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佛山大沥:全国现存最老龙舟再出江湖,591岁盐步老龙2日出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泽宝 通讯员 沥宣
视频/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泽宝
6月2日,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举行盐步老龙起龙仪式,全国现存最老、珠三角久负盛名的龙舟盐步老龙抖落一身淤泥,再出江湖与世人见面,同时也拉开了2023年“盐步老龙礼俗”全景活动以及“水上南海·龙腾大沥”大沥镇端午龙舟系列活动的序幕。
591岁盐步老龙再出江湖
锣鼓声响,醒狮起舞。当天10时许,“龙床”旁已摆好了案台、龙头龙尾、祝文等。在盐步老龙礼俗省级传承人邵钜熙朗读祝文后,富有经验的盐步村民按部就班地进行祭龙、起龙、洗龙等仪式。
现场,几名盐步社区的老师傅便开动起水泵,从老龙藏地向龙涌抽水。一段时间后,老师傅们跳进齐腰深的水中,拔除覆盖在涌面的水葫芦、用小桶舀出船身的水,并拉拽麻绳,不停地往外舀水……随后,老龙慢慢地从水中浮了起来,现场即时锣鼓喧天,迎接老龙重出江湖。伴随着阵阵鼓乐声,几名壮汉共同发力,沉睡的“盐步老龙”再次露出了“真容”。
据记载,盐步老龙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宣德七年(1432年),船身为坤甸木,全长36.8米(不含龙头、龙尾),座位68个,重约4吨。鼓后百足旗相传为慈禧太后所赐,全长为四丈八尺(约16.2米),上书“五显祖庙”,顶部孖金钱插12支雉鸡尾。
2012年,盐步老龙礼俗被列入广东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次年被推选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广项目。致力于盐步老龙礼俗文化发展逾四十年的邵钜熙也于2014年被评为盐步老龙礼俗广东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今年591岁的盐步老龙,是珠三角诸多龙舟中的“明星”。盐步老龙,是大沥闪亮的文化名片,也是广佛同城的纽带之一。盐步老龙与广州泮塘龙舟之间数百年的“结契”情谊成为美谈,龙舟运动更是成为两地友好互动的桥梁,推动了广佛两地人民和谐友好交往。多年来,它与广州泮塘龙船结契的故事一直为人津津乐道,以龙船为纽带,盐步老龙与广州泮塘、坑口、茶滘等地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五经魁”“播液发灵”牌匾等故事流传至今。
盐步老龙不仅是龙舟中的“长者”,更是当时珠江三角洲划得最快的五条龙舟,即“五京奎”之首。每一次,当盐步老龙从盐步大涌出发,经过广佛交接处密集的河网,最后进入珠江河面,总能发出最耀眼的光芒。
“中心大沥”将开启“龙舟模式”高位进发
当天起龙仪式结束后,南海大沥后续还将于6月18日,开展盐步老龙拜华光庙、游三河活动,届时盐步老龙将在盐步大涌、河西、河东涌进行巡游,沿线乡亲将有机会一睹老龙风采;6月22日,盐步老龙将赴广州泮塘荔湾涌探“契仔”;6月23日上午,“契仔”泮塘老龙回访盐步老龙,当天还开展2023年南海区超级龙舟联赛(大沥站)暨盐步锦龙盛会;6月25日上午,举行黄岐龙母诞活动,当天下午举办黄岐锦龙盛会。
据记载,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的端午节,盐步老龙与广州泮塘龙船在珠江河因龙舟竞渡而“结契”,成为一段乡谊佳话,流传数百年。如果说,盐步老龙与泮塘龙舟“结契”,是从历史走到现在的佳话;那么中心大沥战略,将助推大沥经济社会发展再攀高峰。
从广佛同城到广佛全域同城,到广佛加快建设“1+4”广佛高质量发展融合试验区,再到佛山南海与广州荔湾共建23平方公里的“广佛湾”,大沥走过了广佛同城从1.0到3.0进阶。随着去年佛山将大沥纳入中心城区范围,南海也将大沥纳入千灯湖中央活力区版图,“中心大沥”正迈向广佛同城核心。
当前,大沥正以“过河进湾、产业第一、项目为王、工商并举、品质领航”为工作主线,全方位升级城市建设。上个月,大沥发布了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三年行动计划涵盖路畅、境美、乐活、优教、安康五个方面116个项目,通过城市升级、城市美学、城市文化来提升城市品质,为打造广佛同城中心、佛山城市中心、都市产业中心、商流经济中心、时尚消费中心、人才活力中心积聚动力。大沥,正如“龙舟”一样加速前行,向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高位进发。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牛智杰
校对 | 谢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