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史哲课为何走红网络?

原标题:高校文史哲课为何走红网络?
据报道,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经典讲座吸引1200万人次观看,超69万名网友不仅在抖音做北大历史系的“走读生”,更在评论区“催更”上课,刘擎教授哔哩哔哩平台(B站)账号上线一年收获70多万粉丝……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大学的文史哲课程通过网络平台来到人们身边,观看名校文史哲视频课逐渐成为一种学习“新风尚”。
高校文史哲课有多受欢迎?一组数据或可参考。据抖音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观看高校课程直播的用户高达9500万,收藏量最高的高校公开课前十名中,文史哲课程占了四席,包括《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上、下)》《明心见性与中国人生命观》《论语导读》等。
提到文史哲,估计大多数非专业人士的第一反应是“枯燥、晦涩、深奥”等听上去就忍不住犯困的形容词。不妨想想,有多少人的《红楼梦》翻开N次都还停留在前几章,厚厚的《西方哲学史》放在枕边成了“镇床之宝”……
而丰富的文史哲课程为那些读不下去的书提供了读下去的一种新路径。书上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语言,搭配电影、电视剧的画面,教授们将艰深的道理融于流行的话语体系中,不断旁征博引,进而抛出问题引发深层思考,再加上视频网站的特效和弹幕,消解了距离感的同时增强了互动性,以一种自由、灵活的方式探讨和交流,让看似“遥不可及”的知识走下神坛。
互联网的普及破除了获取知识的壁垒,使得触达方式更加平面化,人们只要想就能通过网络一键获取。而名校名师的讲解入驻视频平台恰好顺应了这一潮流,打破知识的边界,让学术走出象牙塔,以互联网为桥梁和媒介,连接专业和大众,展现教育的普适性,既满足了快节奏生活下年轻人碎片化学习的客观需求,又能对他们的精神世界予以启迪。
“太阳底下无新事”。有网友表示,“当我们在生活中有迷茫和困惑时,是可以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得到开解和鼓励的”。当下条件催发的事情的真相或实质,透过表象追溯至底层逻辑,自会发现其中的变与不变。而学习文史哲,除了知识本身传递的信息量与感染力,它们更会锻炼敏感性和思维意识,让人学会以史为镜、学会明辨是非、学会举一反三,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
这也许就是文史哲的魅力之一。当然,正是源于此,文史哲课程出圈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历史对现实的启迪,引发着现代人对生活和现实不断的思考,指引着人们向前探寻,而后或会愈发“念天地之悠悠”,感叹学海无涯。经过如此逐步深思与挖掘自身的过程,所谓的课程和学习也就有了意义。
当然,如果你仍旧疑惑或对文史哲产生了好奇,不妨搜一搜,听教授聊聊“哲学到底有什么用”“古代文学史的意义是什么”……(吴亚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