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为什么戴眼镜的桂海潮可以成为神十六的航天员?

图片
低度近视的桂海潮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文 | 王 嫱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名单对外正式公布,36岁的桂海潮首次亮相,立刻引发热议:航天员也可以戴眼镜了?
图片
事实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青年教授、博士生导师桂海潮,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何谓载荷?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被称为有效载荷。载荷专家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关于航天员戴眼镜的问题,杨利伟此前就介绍说,随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航天员任务不同,选拔标准也不同。视力方面,高度近视不符合标准,低度近视是可以的。
而低度近视的桂海潮,是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一名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图片
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举行。指令长景海鹏(中)、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右)、载荷专家桂海潮挥手致意。
来自云南保山的北航学霸
1986年11月,桂海潮出生在云南保山施甸姚关镇一个普通家庭。
施甸古名勐底,傣语意为“美丽的坝子”,原名石甸,后更名施甸。这里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施甸全县95.5%的面积、74.5%的耕地、70%的人口均分布于山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从施甸县城出发,沿着施孟公路一路前行,大概走过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姚关镇。
桂海潮分别在当地的姚关中心小学、姚关中学(当地人也称为“施甸三中”)读书, 属于那种拿奖拿到手软的学生。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17岁的桂海潮是一名刚刚升入高二的学生,从校园广播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振奋,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吸引力。2年后,桂海潮以第一志愿考入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也是当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学生时代,桂海潮是一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
图片
桂海潮(前排中间)担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志愿者
本科期间,桂海潮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以优异的表现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2014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图片
桂海潮(右一)本科毕业合影
在他的同学和同门、宇航学院教师王悦眼中,桂海潮很爱学习,喜欢不断挑战和提升自己,并且做事有股韧劲,“找准目标就一股劲儿扎进去”,遇到不懂的问题,“无论下多大功夫也要搞明白”。
图片
桂海潮准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公告
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间,桂海潮在海外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9月,他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进入北航宇航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至今。
图片
桂海潮在课堂上  图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官方网站
教学科研情况方面,桂海潮承担《深空探测导论》、《非线性控制理论》等本研课程教学任务。指导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10名,已毕业3名。
图片
桂海潮(前排左二)与实验室硕士毕业生合影
面对国家重大需求,桂海潮瞄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继续深耕,取得多项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图片
桂海潮参加国际会议
从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的学生到老师,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为桂海潮的“飞天”夯实了学术基础。
从追梦人到圆梦人
2018年,当桂海潮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时年31岁的他当即报了名。“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于是我毫不犹豫报了名。”
图片
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重重筛选,桂海潮从大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他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为“上天”做好了万全准备。
图片
在周围人眼中,桂海潮性格开朗,乐观豁达。2020年7月,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22年6月,桂海潮入选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
对于即将到来的5个月太空之旅,桂海潮表示,自己身体上、心理上、思想上都准备好了,而且非常期待。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云南日报、人民日报、中国载人航天、极目新闻、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