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这个不经意的小动作,可能让“口腔癌”找上你

无聊或者紧张时,有些人会习惯性咬嘴巴里的黏膜,感受黏膜被撕下来时的“爽感”。
图片
和皮肤一样,口腔黏膜是人体与外界各种有害因子直接接触的“第一道防线”。长期撕咬,可能有患上口腔癌的风险。
受访专家
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副主任 吴剑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口腔科主任医师 蒋灿华
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口腔外科主任 赵强
老咬腮帮子,易患口腔癌
吃东西时,有时吃得太快太着急,或者在吃饭时说话,注意力不集中,都会偶尔咬到牙齿旁边的腮帮子,这属于正常情况。
但如果长期、多次、高频率咬到腮帮子,就要考虑自己是不是有“咬颊症”。
什么是“咬颊症”?
咬颊症,是长期习惯性咬嚼口腔黏膜所致的口腔黏膜慢性病损。初起为不规则灰白色小斑片,轻微突起于黏膜表面,以后逐渐加重,病损区黏膜表面呈碎屑状,部分碎屑可撕掉,撕去后局部黏膜表面基本正常,无明显溃疡糜烂病损,患者可有粗糙感等轻度不适。
只是咬咬口腔黏膜,怎么会容易得癌?
事实上,人类口腔中,有超过700种的常驻细菌。仅有几毫米厚的口腔黏膜,发挥着免疫屏障作用。而口腔黏膜破损,会使口腔黏膜抗菌能力下降,增加感染几率。
反复咬同一个地方,很容易形成口腔溃疡,还可能导致相应部位口腔黏膜组织增生,严重时引发瘢痕、糜烂等,癌症风险也大大提高。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咬颊症案例
舌癌、脸颊癌、唇癌等,大部分起源于口腔黏膜病变。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肿瘤中心副主任吴剑指出,口腔内出现不正常颜色的斑块,是身体告知我们需要就医检查口腔癌的重要提醒。
因此,对于单个经久不愈(长达1~2月)、质地变硬、边缘增生隆起、疼痛明显的溃疡,应该及时就诊,排除癌变可能。
这些原因让你“被迫”咬颊
有些人明明已经很注意了,却总是不小心会咬到腮帮子。事实上,咬颊产生的原因有很多,牙齿形态、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都会让人不自觉咬到口腔黏膜。
图片
牙体破坏
牙齿折裂留下的残冠、牙齿磨耗后形成的尖锐边缘以及做工粗糙的假牙等,如不及时处置,有些就会如同尖利的刀片,持续割裂口腔黏膜,引起创伤性口腔黏膜溃疡。
有研究发现,1/5的口腔癌患者在癌变部位有尖锐的刺激因素。
牙齿缺失
牙齿脱落后长期不镶牙,口腔黏膜失去牙齿的支撑,会向内凹陷,镶上假牙后,适应过程中就会出现咬腮帮子的情况。
口腔修复体不合适
戴用了不良修复体或假牙的覆盖过小,会出现咬合紊乱,也易出现咬腮帮现象,不及时纠正咬合紊乱,会导致颞下颌关节出现问题,咬腮帮现象可能会加重。
图片
偏侧咀嚼或磨牙
有些人进食时,喜欢偏侧咀嚼,会使经常使用那一侧的脸颊肌肉更发达。久而久之,造成两边不对称,吃东西的时候就容易咬颊。
晚上睡觉磨牙紧咬牙时由于颊肌收缩,牙尖锐利边缘也会切割颊黏膜引起疼痛。
精神压力
有些人一紧张,习惯通过咬颊、咬唇、咬指甲等动作,来缓解焦虑。研究证明,焦虑、紧张、生活压力大等都可能是咬颊的诱因,并且在15~19岁青少年中高发。
5招保护口腔黏膜
黏膜的再生能力很强,被“磨”掉的黏膜上皮角化层,在不到6小时内就会长好。但再强的再生能力,也挡不住长期的“撕拉硬拽”。
进行口腔治疗
如果是因为牙齿形态或咬合状态不好,造成口腔黏膜受损,应及时寻求正规医疗手段帮助,如调磨口腔内锐利的残根、通过正畸治疗改善牙齿咬合等,防止慢性刺激诱发癌症。
图片
改变咀嚼习惯
长期偏侧咀嚼,可以在每次进食时细嚼慢咽,多关注自己的咀嚼方向,命令自己双侧交替咀嚼。
改善饮食习惯
长期高温和辛辣饮食会刺激损伤口腔黏膜,造成局部炎症,增加角质化和病毒感染的风险。
应少吃辛辣刺激性及高温食物,可适当多吃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锌、铁、维生素B、维生素E等。
保持口腔卫生
早晚正确刷牙,进食后及时用淡盐水漱口,也可用牙线清理牙缝食物残渣,定期到正规医院进行洗牙。
进行呼吸练习
当因为紧张想要咬颊的时候,不妨做一个呼吸练习,帮助你快速放松。
以舒适的姿势坐着或站着,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用鼻子慢慢吸气,感觉胃部和胸部上升,然后用嘴慢慢呼气,循环持续2~3分钟。▲
参考文献:
[1]王甲一,刘文钊,李晓英,李张维,曾昕.咬唇颊症2例[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27(06):681-682+685.
[2]林琳,段宁,王翔,宋月凤,王文梅.口腔黏膜常见疾病与心理因素的关系[J].口腔疾病防治,2019,27(04):236-240.
[3]舒蓉,陈方淳.口腔微生物和口腔黏膜癌变相关性的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36(01):40-42.DOI:10.19381/j.issn.1001-7585.2023.01.012.
本期编辑:贾楠
右下角点个在看, 让我知道你改掉咬颊的决心
图片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我们不传小道消息和谣言
我们不取吸引眼球的耸人标题
我们不做只为转发量而存在的媒体
请你相信原创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们愿意陪你一起认真走下去
人民日报主管   环球时报主办
微信ID:LT0385
图片
电话垂询
转载咨询:010-65363791
业务合作:010-65363765
喜欢,就点个“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