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鱼塘”激活发展“新动能”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煜鹏 通讯员 民 组

小满过后,河湟谷地生机盎然。在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村休闲垂钓中心,青山绿水相互映照,钓客们围坐在碧波荡漾的鱼塘边,随着手中鱼竿挥动,“有了!”的声音传来,一尾尾鱼儿便在平静的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成为这一天的“成果”。

初夏时节,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村休闲垂钓中心,垂钓爱好者收获满满。通讯员 民组 摄

“钓鱼是一种充满趣味、智慧且有益身心的户外活动,今天我和朋友特意从县城赶来,这里风景美、环境好,是休闲垂钓的好地方。”垂钓爱好者马忠康说。

南垣村位于西沟乡东部,距民和县城25公里,交通便利、风景秀丽,全村共有520户1500人。“十三五”期间,南垣村突出党建示范引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系统开展农村绿化、硬化、亮化工程,水、电、路、网实现全覆盖,2020年荣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从此,南垣村既有“颜值”又有“内涵”,越来越宜居、宜乐。

初夏时节,风景秀丽、悠然恬静的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村休闲垂钓中心。通讯员 民组 摄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南垣村却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遇到了瓶颈。由于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南垣村村集体经济发展存在收入来源单一、底子薄、思路窄,没有特色主导产业等问题。

难题怎么破?转机出现在2021年春节,村里召开的村集体经济产业发展座谈会上。

听到大家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南垣村党支部书记白家神存说:“十多年前村里有一处废弃鱼塘,承租给他人后,因其无力发展闲置多年,村里打算与承租方商量将土地资源收回,争取项目资金,修建垂钓园,发展休闲渔业,只要产业发展起来了,就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大家觉得呢?”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然咱们这儿的生态这么好,就要想方设法在保护好的前提下,把这些资源优势利用好、发挥好。”大家觉得这的确是个好主意。

初夏时节,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西沟乡南垣村休闲垂钓中心,垂钓爱好者收获满满。通讯员 民组 摄

说干就干。2021年南垣村成为民和县首批乡村振兴试点村,争取项目资金460万元,整合中央财政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修建总面积为21072.48平方米的休闲垂钓娱乐中心,同时配套建设餐饮服务中心,实现餐饮服务、鱼类养殖及垂钓休闲一体化发展。今年5月,该项目已正式投入使用,日均接待垂钓爱好者30余人。

休闲垂钓中心的建成不仅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还为村民提供15个就业岗位。近几年,南垣村依托油用牡丹基地、射箭场、南垣遗址等资源优势,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活力。“现在村里的休闲旅游项目还在增加,游客也会越来越多,我们还计划在垂钓园设置10个木屋摊位,免费供本村村民使用,把村里的特色小吃、手工艺品等推销出去,增加老百姓收入。”白家神存说,我们还要挖掘旅游业发展潜力,把休闲垂钓中心打造成为旅游业的新兴增长点,拓宽大家就业致富新路子,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