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愈“星期一综合征”

图片
每到周一,就不想上班?
只要开车上路,就暴躁易怒?
明明已经锁好门,却总想回去再检查?
常常因为一点儿小事就愤怒不已,间歇式地进入EMO状态?
在情绪问题的影响下,很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好事情,也不能做好自己。情绪貌似无法掌控,其实调适情绪有妙招,在《猫先生的情绪自救》这本书中,作者董如峰用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幽默、诙谐地诠释人内在心理的变化,专业又易读。认知自我情绪,人生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重构,回归本我,拥抱一切的不确定性,过好每一个当下。打破对未知的焦虑,无惧不良情绪的闭环,凡事做到心中有数,自然活得轻松自如。
文 / 董如峰
猫先生问罗素:人们可以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是什么?
罗素回答: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有个礼物适合每个人—星期一不用上学,不用上班。
图片
星期一绝对不是猫先生的朋友,甚至可以说是猫先生的一生之敌。
“星期一综合征”
不想上班的星期一
每到星期一,猫先生就要强迫自己把沉在谷底的情绪一点点拽上来,尽管他一点儿也不想这么做。
星期一的太阳是灰蒙蒙的,星期一的鸟鸣声是嘶哑的,星期一的地铁是无比拥挤的……猫先生挤在人群中,看着周围一张张和他一样麻木的脸—人们机械性地上车、下车,出现了空座都懒得去抢。
星期一的老板格外“面目可憎”,星期一的同事仿佛都是一群“猪队友”,星期一的工作既累又无聊。猫先生想喝一杯咖啡强打精神,但星期一连咖啡喝起来都是寡淡无味的……
猫先生不知道,他患上了“星期一综合征”。“星期一综合征”是现代社会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源于人们对生活中各种负面情绪的压抑。压抑的情绪在遇到“星期一”这个特殊时间时,发生了一次“总爆发”,于是人们便被一种近似于抑郁和易激惹的情绪状态笼罩了。
英国《每日邮报》有一篇关于“星期一综合征”的研究报道:从周日下午四点开始,很多上班族就已经进入焦虑的情绪状态。特别是在晚饭后的一段时间,他们的情绪会跌至谷底,出现疲倦、抑郁的状态,甚至会出现胸闷、头晕、恶心、浑身酸痛、消化不良等健康问题。但说起来也神奇,只要到星期一傍晚或晚上,这些问题就会慢慢消失。因为这种现象只在星期一出现,所以有心理专家称其为“星期一综合征”。
“星期一综合征”说到底是情绪的问题,那么什么是情绪,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产生了“星期一综合征”呢?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情绪是人面对客观事物时产生心理变化的过程体验。有的时候,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处于什么状态,但情绪先表达出来了,此时,情绪就代表着一种信息。
当猫先生还是一个婴儿的时候,他最擅长的表达就是哭。因为只要他哭,妈妈就会给他喂奶、换尿布或哄他睡觉。对于小猫先生来说,情绪的表达—哭—是表达需求的一种方式。
图片
不过,随着猫先生慢慢地长大,他发现大部分需求不用表达情绪也能够得到满足。他想要吃东西的时候,一句“妈妈,我饿了”要比哭上半天更有效果。所以,猫先生慢慢学会了用理性的表达代替情绪的表达,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成长。
小猫先生会因为妈妈不给买玩具而哭闹,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滚耍赖,但现在的猫先生不会因为老板不给他涨工资而在办公室大哭大闹,因为猫先生学会了压制情绪,选择和老板讲道理。
但是,压制住的情绪并没有消失不见。只要情绪的痛点没有被解决,它就会一直存在,就像暂时存放在一个容器里—我们的大脑中。
猫先生被安排和一个“猪队友”共同跟进一个项目——这个“猪队友”的自私无能在公司是出了名的。猫先生对老板的安排非常不满,心中产生了一股强烈的愤怒情绪。但是,他没有当场对老板发怒,因为他还要工作赚钱。
在执行项目的时候,猫先生发现“猪队友”果然人品很差,有功劳一定过来抢,有黑锅一定让别人背。然而在项目结算的时候,这个“猪队友”拿到的奖金居然比猫先生还多,让猫先生内心生出一种强烈的愤怒情绪。但是,猫先生依然没有发火,因为他还要在这里继续工作下去。
类似的事情多了,猫先生在情绪容器中存放的负面情绪越来越多,多到快要溢出来了。这个时候,一个特殊的日期—星期一—来临了。于是,猫先生的负面情绪溢了出来,“星期一综合征”就这样产生了。
那么,猫先生的负面情绪为什么会选在星期一集中爆发呢?因为星期一刚好是一个人心态转变的临界点。在星期六和星期日,猫先生处于休息的状态,他的心态是放松的,关注的点更多在生活和娱乐上面,情绪往往是积极的。
图片
而到了星期一,猫先生要面对的是工作,以及与工作相关的各种压力,情绪往往是消极的。这种从轻松到紧张的过渡状态本来就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还会放大他平时积累的各种负面情绪,所以,还没到星期一猫先生便感觉沮丧、无力……
有人对猫先生说:“每一天都是上帝赠予你的礼物。”但是猫先生真想问问上帝—“星期一能不能退货?”
