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饶天下SHOW之铅山县】一文带你去看铅山传统记忆

图片
(开栏的话)
为全面集中展示上饶市全域文化旅游资源,上饶文旅平台3月1日起推出“上饶天下SHOW——上饶市全域旅游宣传推广年”活动,以一月一县的频率,天天推送上饶市12个县(市、区)和三清山景区文旅资源。2023年5月为“上饶天下SHOW之铅山县文旅宣传月”,本月每天将推介上饶市铅山的文旅看点和热点。走遍千山,还是铅山,去铅山,品味江南山水的雄秀幽远,感受儒释道三教的历史标高,触摸传统商埠的昔日繁华!
图片
图片
铅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特色,拥有国家级项目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铅山畲族民歌、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铅山柳木蒸笼、铅山石塘桥灯、葛仙山道教音乐等五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数十个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内涵丰富,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等项目众多。
本期推文,就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铅山县的非物质遗产吧。
国家级非遗项目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
图片
铅山连四纸制作技艺,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章仕康于2018年被认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连四纸又叫“连史纸”,为江西省铅山县特产,是中国手工竹纸的杰出代表。其质地洁白莹辉、细腻绵密、匀净柔韧、防虫耐热、久不变色,素有“寿纸千年”的称誉。是古书印刷、修补、裱、复制不可缺少之纸品,有传统竹纸工艺的“活化石”之称。
图片
由连四纸做成的文创产品
连四纸源于后汉,其名始见于元代费著《蜀笺谱》:“凡纸皆有连二、连三、连四笺...”,即捞纸时在簾皮上用三根线条将全幅湿纸分隔为四部分,成为相连的四张纸而称连四纸;连四纸是纸的一种规格,也指生产该款纸使用抄纸簾方法的名称。
图片
铅山连四纸之所以能称誉于世,其原因主要是造纸原料考究、生产工艺复杂精细、纸质精良所致,铅山连四纸采选当年立夏前后十天的嫩竹做原料,经山中泉水浸泡、日晒、夜露天然漂白,再经碱法蒸煮,漂白制浆,手工抄造,控温烘焙,整个生产周期需一年时间,共历经浸、沤、剥、洗、槌、腌、蒸、煎、漂、晒、碓、耘、抄、焙等七十二道工序,方可制成一张上好的连四纸,故有“片纸不易得,措手七十二”之谈。
省级非遗项目
【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
图片
河口红茶,简称河红(下同)。产于江西铅山,始于明代。据《铅山县志》记载,明宣德、正德年间(1426—1521),铅山即有小种河红、特贡、贡毫、贡玉、花香等名茶行销市场。位于武夷山脉北麓的河口镇,由于处于信江中下游舟楫之便,河口便自然地成为红茶的集散地,河口红茶之名也由此产生。至万历,“河红”声名远播,是最早出口西方的中国红茶之一,上品河红茶是英国王室传统茶饮,被西方人奉为至尊名茶,誉为“茶中皇后”。清乾隆、嘉庆年间,河口的茶叶贸易进入鼎盛时期,河红茶制作师傅遍布全国红茶产区。谚云:“河红茶市通四海,河帮茶师遍中国”。2010年6月,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河红茶 | 习小远 摄
图片
铅山县茶园 | 富龙 摄
河红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显毫,内质香气清鲜持久,滋味鲜醇;汤色红艳,叶底红艳明亮。广受国内外消费者好评。
【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
图片
图源:上饶非遗
