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外滩有座89岁老建筑,形似神秘古堡,每月仅开放2小时,预约名额总是秒空

上海可以说是国内老建筑修缮活化领域做得最好的城市之一,每年都有一栋又一栋知名的老建筑修缮完毕,被赋予新生命新角色的同时,对公众免费开放。接棒去年火爆的老字号品牌馆(原德莱蒙德住宅),今年3月刚对公众开放的雷士德工学院旧址更是火爆,每月的参观名额需要卡点拼手速,总是一票难求。

雷士德工学院旧址位于虹口区东长治路商丘路口,住在虹口附近的朋友更熟悉的,还是过去这里开办的海员医院。其实在其1955年成为海员医院之前,它最初的身份是一座培养理工科高富帅的私立大学,包含建筑、土木工程、机械电气工程等专业。雷士德工学院是当年沪上除了交通大学外唯一可以与圣约翰、沪江两大一流大学抗衡的工学院。上世纪30年代的女孩子如果找了一个毕业于雷士德的男朋友或老公,绝对是个可以炫耀的资本。

在雷士德办学的近10年里,总学生人数不超过1000人,却培养了中国城市规划专家陈占祥、工程院院士顾懋祥、“船王”曹文锦、法学家史久镛、翻译家草婴、出版家作家任溶溶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虽没机会成为百年学府,但实打实的辉煌过。

背景故事,雷士德与雷士德工学院

雷士德工学院之所以名为雷士德,不得不提学院的创办人——亨利·雷士德本人,这是一位出生于英国的“精神上海人”。1863年他远渡重洋来到上海后,主要从事建筑规划,成为德和洋行的主理人,而后又开始投资房地产发家致富。然而这位地产大亨却过得抠门节俭,终身未娶住单身宿舍,日常出门靠步行,从不买房买车;穿朋友剩下的旧衣、领带;每天例行公事就是检查所有办公室的电灯有没有关掉。

在沪63年,雷士德完全把自己当成了上海人,认为自己的户籍就在上海。1928年雷士德去世后,也选择葬在上海的静安寺公墓。并留下了一份遗嘱:“我的钱是在中国赚的,我要把绝大部分财产留给中国人”。他留下的遗产经两次估值达到了近2000万两白银,相当于当时上海市区800幢石库门的价值。这笔遗产成立了“雷士德基金会”,全部用于在上海兴办教育、医疗和慈善事业,雷士德工学院就是其中的一处。

建筑风格

雷士德工学院竣工于1934年,建筑如同一架展开双翼的飞机,气派又不失厚重。建筑兼具英国哥特复兴风格和装饰艺术派风格,为上世纪30年上海滩最流行的建筑风格。因为是工学院,建筑的檐口以及两侧窗户铁栏上还有天平、角尺、圆规、烧杯等科学仪器与机械图案作为装饰,独具匠心。

建筑正中五层,两侧逐渐降低为四层、三层;主入口为尖券门廊,顶部肋拱外露的穹顶最具记忆点,远远看到就知道那是雷士德。在其不开放的那段时间里,静默矗立的雷士德犹如一座神秘的欧式古堡。

当时学校的硬件也是一流,不仅教室、宿舍、大礼堂、图书馆、博物馆、实验室以及教师与学生食堂应有尽有,各车床间和实验室的机器也是当时最新最齐备的。屋内的墙壁地板、门窗、楼梯、电梯、排风采暖系统都十分考究,代表了当时的先进水平。

修缮开放

1994年,雷士德工学院旧址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2022年初雷士德迎来大修,经过一年的系统性保护修缮,重新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上海创新创意设计研究院入驻后,在众人的期待之下,终于在今年3月首次对公众开放

目前,雷士德每个月开放一天,具体日期不固定,公.众.号.“设计寰宇”会提前几天公布本月开放日期,并在那天上线预约链接。5月的开放日是5月27日,分别有16:00-17:00和17:00-18:00两场,有专人带领讲解。预约推文发布后没多久,80个名额秒空,笔者很幸运地抢到了。

