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把宠物狗柯基砍死以威胁妻子,精神暴力在家庭中有多可怕

一个事件,霸屏热搜。

5月28日,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的王女士在社交平台发文求助,称丈夫李某在喝醉后,持刀砍死了自己的宠物柯基犬,并威胁称“如果她敢动的话也砍死她”。该女子目睹这一血腥场面后,希望与李某离婚,但对方一家人并不同意,而是以各种话术淡化此事恶劣性质。其中,李某父亲事发时也在家中,但并未阻止其儿子的疯狂举动。

一只柯基犬就这样被砍死了,并引发了一场关于“精神暴力”的大讨论。

百度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精神暴力的英文是moral harassment,也就是指对被害人的精神施加暴力,而使被害人的身心造成伤害的行为。是肉体暴力之外的另一种暴力。这种暴力作为武器,代替不宽容的心将愤怒投射到我们身上,它不能够把我们打得鼻青脸肿,但足以让我们的心灵受伤。具体的行为有,言语的威胁,污辱,诽谤中伤,无视,伤害自尊心等。所以,家庭暴力不仅限于肉体上的折磨,其中还包括精神上的损害。

我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

警方现在采取的这种处罚的决定,更多的是从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角度,评估砍死柯基的这个行为带来的社会性影响,很多人会讨论虐杀动物的这种行为,是不是应该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实际上在这个案件当中,我觉得这个男方针对的对象不是小动物,指向的是配偶。我们经常说杀鸡儆猴,这其实是这个事件的核心:男方采取了直接能够震慑到、威胁到、恐吓到女方的一个行为,这个行为在《反对家庭暴力法》当中其实是有依据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他是违反了《反对家庭暴力法》的相关规定,那么,言语威胁恐吓算家暴吗?

在《反对家庭暴力法》中,其实是规定了两种具体的受到暴力的行为:一个是针对肢体的暴力殴打;同时,还有一个规定就是精神暴力。如果说长期对一个人进行言语上的威胁、侮辱、谩骂、贬损、攻击等等的,虽然这种言语上的骂人好像是不疼不痒的,但它在一个人的心理上是会产生影响的,达到的效果和肢体殴打没有什么太大差别。

什么是精神家暴?

评价任何一个违法的行为是要站在核心的内容,就是施暴人对受害人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上的威胁控制,使对方产生了一定的恐惧心理,就会产生不得不服从的一些选择,那这是构成家暴的典型特征。

对精神家暴如何有效取证并维权?

首先我们要说在家庭暴力的案件中,针对身体的暴力都不是那么容易取证的,那么精神暴力在取证上就会更加难。

因为,侮辱、贬损、谩骂等行为没有痕迹,很难以一个有形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所以在以往的言语暴力、精神暴力的情形当中,都是比如说家里会有监控设备能把它记录下来,通过微信聊天的形式,把具有威胁性的对话留存下来。我们所有的动作其实都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能为了取证使自己陷入到更加危险的境地。

现在具有录音功能的设备特别多,把当时对方持续的侮辱、谩骂、贬损的行为全部都保存下来。

另外,受害人一般要是遭受到了家庭暴力,或者说感觉到自己有可能会遭遇到暴力威胁的话,有一项权利是可以行使的,就是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人身保护令不一定是启动离婚的程序才能申请,它可以作为一项单独的权利申请以后,法院根据情况就会做出裁定。人身保护令通常禁止一方实施侮辱、谩骂、尾随、跟踪、殴打等行为,甚至最严重的时候是责令施暴人搬出家去。人身保护令裁定发出之后,假如有人违反了人身保护令相关内容的话,那么轻了是按照行政处罚来进行处理,重了的话有可能就会触及到刑事责任,所以,它能够帮助受害人建立起来一堵和施暴人之间的防护墙。

家暴中施暴者的心理是怎样的?

实际上,大多数的施暴者有严重的暴力倾向,心理状态不一定是正常的,在对他所爱的人表达爱的过程中,他不是通过尊重、友善、情感的流动来获得的,而是通过“我用暴力的行为控制你,使你对我产生了一种完全意义上的服从”来达到情感交流的,他通过这样的控制行为将受害人控制在自己的身边。所以,在家暴行为的表象之下,施暴人有他自己的一个心理机制,心理机制就会告诉他说,想要掌控一段关系,就必须通过剥夺对方的知识体系,剥夺她的求救通道,并且同时对她实施心理上的侮辱、贬损。所以,在这种的行为之下,施暴人是不一定能够真正改掉自己行为的,而且家庭暴力不是一个行为认知上的错误,而是行为模式上的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