河口镇历史上被称为江西“四大名镇”之一,素有“八省码头”之称,河口镇经济的繁荣,招来了四面八方有传统手工艺技能的手艺人前来落脚谋生。清道光年间(1821-1850),福建省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星村,有一帮会制作柳木蒸笼的、有传统手工艺技能的人来到河口落脚谋生,有的在镇上娶妻生子,于是,制作柳木蒸笼的传统手工艺技能在河口镇传承下来了,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2010年6月,铅山柳木蒸笼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建国初之前,河口镇上已有七、八家生产柳木蒸笼的商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4年,河口镇上的柳木制品业工人,组成了“铅山县油漆柳木合作社”,生产柳木蒸笼和其他柳木制品。后经江西省手工业管理局批准转为“江西省铅山县柳木蒸笼厂”,有30多名工人。
图片
制作过程 | 图源:上饶非遗
柳木蒸笼以柳杉,又名水杉为原材料。河口镇上生产的柳木蒸笼品种多、规格齐全,小的直径只有3寸,大的直径可达3尺3寸。产品除供应国内需求外,还出口到日本、新加坡。北京人民大会堂曾使用过河口生产的各种规格的柳木蒸笼。
【铅山畲族民歌】
图片
铅山畲族民歌演唱 | 图源:上饶非遗
江西少数民族以畲族为主,畲族聚居区以铅山为最,铅山则以太源畲族乡为最。太源畲族乡的畲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是我国众多民族中的一员。畲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雷氏族谱》载,高辛皇帝三公主回山主理盘瓠丧事:“殡后长腰木鼓,长笛短吹,男女连声歌唱,窈窕跳踢,舞弄者不能及”。畲族传统民歌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代代相承。2010年6月,铅山畲族民歌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畲族人民载歌载舞
畲家把唱歌视为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他们以歌代言,以歌为媒,在丧葬祭祀活动中,他们以歌代哭。
畲家的传统民歌保存在老人的记忆中,没有文字和曲谱记载。畲家娶亲要举行长夜对歌。对歌是以婚嫁双方请来的称为“行郎”的歌手为主,在男女老幼大家凑和的情况下进行的,一般都是从夜晚对到天亮。婚嫁的长夜对歌,从喜筵一开始就引出“序曲”来了。长辈和贺客们吃喜酒,就是在“行郎”流畅的山歌声引导下就座的,这种仪式叫“举位”。“举位”后,酒过数巡劝酒后,就手捧木盘,盘底垫着红纸,盘内点着一支腊烛,立在中堂檐前,边作揖边唱起山歌。然后从中堂首席开始逗唱。在对歌中,不能唱庸俗的“缘歌”(格调低下的歌),要求所唱的歌都是歌颂新郎新娘爱情坚贞、祝贺他(她)们美满幸福的吉祥之歌。
图片
畲族竹竿舞
在长夜对歌中,按时辰,要唱一些婚嫁的惯例歌,如《点心歌》《一树红花歌》《白扇歌》等。畲家把唱歌视为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不可缺少的。他们以歌代言,以歌为媒,在丧葬祭祀活动中,他们以歌代哭。
【铅山石塘桥灯】
图片
铅山石塘桥灯工艺独特,制作精巧,式样繁多的灯艺品,一直为千古名镇铅山石塘镇人民所喜闻乐见。桥灯盛会是石塘镇民间艺术的奇葩,起始于西晋,鼎盛于明清。与桥灯盛会想随的灯会、灯展自明代以来,历代相沿,蔚然成风。2010年6月,铅山石塘桥灯被列入第三批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图源:铅山县百姓舞台
经过千百年的锤炼,各类灯具已成为融手工、书、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灯艺品。古镇桥龙灯活动由石塘镇民间组织自发倡议举办的,有相当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方案。桥龙灯共分为5组灯,分别是桥灯、龙灯、生肖灯、花灯、财神爷灯五组灯。参与表演人员约600人,其中桥灯规模为193板,每板长1.6米,加上龙头和龙尾总共长320米。
