拮抗剂时需要特别关注。
预防及处理:
1. 当发生心电图异常时应立即停用相关药物,动态监测心电图变化。
2.QT 间期延长通常 6~8 h 恢复至基线,但有个别患者可持续 24 h 甚至更长时间。可予补液促进药物排泄、补钾、补镁等。
3. 若心率慢,可用异丙肾上腺素提高心率或临时起搏。
6
过度镇静
奥氮平、吩噻嗪类、苯二氮类和氟哌啶醇均可产生中枢神经抑制,导致过度镇静。
预防及处理:
1. 上述几类药物联用时,应充分评估过度镇静的风险。
2. 对于有跌倒风险(如老年人、疲劳、体弱)或直立性低血压风险的患者慎用。
3. 奥氮平引起的过度镇静作用通常出现在用药第 2 天,可考虑减少给药剂量,该症状随着用药时间延长会逐渐改善。
7
代谢综合征
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水肿、低血钾、高血压、高血糖、皮肤变薄、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
预防及处理:
1. 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
2. 但肌无力恢复缓慢且不完全。
3. 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等措施可减轻上述症状。
8
静脉炎
主要见于经外周静脉注射昂丹司琼、阿扎司琼、帕洛诺司琼或福沙匹坦等,表现为注射部位红斑、瘙痒、肿胀、疼痛、静脉硬化和变色等。大多数静脉炎在第 1~3 次使用福沙匹坦时出现,部分患者会持续  2  周以上。
预防及处理:
1. 血栓性静脉炎和血管炎主要发生在福沙匹坦与发泡性化疗药物(如蒽环类)同时使用时。应尽量避免经外周静脉输注福沙匹坦。
2. 对于轻症患者,采用多磺酸黏多糖乳膏局部涂擦,硫酸镁外敷,合并感染者需给予抗生素,部分重症患者需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 中国肿瘤药物治疗相关恶心呕吐防治专家共识(2022 年版). 中华医学杂志, 2022,1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