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对话著名作家陈丹燕,一同踏上一段从玫瑰开始的旅程

图片
“没有踏上旅途的时候,
我是没有世界观的,
因为你没有见过世界,
何谈对世界的观感。”
由上海农商银行冠名播出的
[ 印象 ]节目第十五期
主持人张颖对话
著名作家陈丹燕,
一同踏上一段从玫瑰开始的旅程。
玫  瑰
和一朵花成为彼此的唯一
[ 印象 ]Vol.15 对话陈丹燕 节选 
 漫步于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岛 
月季花香弥漫时,我们遇见了作家、辰山植物园文化园长陈丹燕。
这位文字的耕耘者此时正埋首于花丛间,精心照料着一丛丛的月季与玫瑰。在她眼中,翻卷的柔嫩花瓣裹藏着炽热的情感与回忆,让她联想起小说中与自己旅行见闻的一个个片段,交织为一条“文学小径”。为此,她写下了散文《陈丹燕的二十朵月季》。
图片
陈丹燕在上海辰山植物园
图片
图片
花教给陈丹燕的,是自然的律令:“我们总在想‘我要什么’,但如果自然律没有给花开放的时间,你便不要去想开花的事情。”生命自有其节奏,以耐心浇灌花开,也坦然接受“开到荼靡花事了”的消逝。
陈丹燕说,正如《小王子》一书中,小王子和他的玫瑰互相挂念,成为了彼此的唯一,在玫瑰身上倾注了时间,玫瑰便会回赠治愈与安慰。
花到底能做什么呢?
在辰山植物园的月季岛上,纷繁绽放的月季,可以疗愈,可以纪念,可以聆听,可以回忆。
旅  行
在广远的世界中痴迷行走
[ 印象 ]Vol.15 对话陈丹燕 节选 
1986年,陈丹燕的第一部中篇小说《女中学生之死》,被日本儿童文学协会选入20世纪最好的一百本世界儿童文学作品。1990年樱花盛开的春天,因为这本书在日本的发行,陈丹燕开始了她的第一次海外旅行,此后的30年,旅行成为了她的生活方式,脚步,是她感知世界的触角。
“我的第一个欧洲旅行是1992年跟着雪莱和海涅的诗,去莱茵河。”旅行的理想深深扎根于陈丹燕的心中,是因为自幼时起便沉浸于阅读。当书中的文字在她的脑海中雕刻出了一个丰盛、深邃却遥远的宇宙时,她便坚定了“人生在世,一定要去看世界”的信念。
图片
陈丹燕,在路上
每一次的旅行,陈丹燕都将其视作生命的礼物,珍贵,珍惜。用自己的双眼去目睹、去见证,用双手去抚摸古老的遗迹、挖掘历史尘埃下的往事,形成了陈丹燕独特的“田野调查”式的写作方式。
田野调查让我接触到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历史,而不是想象当中的。它有点像侦探一样,有个线头,你觉得这个地方可能是好的,便拉一下,线索便开始越来越多了,形成一篇散文,一部小说。
“我觉得我没有踏上旅途的时候,是没有世界观的,因为你没有见过世界,何谈对世界的观感?”游历过600多个世界城镇后,世界逐渐在陈丹燕心中形成了一张地图、一个个坐标,丈量着阅读经验中虚构与现实的距离,也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世界与“我”的距离。
家  乡 
在世界的坐标中回望上海
[ 印象 ]Vol.15 对话陈丹燕 节选 
在这张世界的坐标中,陈丹燕开始回望。
祖籍广西,生于北京,6岁移居上海,但陈丹燕写上海,却是从海外旅行之后才开始的。正因为远离了家乡,在与世界的对照中,养育自己的城市的模样才逐渐变得清晰,成长之路的回忆与上海这座城紧紧缠绕在一起。
带着世界的视角,陈丹燕更能在上海的街巷中捕捉到中西合璧的文化痕迹,触摸到和平饭店、武康大楼中历史的厚重,因上海海纳百川的精神而触动、而热爱。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陈丹燕写尽了上海的繁华、跌宕与摩登,用文字将人间烟火编织成一首长诗般的歌。
图片
陈丹燕“上海三部曲”书影
图片
陈丹燕,在上海,手拎“上海包”
而对于心底更为柔软的个人经历,陈丹燕谈到,从小陪伴自己长大的姑妈、父亲去世后,化作两方墓碑,融入了上海的土地。她真切地感受到了与这座城的“血脉联系”,正如她在《陈丹燕的上海》一书中写道:
“我们大多是移民,带着箱子来到上海,而后在此留下墓碑。”
上海是一个海纳百川的城市,所以你在这个城市里,可以找到全世界的印记。
就像在植物园的月季岛一样。哪怕在一朵花里面,你都可以找到一个完整的世界。
勇  气
苦痛无法掩盖生命的光芒
[ 印象 ]Vol.15 对话陈丹燕 节选 
谈起世界旅行的回忆,最使陈丹燕难忘、一遍遍重访的土地,便是巴尔干。
这是一片饱受战火蹂躏的土地,却在磨难中开出了最冶艳的玫瑰。或许最能代表巴尔干人坚韧饱满的生命力的,便是他们的民族音乐“古恰”。极致的快乐、极致的疯狂,只有巴尔干人才跟得上的节奏,是生命本源的律动。
生命的顽强、在极端环境中锤炼出来的艺术性,令陈丹燕深感佩服。出于对这片土地的热爱,陈丹燕写下了书籍《捕梦之乡》,拍摄了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这部电影入选了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新设艺术片展映主题“上影节狂想曲”,将在2023年第二十五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
图片
电影《萨瓦流淌的方向》片段
其实,这种生命的力量,又何尝不是相通的呢?它是《小王子》中的玫瑰面对野兽伸出的刺,是陈丹燕笔下《上海的金枝玉叶》主角郭婉莹历经磨难后的优雅,也是陈丹燕独自远行千里、拥抱世界的勇气。
看世界的旅途中去经历那些生活中的不确定,去遇见那些比你吃过更多的苦但是比你乐观的人。
你会看到一个有经历的人散发出来的光芒。如果我能成为他们当中的一个,我便会很开心。
“幸福到来的时刻,
得给它加上一丁点儿,
轻微的苦涩。”
苦与甜交错的滋味,比单纯的欢愉更让人难以忘怀。它是这个世界的真实与美妙之处,正如陈丹燕所写:
“是的,只要你走出家门,开始旅行,你就已经把自己心中柔软的部分交给了无常的未来。只要你与这个世界交换了感情,就会被本与你不相干的那些痛苦累及。这就是旅行者的命运。”
“可是,转眼它们不见了,你的心上就要空一块。所以,旅行者的心是蜂窝状的,有许多小孔还在慢慢酿蜜,另一些已经空了。”
——节选自陈丹燕《我的旅行哲学》
图片
普惠金融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本节目由上海农商银行冠名播出
《印象》对话
著名作家陈丹燕
5月28日19:30
纪实人文频道播出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