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拍卖丨这幅黄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何以成为中国人物画里程碑之作?

从1948年到1986年最后一次去新疆,黄胄先后七次翻跃天山南北采风写生,用一生的时间来创作以新疆为主题的绘画。
1956年,黄胄随中央慰问团赴新疆时听闻维族老人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的故事,不由感叹:“这个故事太动人了,他代表了千千万万翻身农民的心愿。”从此便开始了“库尔班大叔”主题的创作。
从1956年到1976年,黄胄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数易其稿,不断斟酌修改,于1976年9月确定了最终图式:库尔班大叔穿着印花大衣,骑着毛驴,弹着“热瓦普”,唱着赞歌,迎着朝阳向东方走去。
1976年9月8日,黄胄刚刚完成一幅《库尔班·吐鲁木大叔》,次日便传来了毛主席逝世的噩耗,黄胄遂在画上题写“日夜想念毛主席”。9月11日,赵朴初邀黄胄参加吊唁仪式并补写题记,其中一句“谁知得意作图时,正是导师弥留际”,令人动容,同时也点明了这件经典之作创作的时代特殊性。
诗中的“热满特”在维吾尔语中是“感谢”的意思,一句“展图谛视泪沾臆,把笔几度不成字”也体现了赵朴初的真情,充分诠释了二人在特殊时期惺惺相惜、肝胆相照的深厚友谊。从书风来看,这一时期赵朴初的书法已趋于成熟,浓郁的“苏体”风格跃然纸上。
图片
黄胄 (1925-1997)《库尔班·吐鲁木大叔》
唐人馆旧藏 1976年作 尺寸192x148.5cm
款识:日夜想念毛主席。维族老贫农库尔班·吐鲁穆故事。一九七六年九月八日,黄胄作于北京。
赵朴初题跋:日夜想念毛主席,主席恩情比天地。冬不拉弹不尽苦难的回忆,热满特唱不完贫农的心意。边疆各族兄和弟,日夜想念毛主席。黄胄作此画,朴初为题记。谁知得意作图时,正是导师弥留际。展图谛视泪沾臆,把笔几度不成字。库尔班·吐鲁木啊,咱们的心在一起,日夜想念毛主席。一九七六年九月十一日。赵朴初。
钤印:黄胄写意、赵朴初
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美术》,图版第1页,日本东京华侨总会、长崎唐人馆编,1977年版。
展览:
《中国书画陶瓷展》,日本东京华侨总会、长崎唐人馆,1977年。 
著录:
1.《中国近现代名家画集·黄胄》,第205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6年。
2.《黄胄画集》,前言,人民中国出版社,1997年。
3.《中国名家全集·黄胄》,第24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4.《黄胄作品集》(卷五),第230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5.《中国名家全集·黄胄》,第248页,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
6.《中国艺术大师:黄胄》,第285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09年。
7.《黄胄的人物画》,第136页,河北美术出版社,2011年。
说明:
1.日本长崎“唐人馆”旧藏。日本长崎“唐人馆”自1893年始建,于1967年重建,脱胎于“孔庙”,重建后不定期举办展览,以宣扬中国传统美术及文化为宗旨,见证了百年来中日文化经济交流的悠久历史。
2.1977年《中国书画陶瓷展》由国家文物局向东京华侨总会提供的69幅近现代中国书画和26件清代瓷器组成,此规模的展览为建国后首次。
3.在所知《黄胄年表》及相关评论文章中均记录:1976年夏秋之季,国家文物局、历史博物馆通过轻工部、工艺美术总公司邀约黄胄为日本长崎唐人馆创作大画参加展览。黄胄绘制了三件名作:《广阔天地大有作为》、《飞雪迎春》、《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因此作为重要作品,此件著录累累,不胜枚举。
1977年,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与东京华侨总会在日本“唐人馆”举办“中国书画陶瓷展”,召集了当时著名重要画家绘制作品参与。虽然《库尔班·吐鲁木大叔》这一题材见有数本,主体构图大致相同的也有数件,但黄胄最终还是选择了这幅创作于特殊时间节点的作品送交日本参展,可见其对该作的满意程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炎黄痴子——黄胄作品展”展览现场
