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穆特还是阿特木斯克:这座小城,曾数次洒满东斯拉夫人的血泪

经过八个多月的血战,在520这天,瓦格纳宣布俄军已经拿下巴赫穆特。随后,俄联邦国防部在战情通报中证实了这一消息,并官宣此地改回原来的名字——阿特木斯克。
图片
而去年的同日,俄军曾官宣拿下马里乌波尔,都是520,还挺有象征意义的。
要说这个巴赫穆特/阿特木斯克,才41.6平方公里,8万来人,还没咱们一个小镇大,为何能让俄乌双方费这么大劲,付出如此惨烈的代价呢?
老实说,单纯从军事角度看,它确实属于一个战略要地,堪称顿巴斯地区的“山海关”——可进可退,可攻可守。
图片
从地图上看,巴赫穆特是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顿涅茨克北部的主干道贯穿于城区,其中一条铁路干线从该市向南穿过,往东可直通卢甘茨克和俄罗斯本土。
图片
这意味着,占领巴赫穆特和其周边地区,就等于掌握了北顿涅茨克地区主要交通线,能极大的缓解乌东地区俄军的后勤压力。
此外,这个城市还能很快被打造成一个庞大的前进基地,成为俄军未来对斯洛维扬斯克进攻的良好集结地。
反之,如果俄军失败,俄罗斯的北顿涅茨克防线,也将面临着很大的崩盘风险。
图片
而对于乌军来说,巴赫穆特再往西往北的城市,基本都属于广阔的平原区,面对东部逼近的俄军,可能就没有什么防守优势了。
早前没开打的时候,从波罗申科总统开始,乌克兰已经在此修筑了至少八年的防御工事,在北约的指导下,乌军有关巴赫穆特进攻和防御的大小相关演练,更是多的数不清。
可见,巴赫穆特的军事价值之重大。这也很大程度上能解释,半年多来,为何俄乌双方明知它是“绞肉机”,还在不断送人去填线。
图片
这是巴赫穆特地区的交战前线
图片
这是100多年前的一战战场
况且,历史和现实都在证明,东斯拉夫人素来不娇气,特别能扛,打起仗来很死硬。这方面在卫国战争(19世纪初抵抗拿破仑)和伟大的卫国战争(1941—1945)中都有充分体现。
为了争口气,他们没水没电没面包都能撑得下去。哪怕在外人看来损兵折将惨得很,但人家自己觉得,只要达到了作战目的,就已经可以称得上很“哈拉少”了。
所以,这“战斗民族”之间打得上了头,那战场难免就如同地狱末日一般了。
图片
一处建筑战斗前和战斗后的对比
但更让人唏嘘的,可能还是,这个人口才8万的小城市,它最早的建城市史,竟然还是一部东斯拉夫两兄弟共同对峙鞑靼人的历史。
公元15世纪末,金帐汗国开始走向衰落。他的从属国之一,沙俄帝国的前身,莫斯科大公国则通过一桩婚姻,扭转了国运,竟然势不可挡的“崛起”了
1472年,丧偶多年的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娅·帕列奥罗格公主。
图片
俄剧《索菲亚》中,伊凡三世与索菲亚公主的东正教结婚仪式
索菲亚公主虽然是个亡国公主,但地位和血统却是相当高不可攀的——在欧洲传统话语体系中,只有带着罗马帝国血脉的君主(父系母系皆可),才能自称皇帝;
反之,你再厉害,也只能自称国王(所以英国素来没有皇室,只有王室,但拿破仑这个猛人是个例外)。
通过这段和东罗马帝国公主的婚姻,莫斯科大公国开始自诩为拜占庭帝国的“继承人”,自称“第三罗马”。
也正是因为有了“第三罗马”的神圣精神力量,东斯拉夫各部落能更紧密地团结在了莫斯科大公国的旗下,卖力地开疆拓土。
图片
更早些时候,15世纪初,金帐汗国分裂出了一个鞑靼部落,并于1430年,在如今的克里米亚半岛上,建立了克里米亚汗国,定都巴赫奇萨赖,奉伊斯兰教为国教。
图片
如今的乌克兰巴赫奇萨赖。虽然鞑靼人被驱逐了,但他们留下的建筑还在,造福着当地旅游业
图片
