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纳现场|耿子涵:与她们一起,讲出女性自己的故事

第7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于当地时间2023年5月27日圆满落幕,在这届电影节期间,除了主竞赛与一种关注单元的华语力量备受关注外,在戛纳电影节的平行单元——导演双周单元,也有两部华语作品入围,巧合的是,两部作品都是女导演作品,分别为耿子涵的《小白船》和潘越的《夏日副本》,其中《小白船》作为导演耿子涵的长片首作,亦是本次电影节唯一拥有入围长片的华语女导演。
图片
《小白船》海报
从导演的角度出发,在这些嘉奖背后,《小白船》实际是一部简单的作品,有着简单的名字,令人想起青春、童谣与梦;它也有着简单的情节,主角是一位十五岁的女孩刘娴,时间是一个夏天,故事是她经历的那场翻天覆地的变化,还有和另一个女孩明美之间前所未有的情感体验;在耿子涵看来,她还有个简单的初衷,那就是唤醒观众关于青春的回忆。
图片
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亦是一部复杂的电影。它的导演、编剧、主要演员、美术、摄影、制片人、监制都是女性,在前期主创全女性阵容的创作过程中,她糅杂着属于她们的观察体验与艺术感受,融合着她们微妙的立场与观点。
对于这样的阵容,耿子涵算是后知后觉,她认为是作品召唤了同道中人。这也与许多创作者的想法不谋而合,故事其实也拥有自己的生命,而立足于耿子涵与编剧刘亦宁生命经验的故事,也会引导自身的走向。在电影这样的集体创作中,它甚至会“组建”自己的团队。
图片
从左至右分别为:
制片人郑菁、导演耿子涵、演员黄子琪
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女性的“在场”,也是一种“立场”。当女性要讲出自己的故事,她的故事,便会召唤那些拥有同样经验与感受的她们。仿似一种天然的默契,耿子涵从未以女性主题规约自己,问及时也称自己很难做到议题先行,但故事成型时,立于其中的除了刘娴和明美两个女性角色之外,更多属于电影的角色也纷纷齐聚——行业里的女性中坚力量梁静老师,被这样的女性故事吸引,决定将它制作出来,最终她成为了《小白船》的出品人及监制,是《小白船》的伯乐;有多部国际认可作品的制片人郑菁、《嘉年华》的演员周美君、《推拿》的美术指导杜露希、《灼人秘密》的剪辑蔡晏珊……她们站在一起,便是一种立场。
于是,在耿子涵的故事里,女主角刘娴的青春,与另一位朝鲜族女孩明美偶然交织——正如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创作者与这个故事的偶然邂逅——于错落的成长时期相互缅怀或寄望,相互填补着不尽相同的缺席,相互给予关注、慰藉和依赖,也终将成为人生中被反复摩擦的碎片。而电影本身,作为一种集体艺术,自然有它的缺陷——更多的分歧、冲突与利益,但同样它也有它的力量,或许它是最适合展示“女性立场”的媒介形态之一,它可以壮大叙述者的样本,也可以在更大的集体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观众。
图片
这样一部简单又复杂的电影,它也可以发出微小或巨大的声音。希望接下来的访谈内容,这些耿子涵分享的语言、体验与记忆,也能成为这些声音的一部分。
以下为全部访谈文字——
Q
A
耿子涵
导演
图片
图片
ELLE
编辑
ELLE:可以先简单聊聊入围影片《小白船》吗?
耿子涵: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十五岁的女孩刘娴,在一个暑假中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体验到了许多此前从未经历过的情感。
ELLE:可以谈谈最初创作故事时设定上的想法吗?我们也注意到影片主角之一是朝鲜族,不知是否有什么特殊的考量?
耿子涵:《小白船》的编剧刘亦宁是我的大学室友,我们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也对青春有共同的体悟。在这个时期可以犯傻、出格、试错,我们特别想记录这段美好的时期,还有这些珍贵的感受。
至于朝鲜族的角色,其实并非源于生活,她是影片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对少女刘娴来说,明美这个说着不同语言的姐姐,给了她一种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感受,让她体验到了一种新的文化和甚至是和之前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这是刘娴成长的催化剂。
图片
ELLE: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演员在内,《小白船》拍摄时的团队几乎都采用了全女性班底,可以谈谈你的考量与合作的过程吗?