近半个世纪过去,这幅极具时代意义与历史价值并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黄胄在中国画坛重要地位的鸿篇巨制《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炎黄痴子——黄胄作品展”近日在炎黄艺术馆揭幕,以《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为代表的二十余件经典作品呈现,让观者可以集中一睹这位人物画巨匠的边疆绘画力作。
展览同期特别举办“时代与笔墨——20世纪人物画变革与黄胄边疆绘画”学术沙龙,邀请著名艺术家石齐;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李志远;国家画院理论所副所长、研究员陈明;北京画院研究员、河北美院特聘教授马明宸;炎黄艺术馆馆员赵楷与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艺术总监殷华杰共同参与,解读《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创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探讨20世纪人物画变革与黄胄边疆绘画的深远影响。
图片
学术沙龙“时代与笔墨——20世纪人物画变革与黄胄边疆绘画”现场
01
他是人民的艺术家
中国画改良的先驱
石齐
著名艺术家
黄胄是我们中国画改革推向前面的一面旗帜!而且是永远推不倒的旗帜!永远是后来者学习的榜样!这件作品从构图到笔墨表现都非常完美,赵朴初题字锦上添花,这幅是国宝级的巨作。
第一,在中国人物画画史上,黄胄永远是闪耀的一面旗帜。1965-1967年这三年,国家提倡“艺术为人民”,画家们纷纷创作这样的人物画,作为部队里的艺术家,黄胄更加重视这一宗旨。
第二,极富天赋又极其刻苦是黄胄日后成为伟大艺术家的重要条件。他对画路的思考非常清楚——艺术要正能量、要为人民大众;同时他又出身部队,精神层面非常突出。因此在题材上,不管是人物、花草、鸟类、动物,他画的都是鲜活的、向上的、人民喜闻乐见的主题。
第三,创作上,他的作品有着别人不可代替的生动与入神。很多画家都追求艺术性,如技术、笔墨、造型要好。但中国画讲究的气韵生动,他的画既合情合理,在变革中,又在接受传统中大步前进
1965-1967年这三年,出现了一批令人敬佩的先锋艺术家,包括方增先、程十发、刘文西、汤文选等等,但跟黄胄先生的作品分量相比,还是高下立见。若以岁月来衡量一位艺术家,半个世纪已经过去,黄胄的画依然生动无比。
叶浅予先生曾说:“画画要稳、准、狠”;但黄胄先生说“画画一笔不行三笔,三笔不行五笔,五笔不行七笔,哪个感觉行就行。”黄胄是继承传统的人,可是他中心点是要革新,所以他摸索到了速写入手,形成黄胄风格。
马明宸
北京画院研究员
河北美院特聘教授
以黄胄为代表的生活派(写生派),直接影响了中国画创作最核心的本源,从而产生了一大批的经典创作。
20世纪的中国画变革从传统中国画描写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转型到以启蒙救亡为主题。
这一时期的中国人物画变革,最初分为两大派:一是固守笔墨的传统派;另一是讲究从造型上改造中国画的学院派,但其实还有第三派,即生活派,是以赵望云、黄胄为代表,而后再扩展到石鲁和叶浅予等一批艺术家。他们没有接受过特别严格的学院美术训练,是直接拿着画笔走到街头,走到生活中来,用毛笔直面生活,走出了一条中国画的血路。
生活派所带来的影响非常重要,因为中国画笔墨、造型问题都是语言问题,但是生活对于创作,才是本源性的问题。这条路线后来直接影响到其他两派的路线:潘天寿主张“从传统里打出来”,傅抱石提出“思想变了,笔墨不得不变”;石鲁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甚至齐白石也把生活贯注到笔墨里……可以说是以黄胄为代表的生活派(写生派),直接影响了中国画创作最核心的本源,从而产生了一大批的经典创作。
黄胄的这些创作完全与学院里公式化的创作不同,完全是从生活本身出发。其个人机缘加上时代选择,让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逐渐建立了用少数民族题材的中国画创作,来反映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新面貌、民族大团结主题,成为当时中国画坛的一股新风与亮点。
黄胄是从生活里摸爬滚打出来的,他的作品生活气息、生活意味特别强。当时学院创作公式化、概念化特别严重,但黄胄的画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他的创作是当时表现社会主义建设题材里,非常新颖、大胆、一枝独秀的风格。
而其少数民族题材的创作在50年代告一段落后,它的价值并没有发挥完,进入新时期的中国画不需要只表现政治题材了,面临着第二次向形式本身、向人文主题回归的时代潮流。
此时以黄胄、叶浅予为代表的少数民族题材人物的第二次兴起,再次引领了当时中国画解放转型的风潮,这次所带来影响力更大,甚至影响了后来整个中国画的转型。
