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作文全7套详细解析,题目更简洁,时政素材比例大

图片
全七套作文综述
2023高考语文科目结束,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作文题目了。全国的作文题目共有7套,相比2022年减少了1套,因为浙江省今年的高考命题发生了重大变化,语数外三科也加入新课标1卷,不再采用自主命题。纵观全部7套作文题目,看完后最直接的感受:题目更简洁、内容更开放,更加注重价值观!对普通考生可以发挥的地方更多,可能还会逆袭出高分作文,对于平日里成绩不错的考生,要想稳操胜券,拉开分数有一定的难度。
三大特点:
2023高考作文特点之一:题目更简洁,理解难度有所降低。2022年全国甲卷以《红楼梦》中大观园情节为题,让很多考生理解题目都花了不少时间。今年的题目基本没有深奥的伏笔,都是立足学生生活,与日常息息相关。
特点之二:内容更加开放。从全国甲卷的“时间”,到全国乙卷的“独放&齐放”,到新课标1卷的“故事”,新课标2卷的“不被打扰”,上海卷的“好奇心”,天津卷的“读书”,北京卷的“续航”或“亮相”,几乎每一个作文题目都没有条条框框,非常适合学生的个性表达。
特点之三:更多时政元素,更加注重价值观。在作文题目中有的直接引用原著原文,如全国乙卷,有的体现相关系列讲话精神,如课标I卷中讲好中国故事、天津卷中的对联。这要求学生要紧扣时代脉搏,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来分别看看各套试卷的情况:
新课标1卷,在加入浙江省后,共有8个省使用,分别是:山东、广东、湖南、湖北、河北、江苏、福建、浙江,均为人口大省和经济发达地区。题目主题是:故事
图片
点评:这个题目开放性非常大,甚至对作文的文体都没有限定,可以记叙一个特别的故事,也可以对某类现象发布分析论证。但小编觉得,这个题目要得高分,一定要紧扣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这是整个材料的主旨。在当下,学生接触到的故事很多,从历史故事,到英雄故事,到现代社会的耳闻目睹感悟,都可以下笔,但是最后如果能引申到个人的命运可以通过一个好故事改变,国家形象可以通过好故事展现,呼应 “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讲话精神,则格局就打开了。
新课标2卷,适用辽宁、重庆、海南三省市,主题为:“安静一下不被打扰”。
图片
点评:这是一道典型的阅读写作题,同时也是密切贴近考生生活的题目。在现实生活中,高中生常常被认为是叛逆的年纪,容易有自己的情绪,渴望得到自己的空间。这个自己的空间是青少年独特的精神寄托所在,需要家长和社会进行正确的引导。自己的空间可以展示成长故事,也可以与师长父母对话倾诉心声,也可以反思如何引导青少年面对成长中的困惑。这也呼应:“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全国甲卷,使用云南、四川、广西、贵州、西藏,主题为“时间”。
图片
点评:随着碎片化时间的发掘,人们在掌控时间上常常会迷失自我,成为时间的仆人。作文题目重点在平衡“技术和时间”的关系,有人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制定任务清单、时间表来规划日程,有人受日程支配,变得刻板拘泥。结合高中生的学习生活,如何在知识获取的同时,可以做到张弛有道,适当放松,这也是对人生的思考,只要认准主题,基本不会言之无物。
全国乙卷,使用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山西、安徽、江西、河南12省区。
图片
点评: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这是今年3月针对国际关系的主旨讲话,如果熟悉时政的同学,这道题估计下笔如有神。表面看这是一道针对大国关系的论述,实际上蕴藏了当前国际形势下的中国智慧。中国坚持和平外交,坚持全球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能引导学生抒发树立正确价值观,爱国卫国。
天津卷:主题是“读书”
图片
对联中的“无字句处”指的是日常生活,讲的是要避免死读书,要在实践中消化吸收,要学用结合,通过行动提高自己改造世界的能力。因此青年人的责任和担当就跃然纸上了。属于日常模拟中可能会遇到的题目。
上海卷:主题是好奇心。
图片
上海卷每次的作文题目都非常特别,与2022年的题目异曲同工,如果把历次上海高考作文串联起来,就有一个清晰的脉络。本次的好奇心是探索世界的一个前提,但是光有好奇心肯定不够,还需要很多必备的品格和能力,这能激发学生围绕新时代人才培养,核心素养的养成等多方面结合,阐述自己的思辨能力与思考,引导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人生志向。
北京卷:主题是续航或亮相二选一。
图片
无论是续航还是亮相,考查的其实是发散思维,更加开放的角度。从传统意义的续航,到生命的续航,梦想的续航、时代的续航,从舞台演员的亮相,到中国航天员的亮相,到中国魅力在世界舞台的亮相。只要由小极大,最后从个人放射到时代和国家,立意就高了。
未来命题趋势
综合今年的高考作文命题的变化看,时代特色越来越明显,与国家的大政方针密切关联,与高中生日常生活密切关联。尤其重要的一点是,价值观建设和时政素材大比例地出现在作文中,也提醒学生朋友,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能死读书读死书,应该加强对社会热点,国家大事的关心,树立卫国爱国的价值观,这也是未来语文改革的方向,同时也回答了“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根本导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