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泾夜市重聚“烟火气”

“我记得是2022年11月,大家开始出摊。” 时隔也就半年多,可韦振风的话语里已经满是回忆的味道,“当时广场二楼空置率挺高的,人流也不多。为了吸引人流吧,各家开始摆起了摊子”。
在上海市松江区泗泾镇三湘商业广场,韦振风做了将近十年牛肉面生意了。他看到过广场刚开幕时,生意由淡到旺,也经历了疫情期间的各种艰难。一幕幕,有时候都觉得恍如隔世。
“今年3月,泗泾夜市经历了‘一关一开’。关的时候,我联想到市区几家曾经比较有名的夜市,红火归红火,也是说关就关,之后就不再开了。没想到泗泾夜市竟然这么快重启。”一位经营烤面筋的商户说。
泗泾夜市的“一关一开”,已经成为上海2023年夜市经济的现象级事件。在四五月间,《新民周刊》记者观察发现,上海一些类似泗泾这样距离地铁站不远,人流较为密集且消费能力匹配之地,各种摆摊夜市逐步展开。泗泾夜市之关与开,其实能给诸多后来者以不小的启示!
图片
上图:今年4月1日,重启后的泗泾夜市人头攒动。摄影/徐程
这里适合摆摊
在2022年11月的韦振风看来,没有比泗泾三湘商业广场更适合摆摊的地方了。虽然尚未完全走出疫情的低迷,但熟悉这一广场的他眼里看到、心里惦记的是长约300米的广场内街——说是露天的,其实遇到小风小雨的天气,根本不成问题,有的是躲风避雨的角落。而这宽达6米的内街,增设摊位,也不影响出行的人们驻足、通过。
三湘商业广场的开发商当年之所以这么设计、建设,达成近10万平方米的“鸿篇巨制”形商业体,很大程度上与本世纪初泗泾镇地块地价较为便宜有关。
在那个网购还不算发达的年代,偌大个商业体是足够热闹的。譬如大润发里各个时段都有采买的人流,周末客流会愈发多一些,商业体内还有各种品牌的母婴店、培训机构等等,各有各的生意。
可随着网购的逐渐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特别是疫情期间外卖、网购风生水起。
整体上,2022年11月的三湘商业广场,人气是没有早两年足的。在韦振风眼里,一些没有开门的店面,显示此地经营发生着变化。几乎从三湘商业广场开幕就在这里做牛肉面生意的他,不是没想过离去。可去哪儿呢?当他想到——与其到其他地方去从头摸索摆摊,还不如继续在三湘商业广场坚持,同时出摊。而当时,政府部门正号召支持摆摊,希望活跃“夜经济”。
在这个背景下,韦振风拿出自己店面的既有资源,没有额外添加太多设备,就出摊了——外摆位。没想到,这摊子摆得见了奇效!
年约四十岁的李明几乎是与韦振风同时在三湘商业广场出摊的。当时他看中的是此地处于地铁口。“地铁口哪会没有客流呢?再喜欢点外卖的人,疫情过去,总得出门——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松江泗泾不比市区,许多人进城上班上学,早出晚归通勤时间长,没时间回家做饭。我摆摊子做餐饮,一定行!”李明抱着这样比较朴素的想法,就在泗泾地铁站附近出摊了。
自称有着18年“北漂”生涯的东北人李明说,在北京时,长期在京郊出没,每天就干两件事——一是做铁板鱿鱼,二是和城管“打游击”。之所以跑到上海练摊,是因为自己的几个东北老乡纷纷南下。闻风而动的李明也一猛子从北京扎到了泗泾。
“一开始我在地铁站外面摆野摊,说实话生意并不好。如果早早地到地铁站外‘侦察地形’,早早将摊子支起来,也没用!”李明感慨道,“等稍微晚些去,城管倒是下班了,顾客也多了,可又有其他的摊主来和你抢地盘。怎的?还打架啊?我来上海就想稳稳地做生意、赚钱啊,不想惹事。”看到自己的哥们在三湘商业广场内摆摊,李明打听了租金——第一个月优惠价3000元。他准备试试。这一试,果然灵!毕竟,三湘商业广场的摊位,做的就是出入地铁的人流。每天下午5点多,下班的人们开始涌出地铁站。在李明、韦振风们眼里,这哪是人流啊,简直是现金流!
