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美元换来1.67亿美元大单,把歼6卖给埃及,是中国战机新的开始

航空产业有自己固有的特点,历来都是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但好在它的效益会比较长远,而且具有战略性色彩。
随着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发展,对于预先研究以及装备型号的研发,投入的资金会急速地增长。这种特征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中国,体现得尤为明显。
图片
(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完整地反映出了我国航空工业百年发展历程)
1978年,彼时的中国决定改革开放。
当时的国家领导人指示航空工业部,说“航空工业实在是太花钱了,你们要发展,要自己主动想办法。要办公司,努力地去赚钱,赢得发展的机遇”。这一指示,将航空工业推上了外向型道路
当时中国的军机在海外是有需求的,但彼时中国的原则是“不做军火商”,所以对外的支援都是无偿的。同时本着援助售后一条龙的心理,还帮助个别国家建造了飞机修理厂。无形之中,加大了政府和整个航空产业的负担。国家领导人的指示,也是希望航空工业能够设法转变这种机制。
机缘巧合下,航空工业赶上了一个有利的机遇期。
图片
(1978年,吕东带领代表团访问联邦德国、法国和英国。以此为开端,中国航空工业开始广泛与世界各国接触)
1973年,埃及在赎罪日战争中,跟以色列交手。战争结束之后,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在西方国家的调节下,进入缓和期。
埃以之间的这种缓和,让当时的苏联觉得自己战略性的投入没有得到回报。所以苏联就记怨埃及,对于埃及的军事援助戛然而止。原来埃及使用的大量苏式装备,苏联直接放手不管,后续也不再为其提供装备。
在此背景下,埃及希望能够找到第三方,帮助它维护升级或者采购苏式装备。随后,埃及将目标锁定中国。中国显然是比较合适的,我们也使用苏式装备,对于苏式装备的维护生产,路子都很熟。
图片
(埃及赠送给中国的米格-23)
最开始,埃及希望中国能够派人去帮助它维护安-24运输机。同时,还提出了向中国进口战斗机的意向。航空工业抓住这样一个良机,以时任中航技出口处处长刘国民为团长,组成七人代表团,准备到埃及去洽谈此事。此时应该是在1979年的春天,这个历史时间点尤为关键。
我们今天回顾当时的一些细节,感觉非常令人唏嘘。
图片
(苏联时期,安-24运输机是最常见的机型之一)
当时的吕东部长指示代表团,说“你们这次去卖飞机,做买卖就是要现汇,哪怕是1美元都行”。这话听起来简直就像是演绎,但实际上真实情况真的如此。
在1978年、1979年,中国一年的外贸总额也只有200亿美元。在这样一个盘子下,可见中国的外汇储备多么得少。以如此的外汇储备,想投资一些重大的项目,或者采购一些重要的装备,维持国家的科技发展和生产发展,是很难进行的。
国家急需外汇,我们到埃及去洽谈军贸,就是要现汇,解决国家燃眉之急。经历了动乱时期的中国,经济极待发展。当时的经济已经处在了一个非常糟糕的水平上,这也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的动因。
图片
在去埃及之前,代表团本来应该是先研究我们跟埃及洽谈的对策,以及合同的内容等。但实际上代表团无暇顾及此事,都在想到哪找点外汇。因为当时我们的军机都是无偿援外的,账面上没外汇。
为此,中航技的代表团就找到了外经贸部,外经贸部的部长对此事非常支持,大笔一挥给拨了1000美元。这1000美元在1979年的时候,可是了不得的一笔数字。
结果中航技代表团拿着这个批条到下面的司局去落实,人家两手一拍,说部长批了也没用,我们外经贸部现在手上也没有外汇。
最后,负责对外联络的龚瑛给刘国民掏出一张5美元纸币,这是以前三机部出国小组节约下来的。而这5美元就是中航技代表团所拥有的唯一一笔经费。在如此的艰难局面之下,代表团踏上了埃及之旅。
图片
(1979年5月,刘国民同时任埃及空军司令助理肖克里将军合影留念)
万事开头难,跟埃及刚开始谈,就闹了个僵持。
