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钟:38年亲历,天下妈祖热!

 “海峡和平女神”称号缘起

和天下妈祖热掀起 

 ○张玉钟 

  来自莆田的“世界第一位警察和尚”

  在澳大利亚悉尼,我采写过一位与家乡莆田有缘的传奇人物,他叫般若法师,是“世界第一位警察和尚”,澳大利亚政府正式聘任他为警察心理咨询师。刚和他见面时,他就用莆田话“广化寺、广化寺”和我打招呼。他祖籍安徽,1988年15岁时考到莆田广化寺上佛学院,毕业后住广化寺留校任职,1994年南行澳大利亚。上世纪90年代,最早从中国大陆来澳大利亚的5位法师中有4位来自广化寺,而他是第4位。他白手起家,经过近30年打拼,在澳大利亚开创了一片弘扬汉传佛教的新天地,2014年购置了约1000亩的农场,并经政府批准已变更为宗教用地。 

  出访中,他说,他要建造一座南半球最大规模的汉传佛教寺庙——般若寺,目前各项筹建工作都在紧张进行中。

  他还有一个心愿,拟建一座“妈祖文化园”,说自己拥有这么大块的地,有条件建成南半球最大的“妈祖文化园”。他多次就妈祖文化和我深谈过。他告诉我,十几岁就去了湄洲岛拜谒过妈祖,吃过妈祖面,对妈祖文化有感情,很想为妈祖文化走向世界做一点事。

  首次称妈祖为“海峡和平女神”,温和的省报总编激动地连说好!好!好!

  作为中国大陆新闻界最早报道妈祖的记者,我对般若法师的心愿及对妈祖文化的深刻理解感同身受,交谈中我也回顾了从党报发表的第一篇妈祖文化的报道开始、到妈祖文化走向世界的历程。 

  莆田1983年建市之初,正逢海峡两岸交往的坚冰刚开始融化,而立下第一功的正是莆田湄洲岛的妈祖女神。40年来,先是在海峡两岸掀起妈祖热,进而一步步走向全球化。 

  我当年是福建日报社派驻莆田市的记者,这难得的机遇让我承担起报道这一历史进程的神圣使命。1985年5月上旬,莆田市举办了纪念妈祖诞辰1025周年活动,这是当地纪念妈祖第一次大规模的活动,而且是从以往单纯的民间活动上升到有官方色彩的活动,吸引了台湾海峡两岸10万信众参加。这之前,中国大陆的报纸还从未报道过这种活动,我即电话请示总编林振夏,他当即明确答复,记者站要组织好这次活动报道,新闻要上一版,务必要写好这第一次的报道。

  我和另一位记者黄宗云、市委通联站站长丁树元承担了这次报道任务,但采访之后我们着手写稿时却颇为踌躇,对妈祖究竟如何定位?如何称呼?如何掌握报道的角度和提法,这真成了难题。我们想来想去,应该主要从海峡两岸关系的角度来考虑,觉得把妈祖定位为“海峡和平女神”是最为恰当的。我们采访了好多位从台湾来的信众,他们几乎不约而同说到对妈祖信仰就寄托着求平安、求和平的心愿,因此,这样的提法应该是两岸人民都会公认的,我即再次打电话请示林总编,他听后连说几声好!好!好!明确肯定这是很好的提法。林总编是个非常温和的领导,我很少听到他会激动回答部下的请示,无疑这对我们的采写信心是莫大的鼓励,于是很快写好了新闻稿,主标题《两岸同胞共同纪念“海峡和平女神”》、副标题《两岸人民相聚湄洲岛纪念妈祖诞辰1025周年》,导语写道:“5月4日至12日,台湾海峡两岸有10万人相继来到莆田市湄洲岛,纪念享有‘海峡和平女神’之称的妈祖诞辰1025周年。”发表在1985年5月13日《福建日报》头版。 

  “集体创作”的第三十七个“封号”

  “海峡和平女神”的称号见报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包括台湾岛内的广泛认同,此后各种纪念活动、有关场合和有关文字中大多都采用了这个称号。1987年,莆田市政府还特别邀请南京著名书法家林散之先生,书写了“海峡和平女神”6个大字。福建省妈祖文化研究的泰斗、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王仲莘在2007年第2 期《炎黄纵横》杂志上发表《第三十七个“封号”》。文中追忆自宋朝到清朝,妈祖封号共有36个,由“夫人”“妃”“天妃”“天后”,直到“天上圣母”。他认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岸关系逐步缓和,妈祖文化在两岸交流中越来越深入人心,妈祖被闽台人民誉为“海峡和平女神”,完全可以把这一称号作为妈祖的第37个“封号”。他还强调,这个“封号”是“海峡两岸人民的集体创作”。他的意见很有见地并完全符合历史事实,我们作为新闻报道的亲历者,只是出于职业责任,把此“集体创作”付诸文字。 

  妈祖热迅速掀起和海峡两岸澎湃“探亲潮”

