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入选人数之最!浙江14人入选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视觉中国图

5月30日,在2023全国科技工作日主场活动上,第三届全国创新争先奖揭晓。浙江共有14位科技工作者入选,是目前入选人数最多的一届。

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胡培松院士获创新争先奖章;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高翔院士,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喻景权院士,浙江大学NGICS大平台主任王文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院长王伟林,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陈红征,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陈学新,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罗尧治,浙江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动物医学中心主任周继勇,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浙江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韩高荣,以及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大师张春生、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所长周利生、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陶春辉,获创新争先奖状。

其中,浙江大学共有10人获奖,为本次89所高校中获奖人数最多的高校。

全国创新争先奖每3年评选表彰一次,是仅次于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技人才大奖。该奖项主要表彰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及社会服务等相关科技创新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该奖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次,每次表彰不超过10个科研团队授予奖牌;表彰不超过30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状,其中表彰不超过30名科技工作者授予奖章。

【这些获奖的科技工作者你认识吗】

胡培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稻研究所所长 创新争先奖章

长期从事籼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取得多项原创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培育的高档优质香稻品种,打破了“泰国香米”在国内市场的垄断;挖掘和利用稻米品质温度钝感材料,结合品质高效评价方法,研创优质食用早籼高效育种技术体系,培育的多个食用优质早籼品种成国内主导品种;另育成超高产米粉专用早籼稻中嘉早17,连续5年位居南方稻区第一位,是1991年来唯一单年应用超千万亩的早稻品种,为我国籼稻品质遗传改良做出了重要贡献。

高翔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浙江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 创新争先奖状

长期致力于减污降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在能源电力、船舶航运等行业取得系列创新成果。构建多污染物高效协同控制技术体系,攻克了电厂超低排放、船舶尾气高效净化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规模化工程应用。制订国家及行业标准70余项,推动了国家大气环保装备的标准化体系建设。以第一发明人获授权发明专利85件(美、日等国际发明7件)。

喻景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常务副主任 创新争先奖状

长期从事设施蔬菜抗逆优质高产调控技术研究。在蔬菜抗逆高产调控理论上取得重要突破,在蔬菜抗逆生产、连作障碍防控、栽培模式革新三个产业关键问题上取得原创性成果,建立了以提抗性、增光合、促坐果为核心的蔬菜抗逆高产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构建出除障因、增抗性并举的连作障碍绿色防控技术,研创出无土栽培SAS和LED精准补光等现代蔬菜栽培新方法,成果应用于我国设施蔬菜主产区,为我国蔬菜产业升级和西北非耕地开发利用做出重要贡献。

陈红征

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所所长 创新争先奖状

长期从事半导体材料研究,取得系列原创成果。在国际上率先将二维钙钛矿用作光敏层,研制出国际首例钙钛矿平面异质结光伏器件;开辟了非稠合电子受体设计新方向,突破有机半导体激子解离的传统能级规则,揭示了多组分有机光伏器件工作机理,多次刷新同类型光伏器件世界最高效率;拓展光伏器件多功能化应用,实现了兼具半透明发电和红外反射隔热的光伏器件。为推动新型光伏技术发展,助力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

陶春辉

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创新争先奖状

是国际上首份、我国唯一的“国际海底”硫化物勘探合同总地质师,我国第一个发现“国际海底”硫化物的首席科学家,率队为我国在三大洋脊均首次发现硫化物、国际上首次发现超慢速扩张洋中脊高温黑烟囱;创新硫化物成矿理论,牵头创建探测技术体系;使我国在国际上率先优选出2500平方千米勘探区域,获国际海底管理局批准,奠定了未来取得优先开发权的基础。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Geology、EPSL和中国科学等杂志,主持制订国家标准2项。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