白领李女士家并不在泗泾。她的外婆前些年动迁,搬到了泗泾。由此,李女士经常在周末到泗泾去探望外婆。“在泗泾摆摊,真能做出生意。”李女士告诉《新民周刊》记者,“泗泾这地方几乎就是个卫星镇。我了解下来,不少年轻人在这里是合租的。租住地甚至没有烧饭的设备,即使有设备,年轻人也不愿意烧饭。于是要么叫外卖,要么外面吃饭。但以这些年轻人的消费能力,也不可能顿顿下馆子。夜市上吃点就是一顿饭了。”就李女士观察,泗泾这些吃食摊位,尽管绝大多数不是知名品牌,可价格不比一些连锁品牌低,说明到这里消费的年轻人也有一定的消费能力。
作为地方政府,泗泾镇也给出了一个鼓励夜市发展的理由——“作为先进制造业重镇,泗泾镇集聚了一大批以通信和密码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一大批以工程师、技术工人为代表方年轻群体有吃夜宵的需要和习惯。”亦有数据显示,泗泾镇现在常住人口已达23万人,较大的人口基数确保了基本客源。
买家与卖家齐备,摆摊生意就这么起来了。
从关到开的蜕变
“同样是鸭脖,几乎与品牌鸭脖同价位,但食品安全和卫生都让人心里犯嘀咕。”今年春节前夕到泗泾镇探望外婆时,李女士看到有小贩推着车子流动贩卖鸭脖。这样的怀疑当然有其合理性。
泗泾夜市越来越红火,与前些年彭浦夜市、华东师大枣阳路“后街”类似的问题也浮出水面——居住在附近的市民开始投诉不断。原因大体上在于泗泾三湘商业广场容量毕竟有限,一些摊主抢不到位置,开始向周边社区附近辐射。噪声、油烟之类状况难免搅扰社区居民的生活。
哪怕是三湘商业广场内的摊位,也有问题。今年3月初,上海市城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对外介绍:“泗泾夜市起初是自发形成,随后物业开始参与管理,但始终未经属地备案登记。2月底,泗泾夜市曾发生过摊主抢摊位大打出手的事件,也有一些网友反馈泗泾夜市的卫生情况堪忧,摊主收摊后地面非常油腻、垃圾乱扔。为此,临时关闭整治。”
三湘商业广场的物业公告则称,“因三湘广场夜市现有设施设备老化损坏严重,导致广场内排污、消防通行、卫生等诸多安全问题,现即进行全面维修维护,夜市即日起临时关闭”。当时,也许城管部门与三湘商业广场物业部门找出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个夜市必须立即关闭。至于是否恢复、何时恢复,当时对于韦振风、李明等摆摊人来说,确实是个未知数。
毕竟,枣阳路“后街”、彭浦夜市等等,关掉之后,店主、摊主最终都另谋出路了。至今,在上海的一些市场甚至商业中心里,尚能见到“彭浦第一炸”之类的广告语,以显示摊主是香酥鸡、炸猪排之类小吃的“资深玩家”。
自泗泾夜市暂时关闭以后,还能恢复吗?实则,当时即有媒体报道称,2022年11月举行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专题媒体通气会上曾提到新修订的《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明确区政府在综合考虑市容环境卫生、交通安全、公共安全、消费需求等因素基础上,可以划定一定的城市公共区域用于从事经营活动,增加“烟火气”。由此不难看出,这好不容易聚集起来的泗泾“烟火气”,不能就这么散了!
