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炅强行煽情救不了《向往的生活》,这一次也不过是临死前的挣扎

最近几日,喜喜把《向往的生活》第七季仔细看了一次。
这档去年豆瓣评分掉至5.8分的国牌老综艺,如今评分又回到了7.5分以上。
看来观众很满意这一季所呈现的内容和格调。
图片
图源|豆瓣
节目组大刀阔斧砍掉了大多数环节,蘑菇屋也只剩下了何黄二老。
屋顶是破的,房子是旧的,鸡鸭是现成送的。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节目看起来在回归初心,实际全是摆烂和偷懒
一切看起来就好像回到了从前,但一切早已回不到从前。
时光从罅隙间不断溜走,黄磊干活开始吃力,何炅眼睛昏花,穿针都是难事。
在这样的氛围之下,第七季《向往的生活》缓缓拉开帷幕。
在这种伤感情绪铺垫下,网友又怎么舍得给这两位“空巢老人”差评。
很多人都说这一季《向往的生活》变好看了。
这一点喜喜承认,但这并不代表节目的质量提升。
生活的僵化依然存在,只是被告别的氛围淡化。
无论是节目组还是何老师,其实都在有意无意引导剧情走向煽情。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刻意的煽情,本质上就是在榨取观众的情怀。
对于节目存在的固有问题,视而不见,避之不谈。
他们大概想着,反正都是最后一季了,还折腾这些干什么。
即便偷懒了,观众也不会说什么。
01
喜喜并非空口白舌说节目组偷懒。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其中差别有多大。
《向往的生活》第一季讲究的是绝对真实和相对真实的结合。
绝对真实是指固定嘉宾与周围人事物发生的自然反应,一切都是嘉宾的主观意识为准,节目组从来不干涉。
相对真实是指,节目中呈现的绝大多数是自然发生的事件,都是节目组提前测试过的。
图片
图源|《冷眼看电视》
录制之前,节目组把蘑菇屋附近的住户都做了背书,家里有几口人,做什么工作,几点下班,有没有小孩……
王中磊在山上所采的蘑菇,也是节目组提前一天在山里洒水后的成果。
洒水能不能长出蘑菇,节目组也要提前做测试。
图片
图源|《冷眼看电视》
在当时的环境里,大菜能否做出来,节目组也提前做测试。
甚至连他们睡觉用的热炕,节目组也做了测试。
图片
图源|《冷眼看电视》
对于观众而言自然发生的事情,很多其实都是节目组提前做好了功课。
节目中所呈现的岁月静好,其实都是节目组在负重而行。
这也就是为什么过去这么久,第一季节目依然能被大家喜欢的原因。
除此之外,前几季节目也都是紧紧围绕着主题来展开。
图片
图源|《冷眼看电视》
每一期的嘉宾都有自己的故事,都能呈现出一个完美的单集情景喜剧。
套路看似常规,但讲出的故事大为不同,这也就极力保证了节目的趣味性。
在这个虚构的《向往的生活》里,台前幕后所有人都在为之努力,力求让观众舒服。
02
《向往的生活》是什么时候开始让观众不舒服的?
