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史诗

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它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诙谐幽默,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为一本科普著作,它写出了近似于希腊神话般的磅礴美感,因此被人称作是“昆虫的史诗”。本期节目,我们跟随科普作家、阅读推广人安晓良一起打开这本《昆虫记》,一起走近昆虫的多彩生活。
《昆虫记》作者法布尔1823年出生于法国南部一个农民家庭,他小时候,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所以跟着自己的爷爷奶奶在乡村自然环境中长大。美妙无比的大自然,让他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特别喜欢观察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和昆虫、鸟儿等小动物。
对大自然特别是对昆虫的偏爱,贯穿了法布尔的一生,不过,他的大半生都要工作、生活,没时间做系统的研究。直到50多岁的时候,他才终于攒够了一笔钱,在普罗旺斯买下了一块长满了杂草和灌木的荒地,给它取了个名字叫“阿尔马斯”,意思是荒无人烟的地方,翻译成汉语叫“荒石园”。从那以后,他才终于拥有了一片可以专注观察昆虫的小天地。
他把这片荒石园当成自己的家,每天都住在这里,和野生的小昆虫同吃同住,把它们当成朋友和家人。一边展开细致入微的观察,一边用真实而质朴的笔调把它们的故事记下来,写成文章——这就是《昆虫记》一书的由来。
《昆虫记》会告诉我们很多有趣的冷知识。比如说雌螳螂在产卵前,为了补充营养,有时候会吃掉自己的丈夫;比如说萤火虫幼虫会在蜗牛身体中注射麻醉药,把它化成稀汤来吸食;比如说园蛛的网有复杂的几何图形,既精致又实用。法布尔仿佛是把每一种昆虫都放在了聚光灯之下,把昆虫的每一个动作都描写得生动传神,纤毫毕现。比如说他写一种蛛蜂捕食蜘蛛时的场面,跌宕起伏,活像是看一幕惊心动魄的动作大片:
滑稽蛛蜂对它的威吓不屑一顾,在滑稽的外表的掩护下,它猛地冲向彩带圆网蛛,动作非常敏捷。它们闪电般交战了一回合,彩带圆网蛛被打翻仰躺在地。蛛蜂在上,它与圆网蛛腹贴着腹、头顶着头;它用足控制住彩带圆网蛛的足;用上颚咬住对方的头胸部;它用力蜷起腹部,向下方伸过去;它拔出螫针,接下来便……
图片
阅读《昆虫记》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每一种昆虫都有自己的可爱之处。夏天的夜晚,我们在小区花坛能遇到蝼蛄,有两把像钉耙一样的前足,它们撅着屁股挖土的样子就非常可爱,一会儿功夫就能挖出一条长长的地道。以粪便为食的圣甲虫,在给自己的孩子准备食物的时候千挑万选,选出最精细的部分,给自己留下的食物却是随便什么样都行——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呐。看上去有点吓人的松毛虫,会在集体活动时规规矩矩排列成长队,所以也叫“列队虫”,比某些不遵守秩序的人类可强多啦。
在法布尔的笔下,每一种昆虫都有自己神奇的本领:长腹蜂是挥舞瓦刀的“泥瓦工”,黑蛛蜂是技艺高超的“制陶工”,土蜂是下针精确无误的“麻醉师”,切叶蜂是名副其实的“裁剪工”,黄斑蜂是技艺惊人的“鞣毡大师”。打着小灯笼飞来飞去的萤火虫,飞上树梢引吭高歌的蝉,埋伏在草丛中突然发起袭击的螳螂……
法布尔的写作风格很独特,并不像很多科普著作那样,干巴巴地把科学知识复读一遍,读起来枯燥乏味,而是用散文诗一样流畅优美的语言,把昆虫的生活讲得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妙趣横生,带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更让人感动的是,他常常会把昆虫当成和自己一样的生命,带入到昆虫的视角去感受、去思考,在阅读的时候,我们仿佛在和那些可爱的小虫交流对话,仿佛也走进了它们的世界里。
这种富有同理心和哲学感的思考,让《昆虫记》拥有了远远超出一般科普书籍的人文价值。我们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时时感受到法布尔始终怀有一颗真诚的心,给自己的昆虫朋友们写下传记,字里行间都带有浓浓的人情味儿,以及对那些弱小生命的尊重、关怀和热爱之情。在讴歌生命、赞美大自然的同时,也给予了生命最大程度的尊重,在小小昆虫的故事中,闪烁着动人的人性光芒。
策划 | 河北省图书馆 呼新娜、魏静
来源 | 冀图悦读栏目组
编辑 | 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