图片
图源:铅山县百姓舞台
人们通过舞桥灯来展示村庄人丁兴旺、生活富裕、邻里团结和睦,表达新春的祝福和祈盼。
【葛仙山道教音乐项目】
图片
道教音乐演奏《小开门》 | 潘俊男 摄
葛仙山道教音乐又称法事音乐、道场音乐,开始于宋代,是葛仙山玉虚观进行斋醮仪式时,为神仙祝诞,祈求上天赐福,降妖驱魔以及超度亡灵等诸法事活动中使用的音乐。2017年11月10日,葛仙山道教音乐入选江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宋末元初时期,名道雷思齐到葛仙山修炼,整理斋醮仪范,为葛仙山道教斋醮音乐正式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图片
道教法事仪式 | 潘俊男 摄
清代康熙年间,葛仙山道士金熙进一步整理科仪道教音乐,吸取了许多民间戏曲曲调,融入道教音乐。除了打击乐器钟、磬、鼓等,还增加了吹管和弹拨乐器。并作诗:“仙坛遥搆碧霄中,我亦扶笻驭好风。携得香烟飞篆白,旋添活火煮丹红。千年宝剑玄关秘,一道灵泉石窍通;夜向息心台下坐,神光相搭老仙翁。”
到清末民国初期,葛仙山道人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葛仙山道教音乐。自2007年以来,在葛仙山寺观管理委员会主任李绍华的主持下,进一步发掘和整理葛仙山道教音乐,召集第十一代传人饶明亮道长等道人,收集整理了道教音乐近百首曲谱。
在演唱和演奏方面,葛仙山道教音乐的诵唱和乐器演奏均由道士担任。声乐的形态也可以分为很多种,有吟诵、念唱、咏唱等。使用的乐器包括锣、鼓、磬、木鱼、铃、铛等打击乐,笛、箫、唢呐等吹管乐,二胡、板胡、琵琶、扬琴等弹拨乐。
图片
葛仙山道教活动现场
葛仙山道教音乐经韵曲调,兼具江南丝竹、赣东北赣剧委婉、俊美、清澈、秀丽的韵味。
为了对葛仙山道教音乐的传承保护,铅山县人民政府出台了文件,葛仙山寺观管理委员会也安排资金和场地,组织传承人和有关专家学者进行研究发掘道教音乐文化,并对外进行交流和传播。
市级非遗项目
【铅山陈醋】
图片
铅山陈醋,色、香、酸、醇、浓俱全,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民俗口味,在江南醋品中别具一格,尝一口,酸而味鲜,香而微甜,不涩,存放愈久,味道愈醇,而且不会变质。
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725年,有一个叫俞聘卿的老先生自福建建阳迁铅邑之北高塘(现新滩乡高塘村),其后人俞龙生在铅山县河口镇开设了“兴发号官酱园”,这是铅山陈醋的雏型,历经几代人的传承、发展,铅山陈醋成为江南地区香醋老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美味。
图片
拌料 | 图源:上饶非遗
1953年公私合营,“兴发号官酱园”“马海记”等作坊合并为铅山县酱油厂。1958年铅山县酱油厂转为国营企业,1985年更名为铅山县酿造总厂,1985年获江西省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1987年连续两年获国家轻工业部优质产品称号,鼎盛时期的铅山陈醋与镇江醋、山西醋齐名。2002年由兴发号第十二代传人俞树智重新创建铅山县兴发酿造厂。
铅山陈醋选取纯天然绿色原料,数百年经验积累,运用古法纯手工制作,采用固态发酵低温陈酿后熟工艺自然酿造,其配方独特,各项程序复杂,操作要求严格、细致。整个过程历经:精选优质大米(糯米)——浸泡冲洗——蒸熟——摊凉——糖化——酒化——醋化——出醋——灭菌——检验——灌装入库——出厂,每一次醋的酿造需要半年时间的跨越,才能酿造出舌尖上的醋香。
图片
兴发酿造厂醋化车间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陈醋色、香、酸、醇、浓俱佳,产品为红褐色,不发乌,醋香宜人,味醇厚而回甜,浓度适宜,长年贮存不变质,据医学研究,铅山陈醋中含有多种氨基酸及有机物,常饮常食将对大家及家人的健康带来无限的收益和帮助,是人体所自身不能合成而又是人体生长所必不可缺的产物,被有关专家誉为“百药之长”。常饮陈醋可缓解疲劳、改善胆固醇平衡度、促进血液循环、具有食疗养生作用。
【铅山胆水煤铜法】
图片
筛子和木桶  | 图源:上饶非遗
