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27°科技热】种“科学”的种子开“科技”之花

编者按:

科技展示、科普教育、科研交流……5月,贵州科技活动周如约而至。

从校园到科普教育基地,从国之重器到与民生息息相关的科创成果,从乡村振兴路上的科技特派员到苦心专研的青年科技工作者,贵州“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种子是如何茁壮成长的?

即日起,多彩贵州网策划推出【北纬27°科技热】系列报道,科技周里看北纬27°的贵州科技“热”。本期一起走进校园,看看校园里的“科技热”。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作为科学普及的终端,各大中小学校里处处可见“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标语。

为山里孩子撒播科技种子

“希望以后还能创作出更多的科普小视频,向大家传递科学魅力。”这是2023年4月底的贵州省首届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颁奖仪式上,瓮安八小六年级同学陈沛琳作为学校组获奖代表发言中的一句话。

瓮安八小作品获贵州省首届科普短视频创作大赛学校组二等奖

瓮安八小,一所位于瓮安县城仙桥山脚下的小学。为了点亮孩子们的科技梦,这所背靠大山的小学做了不少努力。

“日常教学中,学校尝试融入许多科学技术小实验、科普视频创作小课堂,希望能培养同学们的科技创新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瓮安八小校长江安萍认为,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更多的是“种下种子”和“培养兴趣”。

学校开展编程课程

为了这颗“种子”,瓮安采取“双师课堂”进行授课,积极培养本校喜欢信息技术的老师兼职、聘请省外经验丰富的老师上“科学课”。同时,招募从事科学技术行业内的家长不定期到校普及,还带着同学们积极参加国家级、省级、州级组织的机器人编程、无人机、科普短视频等竞赛。

摸索着开设的科创课堂,终于有了收获。

“WRC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ENJOY AI Online 3D虚拟机器人赛”获奖证书

2022年8月,瓮安八小的3名同学荣获“WRC世界机器人大赛北京锦标赛ENJOY AI Online 3D虚拟机器人赛”二等奖(1人)、三等奖(2人)。这个好消息,让在这所山里的学校因为“科学”而沸腾,科技创新的氛围愈来愈浓。

“拿奖不是目的,鼓励同学们自己动手动脑,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科学、爱上科学,才是我们要做的。”在江安萍看来,山里的孩子们或许没有特别多的科技资源开眼界、长见识,但积极参与科技赛事,开展科普活动,制作一个个小发明、开设一节节短视频创作课程,都能为孩子们的科技启蒙种下种子。

同学们操控自己开发的机器人

“这几年,能清晰地感受到国家对科创教育的重视与支持,我们也希望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让山里的孩子们,可以和山外的孩子一起同场竞技,让科学意识深入孩子们心中。”江安萍说。

边“玩”边学爱上科技

小学阶段“种种子”,那初中的同学在干嘛?

走进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可以看到“贵阳市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贵阳市科普教育基地”等牌匾。

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获“贵阳市科普教育基地”授牌

实验教具制作、创意发明、科幻画、无人机任务、建筑模型“最美家乡”……在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科技不仅仅是叹为观止的“科学技术”,它更像是生活和课堂所需的创新技术。

“做一个可以捡乒乓球、羽毛球的机器人,让无人机绘制一幅学校全景图……学生们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和编程技术,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教师蒋欢看来,每一个小科创设计都是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知科技创新的魅力。

同学们体验机器人设备

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科技活动与互动科普,让每个学生都有持续性的收获和成长。

科技体育艺术节上,同学们自己组装操纵无人机、遥控船、机器人;科技创新发明社同学拿下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奖项;邀请航空航天专业科普团队,带领同学们“沉浸式”感受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贵阳市第一实验中学组织开展的课程、赛事、活动,将校内的科技氛围“拉满”。

同学们操纵自己设计的机器人

“目前为止,我们学校科技社团的同学们在参加国家级、省级各项比赛中,荣获400多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就有60项。”蒋欢用一组奖项说明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喜爱。

让科创之花竞相开放

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主阵地,高校一直是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坚力量。

推开贵州师范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邓静的办公室大门,各式各样的授权发明专利证书与亮闪闪的奖杯奖牌映入眼帘,这些都是邓静与学生团队在科技创新道路上的见证。

邓静教授(中)与学生团队参加科技赛事

2022年,荣获第十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2021年,荣获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铜奖;2020年,荣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三年内,邓静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活动,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6项。

一项项荣誉的呈现,亦是邓静与其指导的学生团队将科技融入理想,用创新点燃梦想的生动实践。

学生们参加贵州省第七届3D创意设计大赛

从教21年的邓静认为:“高校不仅要教书育人,更要担起基础研究与科技创新的担子。”

在邓静指导下拿奖拿到“手软”的学生孙子健看来,一次次竞赛与科创项目的参与执行,不仅培养了自身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更激发了自己保持学习和创新的态度,和立志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事业做出自己贡献的强大信念。

组装实用性科研机械——钎具自动修磨机

“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孙子建’们,在这片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沃土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邓静说。

本网记者:李 桢

一审:程 丹

二审:陈李育

三审:张 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