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浪姐的滤镜快要碎了…

想问,还有谁没被《浪姐4》的舞台给创死……
本季舞台概念主打一个“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
管你什么曲风,统统安排水舞台
水有多深?龚琳娜直接上演“小盒淌水”:
图片
二公的《带我去找夜生活》则上了床垫大招。
高跟鞋+软床垫……Katy Perry来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最终效果也不尽人意,乱到我不认直视。
图片
舞台创意匪夷所思,姐姐表现乏善可陈。
让人忍不住想问:
《浪姐》最吸引人的,还是姐姐吗?
图片
《浪姐》和女团选秀有什么区别?
此前,院长还能笃定地说:拜托,那可是姐姐!
第一季,宁静开场一句“还要介绍我是谁,我几十年白干了呗”,就奠定了整个节目的基调。
图片
姐姐们不仅是表演者与选手,还是主动的、强势的创作者
很多舞台,都能看到她们善用自己多年的演艺经验,提出别具一格的创意。
比如,《梦中人》之所以出圈,少不了刘恋作为广告人的创意、独立音乐人的品味,也缺不了薛凯琪对细节的把控,对表演的直觉。
图片
节目也给足了姐姐们展现个性,表达自我的空间。
这是姐姐们能力和魅力的体现,亦是这个ip的一大看点。
从选曲、开会、练习室到彩排,一系列完整的真人秀内容,都体现出两人的专业与创意。
图片
图片
大到正式舞台,小到返场拉票表演,姐姐们都深思熟虑,想着如何出彩甚至奠定胜局。
姐姐们的专注和专业,甚至让工作人员都倍感压力,也因此诞生了很多名场景。
永远记得舞台总监阿kenn在宁静面前突然崩溃,猛男落泪的一幕……
图片
姐姐们和节目组谈判,也是观众喜闻乐见的环节。
比如,郑秀妍为了16个伴舞,用中文与阿kenn(又是你!)霸气交涉,女王气势尽显:
图片
虽然拉扯半天,节目组只扣扣嗖嗖给了10个伴舞。
但郑秀妍的女团出身标签更为强化,让人相信她总能在舞台上化腐朽为神奇。
图片
反观《浪4》,经费一整个暴涨——
无需谈判,节目组主动给上两位数伴舞。
刘逸云的《problem》舞台,伴舞甚至多达60个。
图片
但值得注意的是,舞台经费升级伴随的是真人秀内容缺失。常常一两期看下来,都看不到姐姐们的主导性与参与度。
直白点说,“姐味”变淡了。
当刘惜君组排好了舞,突然被告知要全程在床垫上表演时,大家只是被动地接受,重新练舞。
没有看到她们与节目组之间的协商拉扯,对舞台提出不同见解,争取更好更稳妥的表演方式。
图片
哪怕是齐舞段落到地面上跳呢?
是姐姐们不知道床垫舞台很离谱吗?
院长相信,姐姐们肯定是有想法的,也有能力让舞台更出色。
比如《花海》中龚琳娜的那段吟唱,美依礼芽的舞蹈,都是极具个人特色的华彩部分。
图片
但真人秀的最终呈现,别说舞台想法了,甚至很少看到姐姐们的日常交流。
……似乎只有龚琳娜在顽强地扛起这个家。
《花海》前,她与美依礼芽的一段聊天,升华了两人的情谊。
让我们感慨,即使是实力派艺术家也会有容貌焦虑,而真挚的女性友谊又能够跨越国界与语言,产生共鸣,传递力量。
图片
温情脉脉的场面具象化了“中日交流”这个词,丰富了舞台表演的层次,达到了真正的“人歌和一”,也应和了这个ip的女性视角。
可惜的是,这样的片段在《浪4》里出现得太少了。
图片
展现姐姐们独特个性的真人秀内容大幅缩减,那我们尊贵的VIP能看到什么新东西呢?
科科,竟然是一堆刻意引发争议的赛制
图片
比如小考淘汰二选一
一公人气投票中,陈意涵排名28,许靖韵29,完全可以按照排名淘汰掉许靖韵。
节目组偏偏安排了个小考,让两人进行唱跳pk,再让同组姐姐决定她们的去留。
折腾了这么久,结果还是许靖韵被淘汰……剧本意味似乎有点明显。
甜心
图片
节目热度有了,火力与骂声却转移到了姐姐们身上。
本来可以直接晋级的陈意涵被骂实力不行,而给她投票的姐姐们则被指责为“抱团”。
不止小考这件事,每期节目播出后,总会有一大波争议冲上热搜,姐姐们轮流站岗挨骂。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公之后,有个#花海居然输了#的热搜,说谢娜组的《龙拳》赢得不体面。
谢娜本身路人缘就差,这下更是被骂到怀疑人生,最新四公已经心态大崩。
图片
但实际上,她们一个是五人舞台,一个是二人舞台,不存在竞争关系,票数也不好直接比较。
院长吃完一圈瓜只觉得,不愧是《浪姐》——
突出竞技抓马,不顾姐姐“死活”的问题一直存在。
相比《披荆斩棘的哥哥》一口气出道17人的松弛氛围,姐姐们遭受的考验明显严苛太多。
图片
本该被展示的阅历与多样女性魅力,也逐渐在残酷的赛制中被抛到脑后,忘了初心。
作为参与者的姐姐们,有着最直接的感受——
谭维维就说过,《山海》的真人秀内容不如她的预期。
图片
谭维维与王心凌,一个像山般内敛,一个如海般包容。
不习惯肢体接触的两人被《梦中人》舞台所触动,拉着手上场,结束后,谭维维还哭着对王心凌说到:
“谢谢你,你让我看到了内心柔软的那一面。”
不止是音乐理念的碰撞,也是山与海之间小心翼翼又温柔的融合。
但播出正片却让“山海”的概念成为泛泛之谈,仿佛一个纯纯的音综pk,光有“炸裂”的那面。
图片
甚至是节目组自身,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第四季换了任洋导演
他说自己做的是个新节目,旨在弱化竞技,强调文化融合。
图片
Emmm……好优美的中国话,不看正片我差点就信了!