当时中国画正面临去政治化,主题轻松化的转型,黄胄和叶浅予创作的少数民族人物被社会普遍接受。在黄胄等艺术家的影响和引领下,才有了后来周思聪的《彝族》系列、石齐的《人人都在幸福中》等,很多中国画都转向了少数民族题材创作。这是黄胄在20世纪中国画史上,第二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艺术成就之外,黄胄还是一位社会活动家、美术领导者,不仅仅他的艺术作品是不朽的经典,他的人格和他的精神也是中华文化史里不朽的存在。
02
集大成者《库尔班·吐鲁木大叔》
最完美的鸿篇巨制
殷华杰
北京保利拍卖中国书画艺术总监
黄胄在1970年代中国绘画新的改良过程中,同样担当先驱的角色。这件作品创作年代也有特殊性,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及文献价值。
炎黄艺术馆照壁上有一句话:“黄胄是我们新中国自己培养出来的青年画家,他画我们的人民。”这句评价非常准确。解放前的人物绘画以蒋兆和《流民图》为代表,新中国成立后的写实主义人物绘画,黄胄无疑是一位伟大的画家。
20世纪初,中国处于新旧过渡的时期。尤其是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清末民初中国传统艺术穷途末路之时,人们意识到要向西方学习。当时很多艺术家开始走向西方,包括林风眠、徐悲鸿等伟大先驱,都为中国绘画的改良与中西融合做出巨大实践,黄胄的作品也是如此。正如石齐老师所言:黄胄的画内容是追求新的,笔墨是传统的,这也是中西合璧的方式。
从蒋兆和的《流民图》到黄胄的主题性创作,中国绘画改良是一代代画家不断地进行改革、扬弃,站在前人肩膀上不断地发展才到了今天
受到“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影响,艺术走进生活成为改革的导向,带来的写实主义、人物绘画的转变:其一是贴近生活;其二是创立写实绘画;其三是追求绘画的思想和绘画的语言。这些改良都需要中西融合,需要走进生活,互相借鉴与影响。
跟黄胄同时代的中国油画也有变革,要从前苏联的体系过渡到西方,也出现了如罗中立、何多苓、陈丹青等代表性的人物。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走向西部,走向少数民族,在这种大环境中找出自己独特的、具有民族化的语言,黄胄是首当其冲的。从这个层面看,黄胄在1970年代中国绘画新的改良过程中同样担当着先驱的角色。
图片
1977年黄胄为轻工部礼堂创作《库尔班·吐鲁木大叔》
艺术家对其经典作品的反复描摹,往往因为这是他最具代表性、里程碑式之作。提起新中国山水画大师,就要提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系列,那么总结新中国的写实人物绘画,就一定要提黄胄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系列。
这张《库尔班·吐鲁木大叔》最早由日本长崎唐人馆收藏,是黄胄先生1976年9月8日创作的,是历史名件,也是其艺术代表作。由赵朴初题字的的版本,目前已知只有五、六件,流向市场的非常少。
黄胄这一题材的不同作品也有很大差别。从最初的插图概念,到最后完美的鸿篇巨作的结晶,可看到从1950年代到1970年代艺术家在不断精进,追求完美的创作过程。
这件作品创作年代也有特殊性。第一个时间节点是1976年9月8日;第二个时间节点是1976年9月11日,赵朴初对老人家的腼怀,带着非常深刻感情的来题写作品,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及文献价值
李志远
收藏家、中国收藏家协会书画委员会委员
相比其他三张赵朴初题字的“库尔班大叔”,这张画是最完美的一张,值得永世流传。
黄胄是“全能画家”。1950年代,黄胄年轻时候就被人称为“三新”画家:人物新、境界新、笔法新。这是中国著名文人邓拓先生说的,定位很准确。
《库尔班·吐鲁木大叔》能让黄胄画二十年,这种题材肯定是不同寻常的。1956年,那会儿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就知道库尔班大叔的故事:一个翻身的农民,要骑着毛驴去北京看伟大领袖。
图片
目前可见的黄胄“库尔班大叔”题材,最早期作品是库尔班大叔牵着毛驴、手遮额头向东方张望
黄胄先生听到这个故事后,画了第一张是库尔班牵着毛驴,身上背着的口袋中装了哈密瓜、手搭凉棚,上边有一个小战斗机。这是1957年中国民航的杂志出的,黄胄发表的最早的“库尔班大叔”。
但当时有人说,这就是插图,说他没深入生活。于是黄胄就去新疆反复考察,并按照真实场景又画了一版:穿着黑袍子,骑着新疆小驴,弹着冬不拉。关于这个题材,其实黄胄每一年画的都不一样,比如弹的冬不拉,是葫芦改的,很简单,因为穷人载歌载舞用的就是冬不拉,地主老财用的叫“热瓦普”;对服饰的表现,穿黑袍子的是比较早期的作品。
图片
《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作于1976年1月,库尔班的形象从牵着毛驴变成骑到毛驴上,穿着还是贫苦农民的黑袍