实地参观

目前开放建筑的1-3层,天台还上不去。经过修旧如旧,内部建筑的历史年代感呼之欲出,又因为是工学院,充满了简洁有力的工业线条感。

一楼大厅的门上的装饰铜件刻有书籍、圆规、烧杯等工学院元素,和外立面石雕的图案相呼应。由于原件已丢失,上面的图案是修缮团队根据历史博物馆保存的原件一比一复刻的。

建筑内部有上千块棕色釉面砖,每块砖上的冰裂纹都是不同的,大部分是原物,为1934年从英国进口。修缮时在每块“文物砖”背后都编了号,缺失的部分进行了精心仿制。而不同区域的釉面砖,砖色效果不一样,需要开窑去现场定制。然后通过制作砖体白膜、采用矿物颜料手工描绘出冰裂纹肌理、最后封釉等三道工序才算完成。讲解人员介绍,部分墙体的釉面砖呈现渐变色的效果,也是根据过去复原的。

另外,地上的水磨石地砖,电梯、老式钢窗,甚至是过去墙壁上的烟道,也都保留了下来。原来地下一层是高温炉、燃料仓库,烟道使用耐火砖堆砌,斜着穿越各层,和其他房间烟道一起汇入塔楼中央主烟囱。

一层

一楼的大礼堂是参观重点,纵跨1-2层空间,可容纳300人。礼堂的顶部是泥幔顶,起伏弯折;两侧窗户花纹繁复精巧,线条感强烈;灯箱别出心裁,向内凹陷并具有装饰艺术派的精美细节。礼堂的地坪、舞台、条木地板、木门、钢窗等均为历史原物或历史样式。这一空间今后也将用于设计院举办的重大公众活动,传承了过去的功能。

二层

二楼的参观重点是过去的阶梯教室。正中间那块可以上下提拉的活动黑板,装有5个滑轮;黑板玻璃上的裂纹也隐隐可见,均为1930年代原物。教室里的陈设是修缮团队根据老照片复原的,修复木地板、安装吊灯、摆放同色系桌椅,颇有影视剧里20世纪大学教室的味道。

二楼除了阶梯教室,还有特聘专家工作室、产业联合实验室、会议室、餐厅等设施。去的时候看到皮爷咖啡也过了筹备阶段,准备开业了。

三层

三楼主要看过去的绘图教室。顶部的锯齿型天窗设计,通过漫反射获得天光,让教室通透明亮,有利于绘图使用。修缮时原来医院时期的粉刷层被剥离,工学院时期的清水混凝土墙面显露出来,墙面上的原始实木木纹非常优美,因此不再做处理、原汁原味地呈现给了大家。

另外,80多年过去,打开顶部天窗的摇柄竟然还可以使用,导览人员特意给大家示范了一下转动摇柄、通过连杆控制天窗。结合修缮中用于加固的天梯状粘钢结构,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营造了一种跨越时空的感觉。

除了绘图教室,三楼设置了图书馆、多功能室、问题实验室、共创工作室等空间。部分空间还比较空旷,在等待后续机构的入驻。

参观老建筑之余,目前内部还在举办一个关于“FDP前沿设计创新奖”主题展。展览主要贯彻绿色低碳的理念,展架由700个回收木箱和200个牛皮纸箱组成。箱子的表面成了艺术家们挥毫泼墨的媒介,看着很有意思,让人感受到了设计创新的魅力。

最后结语

近一个世纪后,雷士德留下的基金仍在运作;规定在英国深造的中国籍学者可以申请雷士德奖学金,但先决条件是申请人将返回中国,把学得的知识和技术造福中国人民。而他留下的雷士德工学院这一建筑遗产,89年里经历了学府、医院、到如今的设计公共空间的转变,依旧在上海这座城市发光发热。雷士德的遗愿,也没有荒废在历史的长河中。

地址:虹口区东长治路505号

交通:地铁12号线国际客运中心站1号口步行90米

门票: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