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贵族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为血统突厥化的蒙古人后代,跟中国明朝那个兴建了呼和浩特市的蒙古部落,并不是一个概念。
他们的血缘和同属突厥民族的土耳其人非常近,都信仰伊斯兰教,而且民俗也差不多。
图片
鞑靼族是如今俄罗斯境内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紧随其后的是乌克兰族
鼎盛时期的克里米亚汗国疆域包括克里米亚半岛、赫尔松州、顿涅茨克南部沿黑海、亚速海地区(大致上是当今的马里乌波尔市一带)这些如今经常上新闻的敏感地带。
图片
建国后不久,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统治者就主动向黑海对岸的奥斯曼帝国称臣,做了土耳其的保护国。
而且,鞑靼人的致富途径,更是离不开土耳其人。
在那段岁月里,鞑靼人横冲直闯,对东斯拉夫人进行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掠夺和屠杀,大量俄罗斯、乌克兰人被克里米亚鞑靼人绑架成奴隶贩卖到黑海对岸的奥斯曼帝国。
以至于当年奥斯曼苏丹的宫廷,大量女奴都是曾经信仰东正教的斯拉夫人,乌克兰姑娘,尤其受欢迎。
其中一个最厉害的,是个原名亚历山德拉的乌克兰女子(许蕾姆苏丹娜)。她是奥斯曼帝国600多年来唯一的一个和苏丹正式结婚,并接受了奥斯曼皇后册封的女子。
图片
土剧《宏伟世纪》第一季,苏丹苏莱曼大帝正式迎娶许蕾姆苏丹娜的场面
历来,苏丹后宫都是欧洲抢劫过来的女奴,她们即便生下继承人,也不会得到任何名分,跟苏丹也没有婚姻关系,仅被用作泄欲对象和育种工具。
600多年间,只有同样女奴出身的乌克兰姑娘许蕾姆是个例外,成为了奥斯曼帝国唯一的皇后。
图片
如今的乌克兰人都以她为傲,这是以许蕾姆为主题的乌克兰纪念邮票
当然,像许蕾姆这样通过鞑靼人之手,阴差阳错改变命运,过上荣华富贵、吃香喝辣生活的东斯拉夫人,还是极少数的。大部分乌克兰和俄罗斯人,对鞑靼人非常仇视,将他们视为“侵略者”和野蛮的异教徒。
到了15世纪末,随着东斯拉夫人的崛起,如今的乌东地区,成了双方拉锯战的前线。
而这个巴赫穆特,就正属于莫斯科大公国和克里米亚汗国的边界。
最开始,巴赫穆特是个鞑靼人的戍防要塞。
这座城市边上有条河,叫做Bakhmut,名字来自土耳其语的 “泥浆”。所以,这个要塞就因河而名,也叫了巴赫穆特。
图片
15世纪末期克里米亚汗国疆域
好了,咱们再回到东斯拉夫人这边。
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和索菲亚公主的孙子伊凡四世即位后,因为拥有了源自奶奶那边的高贵的“东罗马血统”,他干脆把“莫斯科大公”,直接越级升为了“俄罗斯沙皇国”,自己做了第一位“沙皇”,即俄语里面“凯撒”(Caesar)的发音。
伊凡四世在历史上被称做“伟大和残暴并存的君主”,是个带着俄罗斯、东罗马和金帐汗国(他妈妈是金帐汗国公主)多种血统的猛人。
关于残暴,这里就不多说了,他屠城,家暴皇后,弄死自己的儿子等等,行为极其恐怖。
图片
著名油画——伊凡雷帝和死去的太子
但论开疆拓土南征北战,伊凡四世可是相当厉害,往东挺进了西伯利亚,向西则打退过当年的东欧霸主——波兰-立陶宛联邦。
此外,就是在如今的乌地区战胜鞑靼人的军队了。
沙俄和克里米亚汗国,在这里打了整整25年的拉锯战。
要知道,克里米亚汗国的鞑靼人又被称为“奥斯曼之鞭”,属于一个不好惹的狠角色,战斗力非常强悍。