胆水浸铜法是用胆水炼铜,就是把铁放在胆矾(硫酸铜)溶液里,人们把这种溶液称为胆水,以胆矾中的铜离子被金属铁所置换而成为单质铜沉积下来的一种产铜方法。它是水法冶金的起源。这一技术最早在我国出现,在世界冶金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片
浸铜法工艺流程 | 图源:上饶非遗
明万历《铅书》载:“旧云:晋太始间(265-274),高将军逐白鹿得宝丰场铜坑,寻迹苗脉,循到积翠岩,及今铅山,即杨梅山、北坞坑等是也。产铅及铜,置两场。而铁、银、青矾皆采作之供云”。后由于“多盗采,人聚难散,必行劫杀,害之不可胜言,故铸山宜禁焉”而罢采。《宋会要辑》载:“铅山场端拱二年(989)置,熙宁四年(1071)罢”《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载:“绍圣三年(1096)又置信州铅山场。岁额三十八万斤”铅山场“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南宋的绍兴、隆兴、乾道 诸代,铅山场一直为我国主要铜产地之一。宋淳熙以后,铅山场因胆水“不效”浸铜法逐为坑冶所代替。坑冶难度大,工艺复杂,常常勤劳终岁得甚寡。至南宋末,铅山场逐渐衰落。
永平铜矿位于铅山县永平镇境内天排山附近,是一个以铜硫为主,伴生钨、银等多种有用矿产的大型铜多金属矿床,于70年代末大矿上马,因生产需要,在永平镇文家桥村、港洲村附近形成了一个大型排土场,排土场依山谷而建,山底建坝拦截废土,有天然水自山上往下流,成为天然的胆水(硫酸铜溶液)。永平镇许多村民学习古人,在胆水产地就近随地形高低,挖掘沟槽将铁片铺入沟槽之中,再引入胆水,浸渍1-2天,将生有“赤煤”的铁片放入桶内筛洗,沉淀后收集即成单质铜(本地人称海绵铜),然后将铁片又倒入槽中周而复始地进行生产。
图片
浸铜法工艺流程  | 图源:上饶非遗
永平镇天排山广大范围都有天然的胆水,胆水浸铜这一传统技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铜的产量,对当地环境保护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也为当地老百姓带来很好的经济收益。
【铅山石雕】
图片
铅山石雕具有一千余年历史,到明清时期,石雕美术文化有了较大的发展。
经济文化的繁荣,促使各地工匠云集铅山,带来了各地的石雕文化和工艺,形成了铅山独特的石雕特色,产生出大批精美作品。如鹅湖书院石牌坊、葛仙山石龙池、石塘鲤鱼洲祠堂门楼、十一都祠堂门楼、陈坊万寿宫门楼,以及晚清后出现的拱券式石建筑,如河口药铺“吉生祥”门楼、“金利合”门楼、石塘纸业“天和号”门楼,美观大气,纹饰寓意深长,是文化交融的见证。
图片
鹅湖书院石雕牌坊 | 吴人少白 摄
铅山石雕种类主要分为工艺品、牌坊、亭塔、石桥、石门楼等。设计手法可以分为圆雕,浮雕,线雕,镂雕,透雕。
铅山石雕文化内涵丰富,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具有重要价值。
图片
虹桥乡叶氏宗祠门口石雕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石雕具有灵动意象之美,动静结合,线条简洁、刀法精妙、主题鲜明、形态生动等优点。石雕作品在构思上追求原料与主题的协调统一,给人以浑然天趣之美感,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铅山手工制瓷】
图片
柴窑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信江沿岸发现的古代陶瓷窑遗址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南北朝时期已有较大规模的出现,唐宋时期做陶制瓷技艺达到鼎盛。
铅山信江龙窑手工制瓷作为传承、复制、烧造的传承者,是对铅山境内信江河畔的古窑遗址的一个统称。
图片
唐代瓷窑遗址  | 图源:上饶非遗
图片
制瓷作品  | 图源:上饶非遗
经济文化的繁荣,促使各地工匠云集铅山,带来了各地先进的陶瓷制作技艺,成就了信江河畔独具特色的陶瓷文化发展,产生大批的陶瓷制作窑厂,如:“苋鸡蓬南朝瓷窑址”“窑山五代瓷窑址”“盏窑宋瓷窑址”“破岭基元瓷窑址”“华家村明清瓷窑址”。还有近期发现的“青溪服务中心孔家村窑上坪唐代瓷窑遗址”,这些古窑遗址的发现是铅山文化经济交融的历史见证!
