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陆元九:忙得就像陀螺一样的他停止了旋转

据媒体报道,“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自动控制、陀螺及惯性导航技术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顾问陆元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6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3岁。
图片
陆元九,1920年1月出生在安徽省来安县一个教员家庭。1931年,进入安徽省立第八中学读初中,在初中毕业后,考取了江苏省立南京中学。当日寇把军舰横在长江江面上炫耀武力,陆元九多次参加游行请愿。
1937年,陆元九刚刚报名参加高考,就传来“七七事变”爆发的消息。从南京迁往重庆的中央大学向陆元九发来了入学通知书。陆元九逆江而上,成为中国本土第一批航空技术大学生。
毕业后,陆元九留校任助教。20世纪40年代中期,他又考取公费留学生,被分配进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师从有着“世界惯性导航技术之父”之称的德雷伯教授,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
彼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自动控制技术迅速发展,惯性技术已在航空和地地导弹上崭露头角。
1949年,他博士毕业,即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但他想回国了!
他从事的研究属于重要机密,非常敏感,美国有关当局不可能允许他回国。为了能够回到祖国,他在1950年退出了科研小组,转到一个涉密级别较低的实验室工作。不料,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回国,他忍痛离开了实验室,到福特汽车公司去从事敏感度不高的民用科技研究。此间,陆元九参加了多项先进科技项目的探索,其中包括世界上第一辆气垫车。1956年,他历经重重阻挠回到祖国。
我们这一代人在炮火中求学,在荆棘里拓荒,就是要把毕生最宝贵的年华奉献给国家和民族。”陆元九说。
回国之初,时值中科院筹建自动化研究所,陆元九由于研究专长被分配到该所,先后担任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和副所长,参加研究所筹建和惯性导航技术的研究开发,为我国自动化科学技术起步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1958年,陆元九积极响应“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号召,并提出:要进行人造卫星自动控制的研究,而且要用控制手段回收它。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提出“回收卫星”的概念。
与此同时,我国第一个探空火箭仪器舱模型也在陆元九和同事们的手中,组装出来了。1964年,陆元九的著作《陀螺及惯性导航原理(上册)》出版。这本书是我国惯性技术方面最早的专著之一,对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此之后,我国第一台大型精密离心机也在他的主持下诞生。工作中,他反复叮嘱大家:“如果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如果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
陆元九个性直,“本质特征就是‘要求严’”。这种严格来自对航天产品的负责,“上天产品,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及格了还要评好坏。
陆元九一生简朴,从美国带回的袜子一直穿了半个世纪,但后来,他捐出自己的大笔积蓄,资助科学研究。
在他九十华诞之际,他的学生们发来贺信,写道:“尽管我们现在都已年过古稀,但我们多想再在教室里听您讲述各种‘原理’。”
陀螺的特性是转得越快,就越稳定,陀螺仪就是根据这个特性制成的。它是惯性导航的核心部件,战略导弹和运载火箭一般都使用惯性制导方式。专门研究陀螺仪的陆元九曾这样说起他的工作繁忙程度:“那时候忙得就像陀螺一样。”如今,这只旋转了一辈子的“陀螺”停止了旋转。
据《人民周刊》(陆元九:祖国永远是我的挚爱),《中关村特楼》等综合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