豆瓣评分虽然无法保证绝对公正,但也体现了大部分观众的态度。
从第三季到第六季,节目口碑与评分持续下滑。
也就是说,大部分观众从第三季开始对《向往的生活》就有了意见。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第三季与前两季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固定嘉宾从刘宪华变成了彭昱畅、张子枫。
节目组当时选择刘宪华,是看中他随时随地可以“发疯”的潜质。
用王征宇的话来说就是:“我长得好看,我有才华,但我是精神病”。
图片
图源|《冷眼看电视》
刘宪华虽然聒噪,幼稚。
但也保证了节目的看点,他能跟嘉宾产生各色火花。
彭昱畅和张子枫显然没有这个艺能感。
彭昱畅还能放飞自我,跟狗玩得欢乐。
张子枫只会安安静静喝奶傻笑。
张艺兴更是一言难尽,放不下的身段,融入不了的蘑菇屋。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张艺兴加入这个大家庭之后,网友对于这三位的不满逐渐达到了顶峰。
饭圈行为开始冲击节目,流量高涨的同时,口碑反噬也在增强。
“无聊”是观众对于他们三位的固定形容词。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有多无聊,大家看第六季节目就知道。
当然,把节目口碑下降全然归结于三位嘉宾身上,很明显有失公允。
他们也只是节目最简单明显的一环,真正出现问题的还是节目组。
03
喜喜有一个很明显地感觉,节目组飘了。
节目备受追捧,大量的广告涌入。
赞助商塞满每个角落,何老师时不时就要植入一波。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当年简单但又充满烟火气的砖头灶台,后来变成了集成灶。
田园化小村成了商业化旅游景点。
黄老师因为一小罐煤气,拿着拖鞋向节目组讨说法的画面,再也看不到。
在一档回归田园的节目里,广告满天飞,也不知道王征宇是咋想的。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官博
财大气粗的节目组,估计也不想像第一季那样辛苦做节目。
于是他们开始了偷懒。
取消掉了点菜环节。
甚至连节目的立足之本也逐渐舍弃。
曾经的“自力更生”,如今变成了厚脸皮索取。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以前要23颗玉米才能换来一罐的冰可乐,如今只需要几句话。
陈赫想要吃佛跳墙,几千颗玉米耗光了大家的体力,也让几人享受到了食物带来的满足感。
佛跳墙他们当然吃过,但他们绝对没有体验过在这种情绪下吃佛跳墙。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这种满足感,是后面几季节目,无论嘉宾怎么夸赞,怎么形容,都难以企及的真实感。
只可惜,节目组放弃了这么好的一条故事线。
随随便便请来一堆艺人专门种树。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官博
官博下场介入龚俊粉丝与彩灯之争,直言观众无知。
杨颖陷入假吃争议,官博大放厥词,吐槽观众疯了,不知道观众咋想的。
这种奇葩之举,当真是印证了节目组目中无人。
04
除此之外,节目组与固定嘉宾之间的关系,飞行嘉宾的邀请,以及节目剪辑都是问题。
先来说节目组与固定嘉宾之间的问题。
一开始节目组很明显想要给蘑菇屋打造一个严峻生存环境,衣食住行全靠自己。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黄磊给第一季下节目下的定义就是自力更生、自给自足、只要能够吃饱穿暖就行。
大华把一块块砖头背到院子里,黄磊亲自搭建不同功能的灶台。
想要食材,必须要跟节目组用玉米交换。
节目组漫天要价,何黄二老想尽办法讨价还价。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黄磊虽然能压制节目组,但节目组也有自己的底线在。
双方有来有往,观众看得也乐呵。
可越往后,节目组对于这几位固定嘉宾的态度也就越迁就。
希希更是无底线满足了何黄二老的要求。
眼看着做饭买菜不用付出体力劳动了,这几位也就完全放飞自我,直到最后开会摆烂,把所有效果都交给后期去做。
这一点其实国内大多数真人秀都会这样,说实话这样半推半就的形式真不好看。
要么就像当年的《西游奇遇记》,全程严苛到底。
要么就像《偶像来了》,全程财大气粗,明星只需要安心享受。
说完固定嘉宾,再说说飞行嘉宾。
至于飞行嘉宾的问题,黄磊可能比观众更有意见。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我没必要跟不熟的人瞎扯,给这么些人做饭累死我老人家了”
做不完的饭,认不全的嘉宾。
这些对于何黄二老都是消耗,对节目更是如此。
最后再来说一说剪辑问题。
以前的内容完整且逻辑准确,主要精华全都放在了正片中。
后来的内容被拆得四分五裂,加更版、精华版、老友记、纯享版。
层出不穷的套路,削弱了正片的质量,很多剧情看得观众莫名其妙。
属实是本末倒置。
图片
图源|《向往的生活》
总结来说,就是整个节目逐渐背离的初衷。
把观众的向往逐渐打造成了明星的向往。
继而引发了节目僵化失活的问题。
节目还没播,大家就知道了固定流程。
跟何老师拥抱,跟黄老师打招呼,有活干的时候抢着干活。
晚上吃一顿大餐,夸夸黄老师的手艺,聊点有得没的,第二天说再见。
他们似乎忘了,慢综艺只是一种说法,而慢综艺最大的特点就是要动起来。
当节目组把明星的感受,放在观众感受之前的时候,这档节目就已经走向衰亡了。
第七季看似鲜活了起来,实际也不过是临死前的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