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20年,埃尔多安给土耳其带来了什么?

图片
2023年5月28日,安卡拉,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总统府向支持者示意(视觉中国/图)
2023年5月28日,土耳其总统选举的第二轮计票结果显示,现任总统埃尔多安以52.14%的得票率,击败反对党候选人克勒奇达尔奥卢,连任土耳其总统。在半个月前的第一轮大选中,埃尔多安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同其他4个政党组成的“人民联盟”获得议会600个席位中的321席,占据议会多数。这意味着已经持续了20年的“埃尔多安时代”将在土耳其政治中再次延续。
从2003年第一次担任总理至今,埃尔多安领导土耳其这个中东大国已经有20年时间,可以说是继国父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之后,对这个国家影响最大的政治人物。
只不过,这是他多年来地位最不稳固的一次,也是最接近失败的一次。
埃尔多安的贡献
土耳其的前身是奥斯曼帝国,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六个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中,奥斯曼帝国是最后一个。在600年国祚的最后200年里,奥斯曼帝国和近代中国一样,在西方列强面前备尝屈辱。18世纪初,为了应对来自西方的压力,奥斯曼帝国开始了缓慢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放在能立竿见影的军事领域,从欧洲军校里出来的军官因此成了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斯曼帝国作为战败国被肢解,身为将军的穆斯塔法·凯末尔挽狂澜于既倒,领导了土耳其独立运动,放弃了帝国的其他部分,保住了土耳其本体,被尊称为“阿塔图尔克(国父)”。以凯末尔为首的高级军官认为,土耳其的落后与宗教信仰关联极深,因此建国后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政教分离,与传统切割:废除哈里发制度,关闭所有宗教法庭,下令禁止戴传统的土耳其礼拜帽,废除阿拉伯字母、创立新字母等。
由于军队是最先接触西方先进思想的群体之一,在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又居功至伟,因此土耳其军队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国家的精华,负有保卫世俗共和政体的崇高职责。在1960年至1997年间,土耳其军队发动了4次军事政变,这些政变不免对民主政治的平衡造成破坏,但在国际环境大背景下,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激进势力的崛起和宗教狂热。
然而到了2002年,伴随着宗教背景深厚的正义与发展党的上台,土耳其军方力量开始式微,让土耳其军队得以多次扮演监国角色的土壤逐渐退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执政的正义与发展党出现了一位明星般的领导人——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埃尔多安1954年2月生于土耳其黑海沿岸,是一名海岸防卫队成员的儿子。13岁时,他父亲决定搬家到伊斯坦布尔,以便让五个孩子能有更好的成长环境。年轻的埃尔多安曾卖柠檬水赚外快补贴家用,之后在伊斯坦布尔的马尔马拉大学取得管理学学位,当时他还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
1970至1980年代,埃尔多安活跃于宗教圈子,加入了埃尔巴坎领导的亲伊斯兰政党。随着该党越来越受欢迎,埃尔多安在1994年被选为伊斯坦布尔市长。
然而他的任期因为一件事戛然而止——他被指公开朗读民族主义诗歌煽动仇恨,因此一度被投入监狱,数月后才回归政坛——此时他的党派已因违反土耳其政府严厉的非宗教准则而被禁。