埃及认为,我国还是按照过去的逻辑,可以无偿援外的。结果一看,中国的政策变了,而且中国的飞机改为明码标价了。埃及觉得,这样的生意没法谈。于是我们向埃方解释,中国的体制正在改变,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军贸是要做的,无偿也是不可能的。
代表团在埃及上下活动,不断的解释,最后通过当时的副总统穆巴拉克,一直打通了整个政府的关节,取得了对方的理解。他理解中国的处境,同时也认为中国提供的军贸条件,是可以接受的。
图片
(当时的时任副总统穆巴拉克)
最后经过45天的艰难谈判,最终敲定埃及从中国进口44架歼-6以及6架歼教-6,其中还包括200多台份的发动机,总金额1.67亿美元。
1亿6700万美元,这么多外汇,是航空工业过去从来没拿过的,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大盘子都是一个重大利好。这也是改革开放最初期,我们第一笔军贸大单。
客观地说,埃及在那个时候支持了我们航空工业的发展。而通过与埃及的军贸,也让我们看到了机遇。
图片
(歼-6)
跟着拿了这个订单,就要打破固有的计划经济体制。
在产品生产完后,航空工业找到中海运,希望中海运能够承运这些飞机,中海运直接表态称,国家没有这项运输计划。
总而言之,军贸业务跟当时我们严密的计划经济体制,是高度矛盾的。所以说,这种外贸业务,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也正反映在我们过去体制的政节上。
图片
(歼教-6)
飞机运到埃及后,我们派员在埃及进行组装调试。一批工人,包括相关的翻译都在埃及工作,这期间,还有一些小插曲。
第一个小插曲就是,埃及人发现中国人上厕所喜欢结伴而行
在组装飞机的时候,我们随团的翻译就没有什么具体的事情,可以休息。但是埃及人发现,翻译每次去上卫生间,都会叫上几个工人一块。埃及人觉得很奇怪,就问咱们翻译说:“你为什么每次上洗手间都叫着几个工人?上卫生间怎么还一起去呢?”咱们翻译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实际的情况还真的没法跟埃及人说。
图片
(歼-6是中国航空工业生产装备数量最多的机型)
因为在当时那个特殊的时间点,我们还处在一个旧的思想向新的思想转化的这么一个时期。在代表团的党小组会议上,就有人提出说,翻译自己一个人上卫生间是很不好的,因为我们不知道他在这段时间里去干了什么,有没有跟外方的人员接触,我们说不清楚他的工作内容。
于是为了解除疑虑,只能几个人结伴上厕所,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的形式。
图片
(埃及空军涂装的歼-6战机)
还有另外一个插曲就是,电影插曲
埃及人感受到我们工作团队的辛苦,就在休息时间安排放电影。电影当时在国内还是很难得看到的,算是一种比较奢侈的消费。但是咱们代表团一到影厅,就有点尴尬了。
为什么?因为影厅放的是好莱坞大片。按照我国当时的社会潮流,好莱坞大片是典型的资产阶级腐化的产品,所以大家无奈只能中途离场。因为如果真的看了,或者看完了,那恐怕是要挨批评的,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印记。
图片
(初教-6凭借良好的性价比优势和安全可靠性,让它大受欢迎)
最后工作圆满完成,埃及方面对我们交付的战斗机及其相关的服务非常满意。中国的军贸由此为开端,越走越远,门越开越大
在经过了对埃及的军贸出口之后,航空工业部作出了一个这样的总结:
图片
(埃及空军列装的中埃合造的K-8E教练机)
图片
(K-8教练机)
中国的航空工业虽然当时在世界上并不算先进,但是我们在很多方面,有能力满足埃及等国家需求,并且能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保障。以对埃及军售为例,不断地扩大服务,升级我们的产品,就有可能为国家创造更多的外汇收入。
此后,中国的军贸开始逐渐加速,最后走向快车道。军贸的快速发展以及取得的经济收入,事实上也反哺了我们的航空装备制造业,让我们的制造业能够快速升级,逐渐走向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