再后来,有人说农民已经翻身了,应该要穿花袍子。黄胄就改成印花的,拿上热瓦普。还有一个重要细节,就是驴的前腿是左腿在前,还是右腿在前。此前他画了好多右腿在前,都感到不满意。因为右腿在前和人的左腿重合了,画面观感特别不好。画了二十年,最后终于把这个画完美了:穿着花袍子的、富裕的农民,弹着热瓦普,载歌载舞,驴也是跑起来的,非常顺畅。
这张画还有一点非常珍贵,就是蕴含着黄胄先生与赵朴初先生的情谊。他们两人是老朋友,也都参加了毛主席逝世的纪念活动。看完这张画,赵朴初题写了一首诗,其中就有特别重要的一句“知得意作图时,正是导师弥留际”。通读这首诗,令人热泪盈眶。
从尺寸上来讲,赵朴初题字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尺寸最大的有34平尺,还有31平尺,26平尺和23平尺的。展览的这件是26平尺的,和谷牧先生收藏的一模一样,但是前者更加完整;炎黄艺术馆和轻工业部藏的两张是一样大小。
图片
黄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九藤书屋藏谷牧上款 189.5×144.5 cm
炎黄艺术馆藏的版本贴了15公分。因为当时黄胄先生用的是丈二匹的纸,1.4米多,画了以后驴没尾巴。黄胄先生觉得不满意,就把尾巴填上,贴了15公分,上边是2.3米×15公分,也是丈二匹裁的,一模一样的纸。所以炎黄艺术馆藏的那幅题款要往中间一点。相比其他三张赵朴初题字的“库尔班大叔”,唐人馆藏的这张画是最完美的一张,值得永世流传。
图片
黄胄《库尔班·吐鲁木大叔》炎黄艺术馆藏
赵楷
炎黄艺术馆馆员
以线性造型为基础的中国画不大容易表现现实题材,但黄胄先生在这张作品中找到了特别好的结合点,就是用笔墨材料来发挥笔墨的特性。
这张《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创作于特殊时期,满腔激情,人物表现非常扎实。对比炎黄艺术馆收藏版本,两张作品在人物部分很像,特别是人物表情,颜色处理、区分空间和体块的感觉都很像。
细微差别在于毛驴的处理,可见两张作品是在不同状态、不同想法的情况下画出来的:炎黄艺术馆馆藏那幅更注重空间的处理,这幅毛驴墨色丰富一些。
图片
黄胄 (1925-1997)《库尔班·吐鲁木大叔》(局部)
唐人馆旧藏 1976年作 尺寸192x148.5cm
其次是绘画语言和造型的结合。用笔墨如何表现现实的题材,是中国画发展到从传统里走出来后一直面临的问题。以线性造型为基础的中国画对于现实题材不大容易表现。黄胄先生在这张作品中找到了一个特别好的结合点,就是用笔墨材料来发挥笔墨的特性。如果说用墨染出影子和立体感不是他擅长的,这点用油画或者素描表现更加到位,但是他这些块面、形体、造型都是用速写性的造型来表达,这是他在人物画方面的一大贡献。
陈明
国家画院理论所副所长、研究员
这张《库尔班·吐鲁木大叔》是黄胄先生最典型的成熟期代表作,是他艺术特点的集大成者。
传统中国画在造型上特征是明显的,比如以形写神,逸笔草草等等。但也有其局限性,特别是表现现实人物和现实生活方面,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方法就显得相当局促。正是包括徐悲鸿、蒋兆和、叶浅予、黄胄等先生在内的一批卓越的人物画家为传统人物画打开了广阔的天地。
回顾20世纪以来的中国人物画创作新路径,第一个是西方写实绘画包括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的进入带来的冲击而形成的中西融合道路。在这样西画东渐的背景下,徐悲鸿先生走出了中西融合这条道路,最终形成我们熟知的“徐蒋体系”。其特点在于引入西方的光影和造型,以中国的笔墨表现造型、光影和空间,成就巨大。但其缺陷是没有充分发挥传统笔墨特别是用线的作用。
而黄胄先生走的正是“以线造型”的一条路,这种方法去除了光影的影响,以结构素描的方法,把人物结构以线条方式表现出来。通过线条的浓淡干湿、轻重缓急表达人物的神态和造型。这对线条功夫提出很高的要求。黄胄先生用大量的速写去锤炼用笔能力,最终形成他速写式的线条语言,明朗欢快的人物造型。
上述这些特点都可以从库尔班大叔这件作品中看到:爽利、准确的线条造型,同时用复线的方式使画面造型墨色更加浓重,形象更加深入;加之鲜明的中国画式的固有色,共同形成黄胄中国式的笔墨语言,构成其人物画的造型基础和特点。这一特点极大地影响了近七十年来中国人物画创作的发展和创作趋势,也成为现当代中国人物画非常重要的表现路径,并大大拓展了中国人物画的表现空间。因此,从当代美术史的角度说,黄胄先生在人物画方面贡献巨大。
图片
学术沙龙“时代与笔墨——20世纪人物画变革与黄胄边疆绘画”嘉宾合影
图片
炎黄痴子——黄胄作品展
图片
2023.06.06-06.13
周二至周日
10:00-18:00(17:30停止入场)
炎黄艺术馆
北京市朝阳区慧忠路9号
图片
网络拍卖竞投指南
图片
图片
云征集联系方式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