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熊祖应教授:aHUS诊治要点与疾病管理建议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综合征(aHUS)是一种由补体失调引起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儿童远较成人发病率高,容易在发病时被延误诊断,出现急性肾衰竭、预后不良,急性期病死率高达 25%,如果未获得有效控制,随着疾病的持续活动,相当部分病人将进展至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率达50%。
那么,aHUS在诊断、治疗上具体有哪些重点难点?家长在护理患儿时应注意哪些原则?近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熊祖应教授接受了我们的访谈,针对广大病友家庭关心的疾病管理知识进行解答。
诊断:腹泻、贫血、酱油尿,这些信号要小心!
在此前的公开报道中,广西2岁女孩灿灿发病并确诊aHUS过程,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灿灿一次看似寻常的腹痛,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平静。第二天一早,她开始发热、尿液呈茶褐色。当天就医后,她已经面色发白、眼珠发黄,皮肤出现针点状紫癜,尿液也变成了酱油色。医生判断灿灿有溶血、肾功能急性受损情况,立即安排她住进了ICU。
检查结果显示,灿灿的血尿酸、总胆红素、尿素、肌酐等均高出正常值。灿灿在住院后的前8天,历经8次血浆置换、2次新鲜血浆输注、2次血液透析,终于控制了急性肾损伤;在入院后20天,排除了志贺毒素相关性HUS(STEC-HUS,即典型HUS)后,患儿被确诊为aHUS,此后开始了长期的系统治疗,量血压、服药、尿检等,每天按照闹钟定时进行。
熊祖应教授表示,aHUS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腹泻,之后随着腹泻好转,相继出现一些其他症状,如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害。其中,肾脏损害的主要表现包括尿液呈“酱油色”、尿中泡沫增多、血尿和血肌酐升高等。
他特别提示广大有儿童的家庭,因为小儿腹泻比较常见,绝大多数情况下腹泻不会有什么严重问题,因此aHUS发病早期容易被家长忽视、甚至在医院漏诊。由于起病急、进展快,一旦延误诊断,患儿会有生命危险,这也是急性期病死率高达25%的原因之一。
熊祖应教授强调,如果孩子腹泻后尿液异常,血检、尿检发现贫血、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蛋白尿,一定要去较大医院就医,进一步明确诊断,同时对患者进行对症抢救治疗,如血浆置换、透析等。
a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一种特殊类型。TMA是一组有多种病因(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病因)的临床综合病征,主要临床特征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及微循环血栓导致的器官受损,包括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STEC-HUS(典型HUS)、aHUS和继发性TMA。
在鉴别诊断上,熊祖应教授指出,TTP除了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害以外,还有神经系统的损害和发热,称之为TTP五联征,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精神改变、局部运动或感觉缺陷等,并且血浆ADAMST13活性显著降低,必须在10%以下。
此外,STEC-HUS为比较常见的TMA,在HUS患儿中可达90%,血清可检测到大肠埃希菌O157抗体,粪常规可测到大肠埃希菌,肾脏受累突出,临床恢复较快;甲基丙二酸血症等先天性代谢病、肺炎链球菌感染、肝肾或造血干细胞移植等因素可能导致继发性TMA,在诊断时同样应该加以排查。
治疗:C5单抗的出现是革命性改变
谈到对aHUS的治疗,熊祖应教授介绍,面对急性期肾脏受损严重的病人,传统方案首选血浆置换或输注新鲜血浆治疗,能够去除致病的自身抗体和过度活化的补体成分,新鲜血浆可补充补体调控因子,控制急性期病情进展。因此,一旦确诊,须尽快进行。
同时,还可会辅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特别是针对抗H 因子抗体阳性的aHUS 患儿,应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配合血浆置换会有更稳定的疗效。
熊祖应教授指出,尽管这些都是传统方案中的标准治疗手段,但仍然只是针对疾病表征的治疗,可以缓解症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预后效果仍然比较有限。从既往治疗经验看,多数病人会转为慢性肾脏病,可能需要终身透析治疗。
自2009年以来,C5补体抑制剂应用到aHUS患者,成为特异性治疗方案。aHUS的发病机制为补体调控缺陷导致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微血栓在微血管管腔内形成,肾脏是最易受累的脏器之一。C5补体抑制剂作用于补体活化终端,可阻断C5裂解,有效改善补体调控异常
最早应用于临床的该类药物是依库珠单抗(Eculizumab),2011年在美国获批上市,批准其用于治疗aHUS在内的多种疾病,如今已被国际、国内指南推荐为aHUS 的首选治疗。2022年11月,依库珠单抗在我国正式上市,并陆续在各省市医院落地。
“C5补体抑制剂的出现,可以说让aHUS治疗实现革命性改变。”熊祖应教授结合临床使用经验表示,从短期看,急性期病人在用药一周左右就能看到明显效果,贫血、血小板减少情况均有好转,肾功能也得到改善,而且在此后随访中,在26周、48周乃至更长时间内,肾功能都保持稳定,降低依赖透析的风险。