可以说,沙俄打得不仅仅是克里米亚汗国,更是他身后的横跨三大洲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最终,1572年,在哥萨克雇佣兵的助战下,伊凡四世的军队在莫洛季战役中重挫了克里米亚汗国,终于夺取了巴赫穆特地区的控制权。
图片
俄剧《沙皇》中的伊凡四世
后来,沙皇留下了哥萨克人在这里防守(哥萨克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主体由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组成的武士集团)并修筑了更大规模的碉堡工事,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巴赫穆特城。
据史料记载,当俄罗斯军队开进巴赫穆特地区的时候,这里的乌克兰人曾经箪食壶浆地夹道“喜迎王师”,举着东正教圣像,高呼沙皇万岁,甚至喜极而泣地跪倒在了地上。
伊凡四世说,这是东正教守卫者对异教徒的“圣战”。
接手此地后,俄罗斯人也不含糊,马上开搞了他们最擅长的“民族大换血”,强行驱逐原本在这里当“主人”的鞑靼穆斯林居民,并持续迁入大量的乌克兰族、俄罗斯族。
图片
鞑靼人跪降沙俄军队
几百年后的苏联,在卫国战争中,也曾因为一些鞑靼人投靠纳粹,将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的鞑靼人强行迁到了中亚的哈萨克斯坦和远东西伯利亚。
不过,如今顿巴斯和克里米亚地区还有一定比例的鞑靼人,但他们无论在血统还是信仰方面,大多都已经斯拉夫化了。
比如下图这位,乌东大寡头,2021年的乌克兰首富、亚速钢铁厂的主人雷纳托·阿克梅托夫,他是顿巴斯的鞑靼人,但看相貌,已经没什么突厥民族的影子了。
图片
好了,咱们再说回巴赫穆特。
俄罗斯为何要叫它阿特木斯克呢?
原来,这座历史上的鞑靼要塞,在十月革命的时候,曾经是乌东地区的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所在地,一个革命老区。
到了1924年,为了纪念在这里干过革命,并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生命的费奥多尔·安德烈耶维奇·谢尔盖耶夫同志(鞑靼族,叫xx耶夫的,通常祖上都有穆斯林背景),巴赫穆特被乌克兰最高苏维埃更名为阿特木斯克。
谢尔盖耶夫是斯大林的挚友,干革命时曾经化名阿特木斯努尔。因此,这座小城就由此改叫了阿特木斯克。
图片
费奥多尔·安德烈耶维奇·谢尔盖耶夫
直到2016年,在第二次颜色革命后的“去苏联”、“去俄化”浪潮中,阿特木斯克又被改回了土耳其语发音的鞑靼名字——巴赫穆特。
而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几年后,这东斯拉夫两兄弟在祖辈们好不容易从鞑靼人手里开拓出的疆域上竟然打得你死我活。
反倒是曾经的死对头——土耳其人,从中各种斡旋调停,一直在呼吁“和平”。
图片
2022年4月,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主持俄乌谈判
无论是巴赫穆特还是阿特木斯克,这个小镇究竟应该归谁呢?
如果按照某些网友们热情提倡的,一定要把领土归还给最早主人的做法。那么, 打下此地后,俄罗斯是否应该将其再交给,乌克兰再给俄罗斯,俄罗斯还要把此地还给土耳其,土耳其再将它交给已经不知道流落到何方了的鞑靼人?
当然,事实上,这个世界终究还是拳头说了算的。美国的拳头,北约的拳头,俄罗斯的拳头等等,弱的,就是等着挨打的沙包。
无论你用什么样的“键盘”,国家实力早就把一切决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