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大桥拔节成长 桥旅融合前景无限

“从我家看出去,有三座雄伟的大桥,分别是北盘江大桥、花江大桥和正在修建的花江峡谷大桥。”5月13日,站在六安高速7标工程现场,关岭自治县花江镇峡谷村村民邓登彬告诉记者,村里已经有人开始修建酒店民宿,邓登彬也有此盘算,凭借家门口的好风光,他认定日后能够吃上“旅游饭”。

位居北盘江中段的花江大峡谷被誉为“地球的裂缝”,两岸喀斯特岩溶地貌发育强烈,悬崖峭壁,深切千里,苍山如海,风光奇绝,曾是86版《西游记》流沙河的拍摄点。然而好风景并没有从一开始就带给人们好生活,大面积裸露的碳酸岩使得土地破碎、稀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植树造林、坡改梯田、兴修水利等生态工程的推进,沿岸群众不再“看天吃饭”。2002年,花江大峡谷风景名胜区正式开门迎客,花江大峡谷作为旅游资源的巨大价值逐渐被世人发现。

真正为花江大峡谷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契机的是路和桥的修建。2009年底正式通车运营的坝陵河大桥,将花江大峡谷第一次纳入了黄果树1小时旅游经济圈。随着六安高速的修建,一座主跨为1420米的钢桁梁悬索桥将在峡谷之上飞架南北,建成后它将成为山区桥梁跨径世界第一、桥面至水面高度世界第一的特大桥。届时,从大桥的六枝岸来看,花江峡谷大桥与闻名中外的亚洲第一大瀑布黄果树瀑布、纪录晚三叠纪地球沧海桑田的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形成三足鼎立之势。而大桥的安龙岸则联动了双乳峰、万峰林、安龙博物馆等诸多特色旅游资源。

如果说可以进入桥体内部观光旅行,开展蹦极等极限运动的坝陵河大桥,开启了贵州“桥旅融合”的先河。那么作为贵州省“十四五”时期桥旅融合的重点项目——花江峡谷大桥从设计伊始便按世界级景区景点标准打造。在大桥的设计负责人叶洪平看来,除了桥梁本身体现中国基建智慧和大国工匠魅力的景观价值,桥梁构造所带来的独特体验,也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

“我们深入挖掘了大桥的可利用结构来拓展旅游功能。比如利用索塔顶部设计了世界最高的观星水吧,让游客一睹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意境。同时在桥体上配建锚碇攀岩、竞速跑道等体旅融合业态。当然,所有的业态布局都经过反复测试形成研究成果,能够为未来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叶洪平说。

据悉,为了迎接这一世界级旅游标志物的建成,位于花江峡谷大桥两岸的关岭自治县和贞丰县都对大桥周边旅游产业发展所需要的土地进行了调整。花江峡谷大桥建成后,还将配套建设云渡服务区、三叠纪地质主题展览、悬崖民宿酒店、玻璃栈桥式餐厅等业态。

旅游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旅游资源也必然会有新的延展。今天的贵州几乎包揽了当今世界的全部桥型,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截至目前,世界高桥前100名中有近一半、前10名中有4座在贵州,获桥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古斯塔夫斯·林德撒尔奖”的桥梁全国有9座,而贵州就占4座。依托这些世界级桥梁,打造世界级旅游景区景点,正可谓“景向桥借力,桥为景生辉”,成为贵州旅游、交通发展的独特优势和重大产业机遇。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副主席、执行秘书长傅迎春认为,桥旅融合是贵州“十四五”期间的一篇大文章,用服务区经济和产业化思维,把壮美大桥、新概念服务区、旅居营地等进行规划布局,打造出面向新消费市场的山地旅游新业态、新产品,实现旅游产业化与交通产业化共融共赢。

行船于江面,两岸青山相对而出,却隔着从三叠纪早期到晚期大约5000万年的地质时光。这里是地球大洪荒时代的见证,在数亿年的时光中留下了怎样的故事,也将随着世界级大桥的拔节生长引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