【铅山汪二朱公庙会】
图片
朱公庙(汪二镇)| 黄建新 摄
上饶市铅山县汪二镇传统"庙会",“汪二庙会”其历史悠久闻名省内外。
农历八月十六,过完中秋节的第二日,就是铅山县汪二镇一年一度的庙会开始日子,又称:中秋庙会,到处洋溢着节日喜庆的气氛,据文史资料介绍,汪二庙会从明嘉靖年间开始,鼎盛于明末清初,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即使在“文革”期间,也未中断,不过那时称“物资交流会”。庙会期间,来自各地的商贩带着自己的商品前来交易,汪二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呈现出繁华热闹的景象,各式各样的商品令人目不暇接,交易十分火爆。
图片
朱公庙(河口镇) | 黄建新 摄
如今,汪二庙会在传承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变化,本省的、外省的、南方的、北方的客商纷至沓来,1000多家商户聚集在汪二镇,摆出长达3里多路的摊铺,来自五湖四海的商贩带着自己的商品在汪二镇交易,“买天下货、卖天下货”成了庙会这一市场载体的主要特征,最明显的这里可以买到很难得买到以前一些物品。
图片
往年朱公庙会盛况 | 丁智 摄
目前,汪二庙会已成为周边省市商品的集散地,汪二镇也成了农民之间买卖的大市场,成为带动辐射县、市、区商品交易的重要枢纽之一。
【铅山隐喻式谚语】
图片
明万历年间出版的铅山志《铅书》关于铅山方言谚语的记载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县隐喻式谚语是铅山县独有的民间文化。
到清朝同治年间,铅山河口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外地商人纷纷前来河口经商,多达10万人。外地商人在经商的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外地文化。正是商业和文化在铅山县的大融合和大包容的写照。而隐喻式谚语,就是在汇集各地民间文化的基础上,经过本土化加工、提炼,而成为铅山独有的民间文化。
图片
民俗学家曾余和讲解铅山隐喻式谚语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县隐喻式谚语在汉代就开始出现在群众的口语中。到宋代,隐喻式谚语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到明清时期,隐喻式谚语吸收了大量外地来铅山经商的客商民间文化,极大地丰富了本地谚语。
图片
《铅山隐喻式谚语》书籍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县隐喻式谚语内容共分为10个部分。分别是:①劳动耕作类,②日常生活类,③出行造访类,④商务社交类,⑤民俗风情类,⑥历史渊源类,⑦地理风貌类,⑧自然生物类,⑨人体动作类,⑩两性文化类。囊括了人们衣食住行、劳动、生活、交往等方方面面,反映了历史渊源、地理风貌、民俗风情、行为举止等方面大量的民间文化内容。如“历史渊源类”谚语反映了从汉代到民国的历史文化风貌和生活习俗变化;“地理风貌类”谚语反映了地理的变迁;“劳动耕作类”谚语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商务社交”类谚语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商务和社交活动;“民俗风情”类谚语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风土人情。
铅山县隐喻式谚语主要特征是:
流传的范围广,时间跨度大,数量多。
【铅山竹编、竹器】
图片
竹编加工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传统竹编、竹器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富含着中华民族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