星期一当然不能退货,但“星期一综合征”的问题并非没有解决办法。心理专家告诉猫先生,解决“星期一综合征”有两个方法:第一,增加一些积极情绪;第二,释放一些消极情绪。
期待往往会传递给人积极的情绪,猫先生按照心理专家的建议,试着在星期日的晚上做一个星期一的小计划。例如,计划星期一晚上看一场电影,计划星期一午餐时间约聊得来的同事一起吃饭……这种期待会调动猫先生的积极情绪,并随着计划的临近让积极情绪越发高涨,而高涨的积极情绪可以平衡负面情绪的影响。
“星期一综合征”是一种强烈的情绪反应,是人们一周累计的负面情绪的总爆发。
“星期一综合征”的积极意义在于,告诉人们生活中存在着太多会带来负面情绪的问题,需要寻找更积极的事情去做。
闹情绪
来去匆匆的烦恼
猫先生问塞缪尔:为什么我总会产生负面情绪呢?
塞缪尔回答:生活就像一面镜子,你对它皱眉,它也对你皱眉;你对它微笑,它也对你微笑。
图片
一年365天,猫先生有一半时间都在闹情绪,今天因为准备考试焦虑不安,明天因为没抢到打折商品愤怒不已……这些情绪来得快,去得也快,不给猫先生片刻的思考时间。
因准备考试而焦虑的猫先生,因没抢到打折商品而愤怒的猫先生,因被他人拒绝而抑郁的猫先生,因受关注度没别人高而嫉妒的猫先生……
猫先生的情绪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变化,只有当强烈的负面情绪出现时,他才会有所察觉。
猫先生想知道,自己在闹情绪时,大脑究竟在想什么。为此,他再次到心理咨询室寻求心理专家的帮助。
心理专家说,人在闹情绪时,大脑的思维活动很复杂,每一种情绪产生的原因都不同,即使同一种原因作用在不同人身上,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比如,在撞到别人时,有的人会产生愧疚情绪,连连道歉;有的人则会产生愤怒情绪,恶语相向。面对同样的原因,这两个人大脑的思维活动显然是不一样的。
“人不是被事物困扰,而是被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困扰。”这是古希腊哲学家埃皮克提图的论断。心理专家觉得这句话同样适用于猫先生,真正让猫先生产生负面情绪的可能并不是某个事件,而是他对某个事件的看法。
猫先生丢了工作,他很愤怒,认为这是上司有眼无珠;然后开始抱怨,认为这是公司的损失;之后变为焦虑,发愁如何寻找新的工作;最后抑郁了,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丢掉工作”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没发生改变,但猫先生的情绪却发生了四次变化,从愤怒到抱怨,从抱怨到焦虑,最后陷入了抑郁情绪。引发猫先生情绪变化的,正是他对自己“丢掉工作”这件事的看法。从他认为上司有眼无珠,到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这种急剧的思维转变说明猫先生的思维不够理性。
非理性思维或非理性信念是非常可怕的,拥有这种思维或信念的人,往往是偏激的、片面的、过于主观的,他们总会把一个并不严重的问题想象成极端事件。像猫先生这种因为“丢了工作”而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情况,还算是普遍现象。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有的人甚至会因“丢了工作”而产生报复社会的想法。
与非理性思维相反的是理性思维,它是一种积极的、向上的思维,对自我提升有良好的帮助。
猫先生丢了工作,他知道这是因为公司目前经营困难,所以才会裁掉他。他虽然有些沮丧,但依然相信自己能再次找到新工作。
拥有理性思维的人,大多也拥有忍受委屈和承受痛苦的能力。这并不是说他们会无视那些消极的因素,以阿Q精神诓骗自己,而是承认困难、挫折、悲伤和痛苦,但不会让这些消极因素扩散,也不去过度地假设任何灾难性后果。
拥有理性思维的猫先生在“丢了工作”后,花时间思考了整件事,虽然略有沮丧,但没有否定自己能再次找到工作的可能性,这是一种正确的、健康的情绪反应。
