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与孩子心灵相通才能产生共鸣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6日讯(记者叶飞艳通讯员张泽文)6月5日至6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郑春华开启武汉校园行活动。受武汉市新华书店和湖北教育出版社的联合邀请,郑春华相继走进武汉市中法友谊小学、蔡甸区第五小学、江夏区东湖路小学、江夏区纸坊第三小学,以“读一本书就是种一棵树”为主题与小学生进行阅读分享,引导孩子们爱上阅读。
郑春华4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低幼儿童文学写作,她创作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成为中国原创儿童文学经典的代表作品之一,同名动画片风靡全国,温暖了一代代人的童年。她还创作过《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非常小子马鸣加》《小饼干和围裙妈妈》《奇妙学校》等系列儿童文学作品,用充满童趣的笔触,关注着低幼儿的需要与他们思考世界的方式。6月5日,郑春华在接受长江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遵循孩子的思维轨迹,与孩子心灵相通了,才能和他们产生共鸣。
亲子共读激活孩子的丰富情感
图片
郑春华(中)蔡甸区第五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
谈及《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缘何能畅销30多年至今仍热度不减,郑春华表示,作品传达的是亲情和爱这一永恒的主题。不管社会如何发展,科技如何发达,人类对于亲情和爱的追求是永远不可能被替代的。另一方面,孩子在看这个作品的时候,其实是满足他生活当中的缺失,这是对孩子的心灵陪伴,也有积极的意义。
“成人不应忽略孩子丰富的情感世界。”郑春华说,阅读就是一个打开孩子想象空间、激活丰富情感体验的很好方法。她认为,尤其要注意用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进行亲子共读。给孩子们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并将阅读的重点放在让孩子全身心体验作品的艺术魅力上,让他们感受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人为增加“写读后感”“认字”等诸多指标上,“逼”着孩子去阅读。
郑春华表示,亲子共读时,孩子不仅仅是在看书读故事,更是对家长的声音、陪伴的依恋,在温暖的氛围里获得幸福感,从而进一步加深了亲子情感的紧密联系。除了增加亲子共读的机会外,她也强调边阅读边探讨。“家长和孩子就各自阅读的想法和观点进行平等探讨,能让孩子自由表达,享受阅读的乐趣,也能家长深入了解孩子的思维方式。无论阅读还是讨论,都要以孩子为本,倾听孩子的心声,进而走进他们的内心。”
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体验和灵感
图片
郑春华走进武汉市中法友谊小学。
“写作源于生活。”郑春华表示,除了阅读,要想写好一个故事,还要学会捕捉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让小事也能变成趣事。她一贯关注现实生活,所有的作品都是从现实中获得的体验和灵感。生活的观察和思考积累到一定程度,不经意地触发,写作就是自然而来的事。
郑春华写作内容广泛,屡屡突破自己的舒适圈,去挑战新的题材,又屡屡敏锐捕捉现实生活与儿童成长环境的新变化。她创作的“小露珠系列”,聚焦社会中容易被人忽略的父母离异、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失亲男孩等儿童群体,用关爱孩子生命的温暖的笔触呈现出他们的生活状态;“了不起的职业系列”则将笔触对准邮递员、便利店营业员等平凡岗位,让孩子认识到不同岗位的价值,热爱每一个工作的普通人;“李大猫小传”又触及饲养宠物的家庭中,人与动物之间的故事;还有关注老年人的《爸爸的爸爸是爷爷》《我爷爷我奶奶》等作品,让读者感受到不一样的亲子关系。
郑春华2022年出版的《棒棒小五班》,与其多年前出版的《紫罗兰幼儿园》《贝加的樱桃班》构成了以幼儿生活为题材创作的“成长三部曲”。她以童真的笔触,带孩子探索更大的世界,感受真挚的情感。郑春华介绍,创作这些作品时,自己都要去幼儿园、托儿所体验生活。写《棒棒小五班》时,她在上海一家托儿所待了半年时间,和孩子们一起生活、一起游戏。“我的作品是写给孩子看的,就要熟悉现在孩子的口语,熟悉现在孩子的兴趣,必须去体验。”
幼儿世界宛如一个独立星球
在郑春华看来,当前,中国的低幼儿童文学关注的人很少,写的人更少,靠近孩子、贴近孩子实际现实生活的作品少之又少。
对于儿童世界,郑春华有种天然的好奇心,吸引她不断探索。她善于发现属于儿童的喜怒哀乐,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关注他们的心理问题和成长疑惑。“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只要作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反映他们的想法,抓住他们的兴趣,就自然会得到他们的喜欢。”
“幼儿的世界宛如一个独立星球,有自己的语言和逻辑,要深度地去了解他,遵循他们的思维轨迹,才能和他们心灵相通。”郑春华说,“我好像在探索一个星球一样去写他们的故事,并从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
【编辑:丁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