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宗柳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柳编制品以篮子、簸箩等实用器具居多,也有一些观赏性的工艺品,几百年来,这一技艺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当地世代传承,今天,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广宗柳编。
在广宗县葫芦乡大辛庄村的地窖里,广宗柳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姜朝春,正在为村里的妇女教授柳编技艺。
姜朝春讲,每个季度他都会举办这样的培训,让更多村民了解柳编,传承柳编。
很多村民也都慕名而来,姚立聘就是其中之一。
姜朝春讲,现在像小葫芦这样的工艺品非常畅销,这次教授编织这个小葫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学会,挣个零花钱,另一方面也是想把技艺传承下去。
广宗县葫芦乡大辛庄村位于县城东偏北十公里处,这里的土地沙碱参半,为防沙抗盐碱,当地人在村庄周围种了很多柳树。
村中世代以柳编为手艺,全村一半人以上擅长柳编技艺,广宗柳编是用柳枝编织成的生活用具及工艺品,柳编技艺历史悠久,起源于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近些年,全村将柳编产业发展为主导产业,现有柳编专业户197户。这个村也因柳编被人熟识,当地人称其为“簸箕辛庄”。
别看柳条这么柔软,它里面却大有学问。
姜朝春讲,柳条砍下后趁湿捋去皮,在阴凉处放置几天,具有柔韧性后方能编制各种制品。
柳编对湿度要求很严,一般情况下需到地窑中完成制作。
柳编使用的工具和材料均为艺人自制,主要有镰刀、锥子、麻绳等。
编出制品的大小、宽窄、式样都靠艺人的制作灵感和制作经验。
版权声明:凡本平台发布的
所有原创新闻内容
任何媒体、组织或个人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违者必究。
查看原图 100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