  1987年莆田市举办了妈祖羽化1000周年的系列纪念活动。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大批外国友人、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和各地群众,不下10万人,云集湄洲岛,气氛十分热闹,而几乎在此同时,台湾当局宣布开放赴大陆探亲禁令,更多的台湾信众及新闻界人士踊跃来到湄洲岛。我受市委宣传部委托,陪同台湾《人间》杂志特约记者钟俊升到湄洲岛采访,在观看“妈祖信仰源流展”时,他当场题字:“弘扬妈祖文化,两岸共襄盛举”,道出了两岸人民的共同心声。这次纪念活动规模大,内容丰富,还举办了妈祖学术讨论会、经济贸易洽谈会和各种民间的文艺活动,仙游度尾剧团编演的莆仙戏神话剧《海峡女神》,演出20多场,场场爆满。我采访了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并在结束后和原湄洲报记者林元伯、林杰合作采写了《弘扬妈祖文化、两岸共架桥梁——莆田纪念妈祖逝世1000周年述评》,发表在《福建日报》1987年11月18日头版。这次活动在海内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推动妈祖文化走向世界是一出重头戏。 

  受益于妈祖热,同时掀起了湄洲岛旅游经济区的开发热潮。1988年6月福建省政府发布了《关于开辟湄洲岛对外开放旅游经济区的通知》,我随即采写了《开辟湄洲岛旅游经济区、实行十条更加开放政策》,在6月5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紧接着我又采写了《用活用足省府十条政策、外引内联加快基础建设》,也在7月15日《福建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一个单位在短短40天内,省报以两个头版头条给予报道,可见整个社会舆论对妈祖文化重视的热度。这之后,我又相继采写了《湄洲岛上妈祖热》《顺应妈祖热、两岸亲上亲》《热气腾腾的湄洲岛》《妈祖故乡披上盛装、扩大开放又传喜讯》等报道,也都在省报重要位置发表。 

  走过多个国家,亲身感受实至名归的世界名片

  1990年我调离莆田回到福州省报编辑部后,湄洲岛上的重大活动我还都应邀参加,见证了妈祖文化潮一浪高于一浪。而且这之后,我相继出访了欧洲多国以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每到一个地方,我都关注当地妈祖文化的传播情况,欣喜看到华人华侨们都把妈祖文化带到这些国家,不少沿海地区都建有妈祖宫殿,墨尔本的妈祖宫占地竟有30多亩,从中我深深感受到妈祖文化的世界性。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莆田市获得了一张世界名片,我觉得这真是实至名归!2018年在悉尼妈祖巡游活动现场,有位有识之士对我说:“当今世界大变局,广大民众更加向往平安、渴望和平,妈祖文化走向世界正当其时。” 

2023年5月16日 

 (作者为福建日报社原高级记者,现居澳大利亚)

记者聚焦

最早报道妈祖文化的党报记者

○全媒体记者 卓晋萍/文  蔡昊 陈斌/图

 

  “妈祖是我们莆田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妈祖诞辰1063周年期间,线上线下再掀妈祖热潮。远在澳大利亚的张玉钟一直关注,与记者谈起妈祖文化,十分兴奋。

湄洲妈祖石雕像眺望台湾海峡

  张玉钟是莆田人,也是中国大陆新闻界最早报道妈祖文化交流活动的党报记者,是莆田建市以来妈祖文化传播、弘扬的亲历者、见证者、记录者。

  “1985年5月13日,《福建日报》头版发表我们采写的《两岸同胞共同纪念“海峡和平女神”》,后来大家都采用了‘海峡和平女神’这一说法。”往事历历在目,他深情回忆起当初采访妈祖活动的情景,对近40年来妈祖文化的传播、弘扬感到欣慰。

纪念妈祖诞辰1063周年大会暨癸卯年春祭妈祖典礼现场

2018年,湄洲妈祖赴菲律宾开展中菲民间文化交流活动

  莆田建市40周年,也是妈祖文化朋友圈逐渐扩大、影响力不断增强的40年。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16年获批举办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已在莆田成功举行7届,湄洲妈祖巡天下、天下妈祖回娘家、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等活动都推动妈祖文化走向世界。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

  张玉钟对妈祖文化有特殊的深厚情感,他以资深记者的敏锐洞察,每到一处,都会深入了解当地的妈祖文化传播情况。

  身在海外、心系家乡的张玉钟对记者说:“我走过那么多地方,妈祖是海内外华人文化认同的标志。近年来,妈祖文化在澳大利亚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悉尼、墨尔本等地均有天后宫,各种妈祖文化活动吸引人们参与,妈祖文化融入澳大利亚多元文化的生活中,成为凝聚当地华侨华人的重要精神纽带之一。”

湄洲妈祖祖庙建筑群

  人们敬仰妈祖,是对和平、对平安的渴望,这也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张玉钟说,莆田这些年发展迅速,他看到家乡发挥“妈祖故里文化名城”独特优势,深入挖掘妈祖文化时代内涵,因势而为,强化立体传播,进一步让妈祖文化走向世界,让莆田走向世界。对此,作为一名老报人,表示由衷祝福。

往期推荐

李文正:祖父的私塾与老家的大学

林振夏:我的笔名叫“壶兰”

曾元沧:从木兰溪到上海滩

陈章武:侨乡桥乡,我的故乡

好山好水好家乡!莆田建市40周年海内外征稿,原创、推荐均重奖

百年沧桑,重生古榕见证“团圆”

部分图片由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提供

视频拍摄:陈斌  剪辑:许晓玲

编辑:许晓玲

值班主任:黄凌燕 陈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