耿子涵:要和这么多的女性从业者合作也不是我们的本意,但在创作过程中发现,这个故事可能天然会吸引女性,所以是这个作品促成了这样的团队。
关于影片的主演,我非常喜欢周美君在《嘉年华》里的表演,就和她联系,没想到经纪人同意了合作。美君天然地有一股倔劲,这种感觉是原来的故事里没有的,所以她其实也丰富了人物的性格。黄子琪则是我从2017年就开始一直合作的老搭档,她也为了明美这个角色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根据她的人生经验以及专业的表演功底丰富了明美这个角色的多样性。许多其他的合作者,都是从《小白船》中感受到类似的女性经验,比如我们的监制、总制片人、也在片中饰演了刘娴母亲一角的梁静老师,制片人郑菁、摄影指导郝嘉越、美术指导杜露希老师(《推拿》等)等等。
ELLE:可以谈谈在影视行业中和女性从业者互相扶持、共同创作的感受吗?
耿子涵:我觉得女性创作者要敏锐地选择适合的题材,现在有更多的女性议题、更丰富的女性活动,包括这次访谈,都能让更多的人听到女性的声音。我们还是应该争取更多的机会,找到更多讲述故事的空间。
但这其实是比较宏观的想法,就我个人来说,创作是另一回事。我反倒在创作时不太擅长想着议题,这对我来说可能甚至是负担,如果老想着去做一部“女性电影”,我可能反而无法做到。我就是全身心地汲取生命经验,投入到角色身上,这或许也同样是一种女性电影。
图片
ELLE:你认为与女性从业者合作,是否有什么不同的收获?
耿子涵:有时候我也不太好分辨,究竟是性别原因还是其他原因,因为我与演员黄子琪、编剧刘亦宁、摄影郝嘉越她们已经合作了很久,我觉得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语境,大家交流起来就很简单,不会去想太多复杂的东西,劲儿都往一处使。拍摄过程中,我们也会沉浸其中,投入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完全依靠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尽量不去有概念先行的感觉,整体的氛围是非常好的。
在拍摄结束后,影片的一些剪辑、后期工作其实也有男性参与,但我不认为这种男性视角是男性中心主义的视角,他们也为作品提供了一些不同的层次。比如做声音的张阳老师(《江湖儿女》《南方车站的聚会》等)会觉得我们的影像已经非常柔美,或许可以加入一些相对更重、更强的音色,强化影片的层次感和冲突感。我们的剪辑师也是马修·拉克劳(《过春天》等)和蔡晏珊(《灼人秘密》等)男女搭配的组合,他们都提供了不同的观点。
图片
ELLE:可以谈谈长片拍摄过程中最困难的时刻吗?
耿子涵:拍摄时主要是受到疫情的影响,本来我们打算拍医院的戏份,主要聚焦于刘娴十年后的生活,我们设想的是刘娴长大了,也和母亲一样当了医生。但当时根本进不去医院,就想冬季拍摄时再补拍。但反倒剪辑的时候,发现其实不太需要那些戏了,也都是机缘巧合。
ELLE:作为今年入围戛纳唯一一位长片华语女导演,可以谈谈你特殊的感受吗?
耿子涵:首映当天我确实很感动,我拍摄这部影片的初衷很简单,就是希望观众能唤醒一些青春的回忆。好像《小白船》真的奏效了,观众的快乐与悲伤都是发自内心的,也都和我是共通的。有些地方可能我们完全没有设计笑点,但那种来自生命体验的、自然的快乐,也会让观众笑出声来。
图片
ELLE:你这次的戛纳之行有什么印象深刻的经历吗?
耿子涵:我觉得戛纳肯定是很多电影人心中的梦。我之前看到它都是在照片或者视频里,但这次来的时候,天上下起了雨,这种真实的感觉和想象中完全不同。这里既是真的,又有许多电影的痕迹,所以我会有一种亦真亦幻的感受。还有,我觉得这里的观影氛围真的很浓厚,观众也都很热情,所有创作者到这里来,一定都会被这种尊重电影的氛围鼓励的,我也有一种想要回去继续努力的感觉,就像是到加油站加过油一样。
ELLE:可以聊聊你喜欢的创作者吗?
耿子涵:真正能打动我的作品还是从人物出发的作品,比如达内兄弟的影片。女导演的话,我很想推荐文晏导演(《嘉年华》)的作品,也是因为她,我才能和周美君达成这样的合作。
图片
ELLE:如果不做导演,你考虑过别的职业,或是另一种人生吗?
耿子涵:我觉得对年轻导演来说,这条路确实是个孤独漫长的过程,包括创作的各种困难、不可抗力的因素等等,都非常难熬。我确实常常冒出做点其他事的念头,比如去上个班,打个工什么的,但最终还是觉得,想做电影还是得坚持下来。做自由职业和上班,属于两种不同的生活状态,其实各有各的痛苦。还是不要停下脚步,如果我真的无事可做了,反而我会觉得困惑、觉得虚无吧。
图片
文:陈思航
采编:Anson
设计:Zhang Tiant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