心理专家建议猫先生不要把挫折想象得过于严重,要用理性思维去“解释”?挫折。
当猫先生在闹情绪时,他的大脑可能在想象着各种消极结果,而非理性思维又进一步加强了他对各种消极结果的肯定,同时让他产生了各种消极行为。
那么,猫先生如何面对这种非理性思维的影响,让自己不再遇到困难就产生消极的情绪反应呢?针对这一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提出了一种“理性情绪行为疗法”。
艾利斯认为,大多数遇到挫折后闹情绪的人,都是在“作茧自缚”,是他们对挫折的“解释”为他们带来了消极的情绪反应,而这种“解释”往往是由他们大脑中的非理性思维或理性思维决定的。
图片
猫先生针对“丢了工作”的事可能做出两种“解释”:一种是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另一种是相信自己依然能找到新工作。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才是影响猫先生情绪的主要原因。
“理性情绪行为疗法”要求人们思考自我信念与非理性思维之间的关系,并强调要通过“辩论”去寻找自我信念系统中的理性因素。“辩论”的过程就是理性评估事件发生的原因,并从中找到积极因素去解释事件。
心理专家对猫先生说:“我们的情绪和行为受到中介因素认知的影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你怎么看待这件事,决定了你会怎么去做’。而我们的认知是在成长过程中依靠经验一点点摸索和建立起来的,其中有直接经验,也有间接经验,所以肯定存在着一些不完全正确的地方,即一些非理性的认知。”
我们非理性认知的类型有很多,例如以偏概全、幸存者偏差等。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去搜集一些有关非理性认知的研究资料,当我们出现负面情绪的时候,可以查找这种负面情绪的根源是否来自非理性认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情绪强度自然地就会有所降低。
例如,有的人特别容易陷入负面偏好,总是关注那些负面信息,进而沉浸在消极情绪中无法自拔。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能够逆向思考,意识到自己的负面情绪来自那些负面信息,而那些负面信息是他们的非理性思维有意识地筛查出来的,他们的负面情绪就会得到缓解。
当然,身处强烈情绪中的人,可能没有能力进行更理性的思考,但他们可以选择在情绪强度降低之后再去复盘和思考。这个过程就是情绪掌控力和理性思维锻炼的过程。
即使对那些比较顽固的非理性思维,只要我们多一点儿觉察,多让自己的大脑学习一些理性的思考方法,掌握逻辑推理的思维方式,也会对我们察觉情绪和缓解情绪有所帮助。
图片
猫先生终于明白,世界上的很多烦恼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罢了,只要找到让自己产生负面情绪的源头,也就是大脑中非理性思维带来的原始想法,就能通过理性思维缓解或释放自己的负面情绪。
困扰人的从来都不是挫折与失败本身,而是人对挫折与失败的看法。
用理性思维去思考挫折与失败,并不是盲目乐观、自我欺骗,而是通过更理性的思考找到应对问题的正确方法。
(本文选自董如峰 所著《猫先生的情绪自救》一书,由天地出版社社授权发布。)
图片
中文原创 | 人文社科 | 心理
《猫先生的情绪自救》
董如峰 著
天地出版社
2023年2月
你如果感到无所适从,任何时候都可以翻开本书。它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的本质与价值,聚焦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情绪问题和场景,帮你把握情绪的命门、更好地和自己的情绪相处。
编辑 |珠   兰
主编 |刘羿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