这档所谓的“新节目”呈现了什么?
该有的竞技元素一点没少,却一边说着不是续集,一边蹭《浪姐》ip。
图片
从“浪姐”到“乘风”,兜兜转转还是“重竞技,女团化”的局面,让人不禁思考——
全女综艺到底该怎么做?
唱跳、保养好、竞技与“撕逼”,是大众唯一关注点吗?
图片
前阵子看到网友说:
“想不到除了唱歌跳舞外,能有什么办法把姐姐们聚在一起。”
图片
这才发现,不是女性综艺难做,而是我们对女性、女综的想象力太过局限。
自打《浪姐》火了后,更难跳脱出“女性综艺=唱跳比拼”的思维定式。
除开《浪姐》,再来看看国综里有限的几个女性综艺,也总是脱离不了情感维度。
比如四位“毒舌姐姐”——杨天真、杨笠、易立竞、傅首尔的《展开说说》
节目场景就是一间小屋,有种浓浓的闺蜜茶话会感。
但节目几经更名,则让大家意识到,原来不是什么都可以说的
图片
不知道是原本谈吐就有保留,还是节目呈现有所改动,最终播出的节目内容显得不咸不淡,犀利程度还不如许多素人博主的观点。
这也使得节目很难出圈,或引发深入思考。
图片
同类型的还有女性脱口秀综艺《听姐说》,也大多围绕情感展开。
但让人笑都难,更别指望能听到锐利的女性表达了。
图片
还有一些全女综艺,依附于姐姐们本身的友情——
《我们是真正的朋友》,让大S、小S、阿雅、范晓萱这四个有着二十多年交情的真朋友一起出游,整体呈现欢脱又温馨。
图片
以及《浪姐3》的衍生综艺——《乐队的海边》
请来几位姐姐组成乐队Line,经营一家音乐餐厅,定格了一个夏天的美好。
图片
这些可遇不可求的“熟人局”形成了一个更私人的情感领域,受众面并不广。
好在,随着“女性综艺”越来越流行,院长也看到了一点新意与破圈的可能。
比如最近的《女子推理社》,让6名女嘉宾融入1:1打造的职场环境中,带来沉浸式、连续剧式的推理真人秀
虽然前期节奏慢到让人难以入戏,插科打诨的元素过多让案件氛围感不足……
但亮点是它不再局限于情感,融入推理解谜的娱乐形式和有现实关联的社会议题。
图片
还在隐晦的细节里,将不为人知的女性情谊娓娓道来。
图片
同期《漂亮的战斗》也是类似想法,打出“女版跑男”的标签,主打户外游戏真人秀
不过第一期以“爱情”为主题,请来了一堆男嘉宾,让院长以为走错了地儿……
游戏项目也大多是别的综艺玩过的,吸引力不足,还热衷于上价值。
第四期才能算是真·全女综,后知后觉地让我感受到了常驻女嘉宾们的脑力与魅力。
图片
这两档新生“女综”还尚显稚嫩与不足,却让我们看到——
或许,我们最需要的是跳出两性视角,用一般向的眼光来做全女综艺。
就像做全男综艺的时候一样。
发现没?
从没有人特意设想,全男综艺该怎么做。
往往是先定了节目类型:竞技、美声、种地、戏剧、画画……再请来全男阵容即可。
不会宣传这是个全男综艺,因为结成“男人帮”“少年团”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图片
图片
上:《戏剧新生活》,下《种地吧!》
搞全女综艺不可以走类似思路吗?
当然可以。
隔壁韩综已经有了类似动作。
比如最近让院长疯狂上头的《火岛生存战》
将24名女性聚到孤岛上,参加残酷激烈的生存挑战。
图片
她们来自各行各业——消防员、警察、军人、运动员、特技演员……
姐姐们全程战力智力双双在线,一番血汗泪博弈狂飙,看得我全程嗷嗷叫。
图片
图片
你瞧,竞技生存类综艺不是男性专属,消防员也同样可以是酷飒的女性。
就像哥哥们的舞台从未被设限,姐姐们能呈现的绝不仅仅只有唱跳与美,她们有着强大而多样的力量。
撑起《浪姐》精神的绝对不是美,而是她们不可忽视的内在力量——
是阿朵那句“这是你的功课”,所折射出的豁达人生智慧:
图片
图片
是宁静几乎没出过外务,坚持练舞的勤奋与责任心:
图片
是蒋璐霞不顾伤势,一次次上演高难度动作的拼劲与韧劲:
图片
不提倡,太危险了​
她们本有着广阔的天地,也需要更多样的舞台,而不是被放入统一的模子里。
当然,我们不用担心一般向的综艺选题会抹去女性视角。
因为女性存在着,诉说着,便是一种视角。
比如《火岛生存战》强大又优秀的女性们,也会在职场中遇到困境与歧视:
图片
这档综艺也启发了我,与其让运动员姐姐费力不讨好地参加“浪姐”。
给她们办一个生存竞技类综艺,不是看点更多?还能促进退役运动员的再就业。
@芒果@鹅@爱奇艺@……
谁都行,快把这个节目做出来!院长协同秋瓷炫会对你一辈子好!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