很快,泗泾夜市的备案等工作完成。接着,夜市新的管理方案出台。同时,镇属企业上海泗房物业公司接手该区域管理工作,全面整治三湘商业广场夜市。
图片
上图:泗泾夜市管理逐步跟上。  摄影/ 倪晓芸
整治的第一步,是夯实夜市的硬件基础,改善基础环境面貌,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设施设备的增设。“接管之后,我们对广场进行了基本维修,如修补破损地面、疏通雨污水管道、对一些公共部位进行物理隔离,保证消防等各类安全。” 泗房物业负责人张军说。夜市的垃圾桶也从原来的五个增加到了二十余个,垃圾堆放站更是配备了近百个垃圾桶。同时,物业公司加强与泗泾清洁所的联动,达到即满即清的标准。
经过整治提升,三湘广场的面貌大有改观。不仅地面干净了、花坛整洁了,进出夜市的地方也已设置单向通道隔离装置,以达到疏导人流的目的。“看上去,泗泾夜市被好好地管起来了。”李女士说道。
在夜市重新恢复之前,泗泾镇相关部门查验了申请外摆店家的相关资格证件,只有符合要求的店家才可以拿到上海市食品外摆摊位临时经营公示卡,将摊位摆到夜市公共区域。
泗泾市场监管所副所长黄耀锋称:“我们负责划定区域和租赁时段内的指导检查和监督管理,通过与政府各部门沟通,提前介入指导,对申请人进行培训,规范准入标准,对申请材料进行备案。”之后,泗泾市场所还开始组建巡查队伍,加强监管,以保证食品摊贩的主体资格合法,经营行为规范,确保食品安全管理可控。
此外,泗泾镇成立了三湘特色商业街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城市综合管理办牵头,镇经发办、平安办、城建中心、应急管理中心、清洁所、居民区以及泗泾市场监管所、泗泾派出所等相关部门联动配合,以期长效有序管理泗泾三湘商业广场的夜市。
泗泾夜市并非一关了之,而是镇政府方面主动有所作为,在“关”之后寻找到了重新“开”的路径。
按照泗泾镇党委副书记陈强的话说,即便在夜市重启之后,泗泾夜市的软硬件改造还是不够完善的,但为了保障商户利益,泗泾镇“疏堵”结合,相关职能部门坚持包容审慎的监管和柔性执法,允许边经营边改造。“比如,夜市所在地的厕所年久失修,需要全面疏通维修。这笔钱应该从商场维修基金中出,但为了早日给游客好的体验,由物业公司先行垫资,4月底前完成改造。”陈强说。
图片
上图:泗泾夜市上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 摄影/徐程
网红与乡愁的滋味
泗泾三湘商业广场的夜市,从一开始就汇集了各地特色小吃。李明做的是东北烧烤。如今有了固定摊位,李明也打起了自己的品牌——“李公子与鱿鱼的故事”。
“泗泾夜市一开始确实是主要服务于生活在这一片区域的人们的,但随着生意爆火,一些网红也到这里直播,小红书上也出现不少介绍,带来了足够多的从外区赶过来的人流。”一位摊主如此对记者说。
有媒体报道称,周末泗泾夜市人流达到9万人之多。而记者也注意到,泗泾夜市出现了新现象——一些摊主在小红书上挂图文。譬如“来个蛋堡”就在小红书上发布“摆摊第某某天”这样的帖子。在“摆摊第150天”帖子上,博主分析泗泾夜市爆火的一大缘由——“现做现卖也会让大家觉得等待的时间可以接受。而最重要的是可以聚集人群,这往往会引起更多的关注。”提及肉蛋堡,其称,“这是具有新鲜和网红属性的东北老牌美食,在早市、大集会卖,而且那个量是超乎你想象的,南方还是比较少见”。这架势,似乎其要扛起东北蛋堡在上海发展的大旗。
西安甑糕、安徽烤毛蛋、河南烤面筋、绍兴臭豆腐、四川钵钵鸡……当各地特色食摊汇聚在国际大都市上海市郊松江泗泾的时候,不仅具有了网红的属性,也带有乡愁的味道。至于是否会衍生出新一代的夜市文化,则还有待时间来给出答案。主笔|姜浩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