疾病管理:走出医院,更要遵从医嘱
遭遇aHUS,意味着一个家庭,将要陪伴患者终生面对这一罕见疑难疾病的挑战。aHUS多发于儿童,更需要患儿家长在症状缓解阶段对孩子悉心照料。
熊祖应教授指出,首先aHUS主要造成肾功能损伤,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对肾脏病人的基本要求,aHUS患者也应认真遵循,包括低盐饮食、将血压控制良好、预防感染等。
HUS本就有一些继发性因素,同样可能诱使aHUS复发,其中最主要因素就是感染,如呼吸道、肠道感染等。在冷热交替季节、流感发作等时期,家长尤其要做好对患儿的防护,尽量避免感冒发热等情况。现在正值新冠“二阳”流行中,熊教授提醒广大aHUS患儿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出门带好口罩、回家后做好消毒,尽量避免感染新冠。其他诱发因素还包括过敏等,要让孩子远离这些情况。
在用药上,一定要遵从医嘱,不能擅自减药或增药,并坚持复查。熊教授团队发现,一些病人或患儿家长因为症状暂时缓解,有松懈思想,不坚持用药,并且不再复查,这是非常危险的。
疾病随时可能复发,而且治疗方案也会随着临床指标的变化作相应调整。熊教授建议,初次治疗后,应该在2-4周左右回医院检查一次,随着病情稳定,检查间隔可以延长,但最长不宜超过三个月,更不能擅自停药,那相当于身体随时埋藏着一颗“炸弹”。
另一方面,熊祖应教授特别强调,病人既不能随意停药减药,也不能乱吃药:“有的病人喜欢吃一些来历不明的药物,听信一些‘秘方’‘偏方’,很可能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熊教授指出,乱吃药同样很有可能导致aHUS复发,得不偿失,因此任何用药方案的变化,都要与医生及时沟通,得到主治医生的允许方可使用,防止“祸从口入”。
期待疾病认知、保障不断进步
目前国内外对aHUS的重视程度日益加深,诊疗规范不断更新,但熊祖应教授结合病例指出,我们仍未完全了解这一疾病的病因、筛查手段及疾病分类,在临床诊治中对疑似aHUS病人还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在探究疾病真相的路上,仍需努力前行。
针对国内aHUS诊治水平的提升,熊祖应教授认为仍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在广大基层医院,仍有许多医生对这一疾病非常陌生,初步怀疑aHUS只需看符合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损害三联征即可,掌握这一点就基本能够让病人尽快得到准确救治,避免悲剧出现。
而要进一步鉴别诊断aHUS和其他TMA,可能需要一系列包括基因检测、ADAMST13酶活性和多种补体因子检测等,这方面的检测、筛查及转诊体系,需要不断普及和完善。
同时,提升公众对aHUS等罕见病的认知也十分重要,家长是照护孩子的第一责任人,如果能了解一些有关这些疾病的基础知识,对潜在aHUS患者早发现、早诊治无疑极为重要。
对如今有药可医的aHUS群体来说,走向康复关键环节还是用药保障问题。熊祖应教授不无遗憾地谈到,曾有一位成年aHUS患者在使用依库珠单抗后,肾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但因为费用负担,当时还只能从境外带药,只用了三次,因费用问题不得不停药,走向透析阶段,坚持5年多,最终不幸离世。
可喜的是,该药物在国内上市以来价格有一定下调,体现了推进药物可及性。对罕见病用药保障而言,需要医保、企业、社会保险、公益慈善力量等多方参与,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才能让药物的可及不再是梦想。这一保障体系正在我国各地不断探索建设中,多款罕见病用药也被纳入了国家医保目录,熊祖应教授期待,aHUS的治疗药物也能得到更充分保障。
“这些年随着医学水平的提升,许多疑难疾病从完全未知、束手无策变得可诊可治,”熊祖应教授展望指出,“aHUS也经历了这一过程,现在我们能够及时诊断、有药可医。期待未来在各方支持下,患者不再为用药发愁,原本预后较差的这一疾病,就能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对患者的生活及寿命不会有太大影响。”
熊祖应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博导、博士后合作导师
北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医学中心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中国预防医学专业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
中国医师学会循证医学委员会肾脏病分会委员
广东省肾脏病学会委员 
广东省肾脏病医师学会和血液净化学会常委
深圳市肾脏病学会副主任委员
图片
图片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在中文中常称作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属于全身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消耗性血小板减少以及急性肾衰竭为特点,是一种急性、危重性疾病,预后差,急性期病死率高,许多患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需要长期肾脏透析治疗。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常见于儿童,也可发生于成人有研究报道成人发病率约为0.2/10万,儿童发病率约为0.33/10万,儿童期罹患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男女没有差异,成人期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该病是儿童期急性肾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