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诗经 探寻芄兰童趣

本文已上稿5月30日《德州晚报》
小时候我们玩过家家的游戏,都盼着能尽快长大,变成大人模样。却不知有一天长大成人后,想回到童年却再也回不去了,而记忆却永远停留在童年。《诗经》里就上演了美好童年的一幅画,我们一起来看。
图片
芄(wán)兰之支,童子佩觿(xī)。虽则佩觿,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wán)兰之叶,童子佩韘(shè)。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国风·卫风 ·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xī)。本身具有一种童谣的趣味。
芄兰又名萝藦,羊角、天浆壳、奶浆藤、老瓜瓢等,在乡下田间地头特别常见,是农村孩子的乐趣所在。春天里粉白相间的萝藦开花儿了,绽放的花骨朵儿犹如星星一般,装点了孩子们幸福的童年。
图片
芄兰还有个特别的俗称——羊婆奶,蹭破了它的枝蔓和叶子就会流淌出纯白色的浆液,孩子们掐一些枝液嬉笑着在彼此的脸上身上抹来抹去,把自己弄成一副小脏孩的形象,天黑了怕父母责骂也不敢回家。
后来芄兰结出了跟羊角一样的果实,它又有了一个特别的称号叫做——老瓜瓢。秋忙的时候,大人都在在谷场里忙活,夕阳下的孩子们在田野里飞来飞去,饿了就在摘几个青青的老瓜瓢来吃,外表青如峻山,内里是洁白如花的果肉,咬上一口甜如爆浆。芄兰的果实还是孩子们的快乐神器,它里面满是带着白色绢毛的种子,待到成熟干裂后,就和蒲公英的种子一样,羽化成仙般漫舞于天地之间。
图片
芄兰极为普通,到处可见,所以没有人珍惜。然而因为种子象觿(xī),便成为了孩子们的心头肉。什么是觿(xī)?觿最早是古代骨制的解绳结用具,头尖尾粗,形状像牛角一样,和芄兰的种子类似,是成人的佩饰。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
图片
下文中还有一个韘(shè),也是成人配饰。韘(shè)俗称扳指,古代射箭时套在右手大拇指上用来钩弦的工具,用玉或骨制作。《说苑·修文篇》:“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诗经》里男子佩戴觽和韘,必须等到成年以后,或者结婚以后,标志着男人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对外已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
藤蔓根植在千年《诗经》里的芄兰,竟然追溯着一段古老的怦然心动的情感。
图片
从小青梅竹马的玩伴儿,忽然有一天,男孩子故意穿着成年人的服装配饰,变得高冷又沉默。女孩子不仅揶揄他调侃他:
“虽则佩觿,能不我知。”“虽则佩韘,能不我甲。"
虽然你身上已佩觽,难道还能不和我在一起?虽然已经戴上了大人的扳指,难道不能与我再亲热?”
“容兮遂兮,垂带悸兮。”看看你一本正经相啊,虽然穿戴了大人衣裳,但是垂着腰带颤晃晃啊。你不过还是个“顽童”罢了,装什么大人模样?
图片
在喜欢的女孩面前,不管男孩多大,都想像男子汉一样,实现自我价值。这种自我价值不只是照顾好自己,也包括家人与身边的女孩,他穿着大人的衣服,佩戴着大人的觽和韘,在《怦然心动》的女孩面前,说出这样一句:
“有人住高楼,有人在深沟。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世人万千种,浮云莫去求。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关系非常亲密的两个孩子,打打闹闹中时光就如白驹过隙一去不返了。男孩装扮成大人渴望保护女孩,女孩在逗趣装恼、嘲讽揶揄、似娇还嗔里表现的全都是对男孩满满的爱意。
图片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所有的美好都始于那个长不大的童年,她的头发刚刚盖过额头时,便同他一起在门前做折花的游戏。他骑着竹马过来,他们一起绕着井栏,互掷青梅为戏。
“青梅犹尚小,郎骑竹马绕。不负相思意,年年岁岁好。”
男孩会慢慢长大变成男子汉,女孩会在娇嗔责骂的爱恋中嫁给他,从此幸福的生活美如童话。成长是一场有去无回旅行,我们都用朴素的童真,与未经人事的童年见证着长大后的一眼千年
让我们穿越回千年的《诗经》里,停留在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走进那一对拿着芄兰嬉戏的男孩女孩,去探探它的枝繁叶茂,去见证它的春华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