2001年,他与盟友居尔一起创立新党派。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AKP)赢得议会大多数,埃尔多安也在之后一年被任命为总理。时至今日,他仍然是AKP的党主席。
2003年,埃尔多安当选土耳其共和国第59任总理,并于2007年和2011年连任。在此期间他称得上治国有方,且深得民望,这为他在土耳其政坛纵横捭阖、睥睨群雄积累了极大本钱。
埃尔多安执政期间首先创造了土耳其经济的辉煌崛起。1999年和2001年土耳其连续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接近40%。埃尔多安担任总理后,土耳其的通货膨胀率被控制在5%左右,在近10年的时间里,GDP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3%,为仅次于中国的全球第二高增长率的国家;GDP总量翻了三倍,从2001年的1455亿美元升至2011年的7722亿美元,人均GDP从2001年的2100美元升到2011年的10444美元,即将跻身发达国家行列。仅这一点就足以让人刮目相看。
其次,埃尔多安结束了土耳其政坛的混乱局面。自1923年独立以来,土耳其政局跌宕起伏。在国父凯末尔在世的十余年间,土耳其在其强势手腕的引领下实行了党政合一的政体结构。1938年凯末尔去世后,大小党派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由于政党林立,加上军事政变频繁,土耳其独立后换了12个总统和38个总理,平均每届政府的任期只有两年多。而埃尔多安自2003年当选以来,他所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经历3次议会选举,一直牢牢把握着议会多数,单独执政,使得土耳其政坛出现了难得一见的长期稳定。
此外,埃尔多安也为土耳其赢得了不少国际声誉。他曾拒绝为美国攻打伊拉克提供便利,又因为不同意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关于加沙冲突的观点,于2009年的达沃斯论坛上拂袖而去。这些做法使得埃尔多安人气急升,2011年他访问埃及时,机场迎接的数千人高呼他的名字,举着印有他头像的大幅海报,在他走下舷梯的一刻,许多人失声痛哭,摄影记者的闪光灯将黑夜照得如白昼一般。201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在伊斯兰国家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显示,埃尔多安是最受尊敬的伊斯兰国家领导人。
在中东地区过去百年的历史上,政治统治模式主要有两种:世俗的开明专制和宗教原教旨主义。可以说埃尔多安克服了这两种模式各自的不足,摸索出了一种经济繁荣、以民主为底色、温和伊斯兰势力主导的全新政治模式,带领土耳其完成了从军事威权政治向伊斯兰政党主导的现代民主政治的过渡,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历史意义的成就。
图片
2023年5月14日,“民族联盟”阵营候选人凯末尔·克勒奇达尔奥卢和其夫人在土耳其安卡拉一处投票站投票(新华社/图)
事情开始起变化
2013年6月或许是埃尔多安执政时期的分水岭。当月,土耳其政府试图将伊斯坦布尔市中心一座公园改建为仿奥斯曼帝国时代的军营和大型商场,引发了静坐示威和警民冲突,导致几千人受伤,事情最终蔓延至全国,演变为埃尔多安自2003年上台以来最大的政治危机。这样一件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之所以能迅速发酵,是因为民众的不满已经不止于一项工程,而是对埃尔多安的执政风格积怨已久。
早年,埃尔多安已经表露出一定的宗教保守派倾向,但总体而言,他的立场仍算温和。上台之初,埃尔多安吸取此前多个宗教化政党接连遭禁的教训,奉行温和务实的政策,在宗教和世俗之间寻求平衡。
然而在土耳其,凯末尔当年推行的激进现代化举措影响的主要是城市人口,在土耳其亚洲部分的广大乡村,传统宗教教育是大部分人认知的底色,迎合这一部分人口,于公于私都更符合埃尔多安及其政党的利益。
2013年4月,土耳其航空公司开始规定空姐不准用鲜红色唇膏,只能用淡色唇膏。2013年5月24日,土耳其议会通过一项法案,规定在全国范围不准刊登有关酒的广告,电视、电影和光盘中不准出现鼓励饮酒的画面和情节,每天夜里10时到第二天早晨6时不准销售含酒精饮料。
