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长寿逛非遗!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开幕

图片
△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开幕式现场
6月10日傍晚,重庆市长寿区时代广场上热闹非凡。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活动——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在此正式开幕。
来长寿一站看尽非遗之美
当日傍晚,开幕式开始之前,上游新闻记者就在现场发现,180个非遗和老字号项目已吸引了大量市民驻足。鲤鱼灯舞、海棠唢呐等特色鲜明的非遗项目巡游表演,更是惹得现场市民不断举起手机留影。
据主办方介绍,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重庆主场一共设置了7大展区:“茶和天下”“川渝群荟”“长寿遗韵”三大非遗体验区,以及“舌尖非遗”“匠心非遗”“悦赏非遗”“齐活老字号”四大活态非遗展区。
图片
△糖画吸引了很多孩子的目光
“光是走一圈,各种非遗美食就可以吃饱了(笑)。”跟着人群,记者刚一走进展区,就看到长寿当地久负盛名的非遗美食鱼面、薄脆、米粉。再往前走,石柱莼菜、石柱土家倒流水豆干,同样看得人直吞口水。
图片
△合川同德福桃片的传承人在现场现切桃片
来自万盛的李氏面塑和来自开州的糖画,自然是很受孩子欢迎的。当一只只熊猫从李氏面塑非遗传承人手中“活”过来时,孩子们的欢呼声立刻响了起来。
非遗传承人现场赚够半年订单
除了美食可以让人大快朵颐,堰兴剪纸、梁平木版年画、荣昌陶、荣昌纸扇等可以用的非遗在现场同样人气不俗。
有意思的是,西兰卡普和荣昌纸扇都把制作过程演示直接搬到了现场。记者注意到,每个细节都有市民凑拢过去好奇地仔细打探究竟。
图片
△石鸡砣土陶制品
“每次参展回去之后,我们都不用再为订单发愁了。”来自黔江濯水的刘海龙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石鸡砣土陶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他在现场格外感慨地告诉记者,从2015年开始,每年的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他都没错过,而几乎每次他们都能收获至少半年的订单。
精彩非遗大秀纷至沓来
当晚8点,本次非遗购物节·第八届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暨老字号博览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在现场,重庆入选“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和“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的单位代表相继登台接受了奖牌和证书。其中,黔江区濯水风景区、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渝中区十八梯传统风貌区等获得了“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石柱县中益乡夏布非遗工坊等获得了“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
当然,整场开幕式最受市民欢迎的则是紧随其后的精彩非遗展演。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文华奖、梅花奖、牡丹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奖项获得者纷纷登台。
图片
△铜梁龙舞《竞技龙》
图片
铜梁龙舞《竞技龙》率先拉开演出序幕,京剧、川剧、苗族民歌、四川清音、四川扬琴、金桥吹打等传统戏剧、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以及曲艺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倾情演绎,或高亢悠扬、或气势磅礴、或婉约优美。
图片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梅花大奖获得者、著名川剧艺术家沈铁梅压轴登台
著名二胡演奏家刘光宇二胡独奏《蚂蚁》,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梅花大奖获得者、著名川剧艺术家沈铁梅表演的压轴戏歌《醉人的川剧》,将浓浓的巴蜀韵带到了现场,引起现场观众掌声经久不息。
据介绍,目前重庆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市级项目707项,区县级非遗项目4500余项。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全市将陆续开展系列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面展示近年来这些非遗系统性保护的成果。
上游新闻记者 裘晋奕
编辑:夏洪玲
责编:蒋艳
审核:张松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