商、周时期铅山就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活。在古代,人们利用竹子进行编制简单的生活用品及用来制作劳动工具。铅山竹编、竹器制作流程有其独特之处,车竹、破节、铲节、分手、破蔑、刨篾、分丝、煮蔑、减丝、圆丝、编底、编墙、油漆等十三道工序。在编墙过程中,以经纬编织法为主。铅山竹编在编织过程中,通过不同的编织手法,自然能够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纹样。
图片
竹编制作工具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竹编工艺富含着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结晶,竹编、竹器用品能在民间广为流传,材料易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传统竹编、竹器的实用性,这是传统竹编、竹器最初兴起的原始动力,铅山竹编、竹器鼎盛时期,曾出口国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片
竹编工艺品成品 | 图源:上饶非遗
铅山竹编、竹器虽然算不上鬼斧神工,但是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造物观念"天人合一"所强调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除了国家、省、市级非遗项目外
铅山县还有县级非遗项目17项
因篇幅所限
本文就不一一展示了
有兴趣的读者可通过相关非遗展览了解
留言、转发有奖!
本文最后留言点赞大拇指数量前3名且转发朋友圈(所有人可见)的网友,将获得奖励(中奖名单见文末,统计截止时间为信息推送后第三天公布前,第三天即公布获奖名单)。欢迎大家转发留言!
为让更多的粉丝参与活动,即日起,同一人同一ID(多账号留言时,只保留点赞最高的一个ID)一个自然周内只能中奖一次。
上饶文旅平台【上饶文旅周报】和【上饶天下SHOW】推文2023年4月16日后奖品为上饶旅游消费券,可抵2023年“上饶十大知名景区”(待名单正式公布后再一一列出)和婺女洲、云谷田园任一景区大门票。领取或寄送时间请关注后续通知。奖品可现场领取,也可包邮。
未留寄送地址的获奖者,请在中奖名单公布后的一周内按要求发送邮寄地址,逾期视为主动放弃奖励。如需现场领奖的读者,可致电李先生领取奖品。
联系电话:0793-8215716
联系人:李先生
5月26日推文中奖名单
2023年5月26日,“上饶文旅”发布了《【上饶天下SHOW之铅山县】“词中之龙”的第二故乡!辛弃疾一生大半词作写于上饶》一文),截止发稿前,根据活动规则参与本文留言点赞、转发的有效获奖粉丝名单如下:
1.第一名 喵小咪  点赞数:48个
2.第二名 悦耳动听 点赞数:46个
3.第三名 九点多  点赞数:46个
点赞排名数据如下:
图片
请以上中奖粉丝把本人的联系姓名、电话、地址留言在本篇推文文末,我们会对中奖粉丝进行信息登记。奖品寄送时间将另行在后续中奖名单中通知。感谢大家的积极参与,欢迎大家继续转发留言。
来源:上饶文旅之声、铅山文旅
初审:黄文琪
复审:刘诗良
终审:谢华杰
投稿邮箱:2792173215@qq.com
鸣谢:本文部分照片来源于上饶非遗、铅山县百姓舞台,部分照片由丁铭华、习小远、富龙、潘俊男、吴人少白、丁智、黄建新等作者摄影,其他未署名作者请私信联系我们一并鸣谢,感谢广大作者、读者对上饶文旅支持。
图片
图片
图片
声明 :我们一直致力于知识产权保护,尊重权利人的版权,部分图片来自互联网,我们无法核实其出处,难以取得权利人的许可,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或沟通许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