这些背离世俗原则的举动,让土耳其主流社会忧心忡忡。紧接着,2014年Twitter上出现了大量埃尔多安及其家人、政府高官涉及贪腐的窃听录音,真假难辨,其中一段流传甚广:在这段长达11分钟的录音中,两名男子在商量如何通过几名商人将家中的资金转移。据称是埃尔多安的男子警告其子比拉尔事先藏匿好巨额资金,以防警察突袭搜查,据称是比拉尔的男子则说仍有约3000万欧元有待处理。
对于这段录音,埃尔多安坚称是伪造合成的,是无耻和奸诈的“剪接”,并就此屏蔽了Twitter,还威胁要封闭另外两大社交网站Facebook和YouTube。而对于民众要求彻查贪腐案的要求,埃尔多安一概无视,认定受贿案不过是“媒体和特殊利益集团”对土耳其日渐崛起的经济和政治影响力眼红,因而蓄意煽动动乱,从中获利。不仅如此,埃尔多安第二天就对参与腐败调查的警察打击报复,五百多人被解除或调离职务。
2015年底,又传出埃尔多安的儿子是伊斯兰国石油走私最大买家的新闻,埃尔多安同样矢口否认。至此,曾为土耳其政坛带来稳定的埃尔多安,自己成为一个不大稳定的因素。
政变、危机、勉强的胜利
2016年7月15日,土耳其发生未遂军事政变,叛军几乎捉住了当时在海滨度假村度假的埃尔多安,但是他最终被安全救出。埃尔多安以此为借口,在国内大肆搜捕,趁机排除异己,有160多家媒体和出版社被关闭,超过120名记者和媒体工作者被判入狱,超过10万名公务员在没有经过正当程序的情况下被立即解职或暂停履职,引发国际舆论争议。
流亡美国的土耳其伊斯兰运动领导人费图拉·居伦被认定是政变的主谋,埃尔多安要求美国引渡其回国,在遭到拒绝后,又逮捕了来自美国、在土耳其生活了二十多年的布伦森牧师来泄愤,这招致美国朝野的愤怒,作为特朗普核心支持者的保守派基督教团体,对于土耳其关押基督教教职人员更是不能忍,一直施压特朗普处理此事。与此同时,埃尔多安通过全民公投、修宪、改议会制为总统制等方式,不断强化个人权力,这些都引发了不少的负面舆论,并且让北约国家之一的土耳其和西方国家渐行渐远。
在国际关系上,埃尔多安一度四面出击,涉入过多的国际事务,试图重塑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怂恿中东难民越境,藉此勒索欧盟;调停俄乌冲突;反对瑞典芬兰加入北约。在军事上更是动作频频,为了打压库尔德族势力,土耳其军队不时越界进入叙利亚、伊拉克,攻击库德工人党军队。
在经济上,土耳其高度依赖外来资本,因此很容易受到国际经济波动的影响。根据世界银行截至2023年4月的数据,土耳其是世界第19大经济体,人均GDP为10661美元,等于说最近10年间原地踏步,而外债却已超过了GDP的一半。2021年以来,受国际环境的影响,土耳其通货膨胀一度飙升到85%的惊人水平,目前仍徘徊在50%左右。埃尔多安尚未能对当下的经济困境进行有效应对,本次大选的主要竞争对手也围绕这点不断警告选民:如果大家继续让埃尔多安执政,现在每公斤30里拉的洋葱将会涨到100里拉。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东部发生的毁灭性大地震,更是打断了土耳其的经济复苏进程。仅算经济账,土耳其受灾地区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约342亿美元,重建所需资金可能达到这个数字的几倍,而2022年土耳其的GDP也才9055亿美元。
然而即便有这么多的不利之处,埃尔多安仍赢得了选举——虽然赢得险象环生。
埃尔多安的基本盘依然稳固,过去20年他操弄的民族主义和宗教化举措,成功将此前被忽视的土耳其乡村民众动员起来,跟对手克勒奇达尔奥卢充满知识分子色彩的论述相比,埃尔多安的那一套更符合这些人的心理需要。所以即便是在2023年2月大地震的震中地区,埃尔多安的得票都大幅抛离了对手。然而伴随着土耳其经济和国际处境的恶化,埃尔多安很可能设法转嫁矛盾,未来在民族主义和宗教化的道路上或许会越走越远。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在民调中声望超过埃尔多安的伊斯坦布尔市长伊马莫格卢,在2022年12月被判诽谤公职人员罪,失去了参加本次大选的资格,此事被认为存在政治操作的嫌疑。
克勒奇达尔奥卢目前还没有承认落败,但显然大势已去,埃尔多安的新一个任期开始了,这是他个人的胜利,但对即将迎来建国100周年的土耳其来说,恐怕就未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