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0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璀璨闽东 魅力非遗

图片
闽东——福建省宁德市,是中央红军长征前全国主要革命根据地之一、全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世界木拱廊桥之乡......红色文化、畲族文化、廊桥文化、海洋文化、信俗文化等在此交融荟萃,绽放出璀璨之光。
截至目前,宁德市已拥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4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55个中国传统村落;4个世界级非遗项目、2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12处29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美丽山海间、在古韵街巷里,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孕育出了多元的非遗瑰宝。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绵延传承的生动见证,为了让非遗“活化石”在新时代闪耀新光芒,真正融入现代生活,宁德市多举并措,积极推进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
在今年6月10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宁德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安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福安市委宣传部、福安市文体和旅游局承办的“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闽东非遗文化周”即将于宁德市福安市坦洋村拉开帷幕。现场将有精彩非遗技艺和特色非遗产品齐亮相,以“文化大餐”让群众乐享“精神盛宴”,一起来感受闽东多彩非遗的魅力吧。
福安市·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
中国红茶之都福建福安的“坦洋工夫”茶创制于1851年。1915年夺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跻身世界名茶行列,享誉全球。随着坦洋工夫红茶远销海内外商贸往来日渐频繁,坦洋村成了闽东茶叶集散地。
2022年11月29日,在摩洛哥王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通过评审,包含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我国第43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同时坦洋工夫茶也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
图片
柘荣县·中国剪纸(柘荣剪纸)
流传于福建省柘荣县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具有广泛扎实的群众基础。它既保留了原始艺术淳朴、粗拙、刚健、浑厚的特征,又具有细腻、古雅、秀丽、柔美的艺术风格,同时还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民间风貌,是研究中国南方剪纸历史和艺术的重要参考资料。
柘荣剪纸以剪为主,用具十分简单,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个织篓即可创制作品。柘荣地区传统民俗活动长期传承不衰,其中积淀了许多古老的审美观念和思维方式。柘荣剪纸作品鲜明地透露出这些古代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柘荣剪纸在当地城乡广为流传,既是男婚女嫁、生日寿诞、婴儿满月等民俗活动中常用的装饰品,又是家居装饰、旅游纪念和收藏馈赠的佳品,向为海内外各界所喜爱。
2009年,“柘荣剪纸”与全国各地剪纸项目组成的“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蕉城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蕉城区漳湾镇依山面海,历史悠久,蕴有丰富的历史、人文和传统手工技艺积淀,“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这一民间绝活就保留在这里。自古以来,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就广泛应用于远洋货船、渔船、战船和外交使船,特别是宋元时期在“海上丝绸之路”的福建远洋货船和明代郑和七下西洋的船队都完整采用该项技艺,其在东西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18世纪后期,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传到西方,成为现代船舶设计中的重要结构形式,大大提高了航海安全性,至今仍普遍应用在现代船舶制造上,有力地推进了全球远洋航海业的发展。
2010年,“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寿宁县、屏南县·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
木拱桥营造技艺是采用原木材料,使用传统木建筑工具及手工技法,运用“编木”等核心技术,以榫卯连接并构筑成极其稳固的拱架桥梁技艺体系。木拱桥的建造工作由一名木匠师傅指挥,其他木匠操作来完成。木匠的建造工艺按照严格的程序,通过师傅对学徒的口传心授或是作为家族手艺而代代相传。这些家族在木拱桥的修造、维护和保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传统工艺的载体,木拱桥既是传播工具,也是传播场所。它们是当地居民重要的聚集场所,人们在木拱桥上交流信息、开展娱乐活动、举行祭拜仪式,从而加深了感情,凸显了文化特征。2009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福鼎市·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福鼎白茶制作技艺)
福鼎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处于闽浙交界地区,其独特的海拔、地势、土壤和气候环境,具有适宜白茶生产的自然条件。
福鼎太姥山是白茶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唐陆羽《茶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专家认为即福鼎太姥山。清周亮工在《闽小记》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成尤以鸿雪洞为最。”说明福鼎白茶的出现历史相当久远。据记载,1857年,福鼎点头柏柳的陈焕、张吓钦移植家中繁殖,清代光绪元年(1875)由周开陈再移植、传播到黄岗,制造白茶的历史由福鼎开始。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不炒不揉,文火足干,仅采用传统的萎凋、干燥两道制茶工序,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中活性酶和多酚类物质,其外形芽头肥壮、满披白毫、如银似雪,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福鼎白茶的制品主要有白毫银针、白牡丹、贡眉(寿眉)以及新研制的工艺白茶等品类。
2022年,包含福鼎白茶制作技艺在内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图片
福安市·畲族武术(福安金斗洋畲族拳)
福安金斗洋畲族拳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南少林武功中的一个流派,融畲族传统功夫和少林武功于一炉,衍化出这种技击和健身价值强、具有独特风格的“畲族拳”。它具有南拳步稳势烈,发力短猛,擅用手法,防守门户严谨,进攻多用指法、掌法的特点,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形威、力猛、马实、手狠。畲族拳中一疾、二硬、三力的特点被誉为“三绝”。2017年,福安金斗洋畲族拳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片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福建频道
编辑:卓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