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一河丨苏州河青浦段堤防

图片
图片
图片
苏州河青浦段堤防
引言 >>>
黄浦江和苏州河(以下简称“一江一河”)是上海的两条母亲河,是上海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代表性空间和标志性载体,具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滨水景观。黄浦江作为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是上海市最大的河流,具有防洪、供水、排水、航运、生态、景观、旅游等综合功能,两岸堤防是上海防汛“四道防线”之一。苏州河是黄浦江的主要支流,贯穿上海市中心城区。一江一河两岸堤防全长605千米,贯穿了全市除崇明区外的15个区
堤防,是指沿河岸边修筑的挡水建筑物。市水务局是一江一河堤防的行政主管部门,市水务局所属的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负责一江一河堤防设施的建设及运行管理。其中,黄浦江上游干流段、红旗塘、太浦河、拦路港、大泖港堤防设施日常管理工作由市堤防泵闸建设运行中心具体承担;黄浦江中下游及苏州河堤防设施日常工作由所在区域水务局负责监管,具体工作由区水务局确定的堤防设施管理单位承担。
苏州河青浦段堤防
苏州河青浦段位于苏州河上游,西起沪苏省界,东与嘉定、闵行交界,堤防长度26.15公里,按属地划分为白鹤镇岸段、华新镇岸段。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历史上的苏州河
苏州河又称吴淞江,河道多弯曲,相传有五汇四十二弯。从江口流经苏州河亦称“吴淞江”,源出太湖瓜泾口,吴淞江在古代乃是太湖下游的入海水道三江中的一条主要出口。青浦段在唐代时期,是上海港的发端,该港所在的集镇史称青龙镇,有“小杭州”的美誉。传说“青浦”这个名字就是取自青龙镇的“青”和吴淞江的五条主要支流“五大浦”(简称)的“浦”。
唐宋商贸中心-青龙镇
青龙镇,位于今青浦区白鹤镇东南部和重固镇北部。因居沪渎之口,控江(松江,今吴淞江)连海(东海),特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海港条件,使之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巨镇。据史料记载,青龙镇于唐天宝五年(746年)建镇,当时的青龙镇还属于以军事防御为主的海防城镇。随着江南的进一步开发,青龙镇依赖海内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至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正式建置。此后一百多年的短暂历史进程中,青龙镇因海上贸易的兴盛而迅速崛起,成为华亭县乃至太湖地区极为重要的滨海贸易港口,成为名望东南的繁华市镇。
图片
青龙古镇
青龙镇不仅依靠发达的水陆路与其附近太湖地区有着频繁的贸易往来,而且依靠海路和东南沿海众多港口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与今越南、日本、朝鲜等海外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贸易关系,从而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口岸。据《宋会要辑稿》记载,1077年,青龙镇上交朝廷的商税一项就达1.5万余贯,排在当时全国11个沿海港口城市第七。至元丰五年(1082年),青龙镇更出现了“风樯浪舶,朝夕上下”的兴盛局面,成为“海商辏集”之地。
沧海变桑田。随着长江泥沙的不断淤积,古上海的海岸线日渐东移;太湖的主要泄水通道吴淞江及其支流日益淤浅,导致海舶不能回溯驶入青龙港,唐宋时期盛极一时、名震江南的青龙镇,在元代以后逐年衰落,演变为村落。
图片
青龙寺与青龙塔旧照
范仲淹治理吴淞江
唐末,吴淞江成为太湖下泄入海的骨干河道。北宋庆历年间修建吴江塘路后,太湖出水口受到限制,对吴淞江的水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加之下游围田的大量兴修,侵占了一些泄水通道,加重了苏松地区洪涝灾害,致使吴淞江逐渐淤浅。宋代后期至元代,吴淞江的淤淀问题逐渐加重。因此,吴淞江的治理,始于北宋,至元明时期达到高潮。
宋代,是吴淞江治理方略的最初开创期。以范仲淹等为代表的治水人士,围绕吴淞江治理,提出很多治水之策,为以后各代治理吴淞江奠定了基础。范仲淹任苏州知州期间,针对吴淞江的治理,主张采取“裁弯取直”的方法,即裁直吴淞江盘龙港的弯子(即盘龙汇)。按照这个方略,后人又裁直了吴淞江中游的白鹤汇弯子。裁直后的吴淞江水流流速加快,减少了河道的淤积,保持了太湖的排水通畅,减少了水患,吴淞江、青龙镇的繁华得以继续延续。
最后一个渡口-万狮渡口
万狮渡口建于1991年9月25日,位于白鹤镇万狮村、上海与江苏交界处的吴淞江水域,是苏州河上的最后一个渡口,它的北岸是万狮村,南岸是启圣公路。由于上下游五六公里范围内没有桥梁,因此这段110米长的水路成了跨过吴淞江最便捷的通道。人们或是过河走亲访友,或是到小镇上购物,或是到对岸的乡村公路边等候搭上班车去一趟县城,都要通过渡口来完成。随着在距万狮渡口下游1.5公里处,一座桥梁建成,连通上海的新胜路北延伸段和江苏昆山花桥沿沪大道,随后开通了公交车,基本覆盖了临近区域主要出行目的地。服役几十年的万狮渡口也于2022年底退出历史舞台,这就意味着吴淞江上海段江面上将再无轮渡渡口。
图片
万狮渡口旧照
近期苏州河工程
苏州河(真北路-蕰藻浜)
堤防达标改造工程
本工程位于苏州河中上游,西起苏州河蕰藻浜河口(规划苏西水利枢纽),东至真北路,河道全长22.15千米,堤防改造长度约32千米,其中青浦区段改造岸线总长度2262米。工程按2级Ⅱ等工程规划设计,主要设施包括防汛墙改造、墙前花槽绿化、后方场地设施恢复等。通过整体景观规划设计,从东向西,长藤结瓜,将滨河景观风貌依次打造为“城市记忆段”“亲水宜居段”和“郊野风光段”,各段融入区域文化各具有特色的同时,串联滨河整体景观风貌。本工程荣获中国水利工程大禹奖。
图片
工程航拍
苏申内港线暨吴淞江整治工程
吴淞江工程,全长约125.7公里,上海段长约69公里。其中苏申内港线西段西起沪苏省界,东至油墩港,整治里程约10.4公里,同步拆除重建G1503桥,用地总面积约783亩,项建书控制投资33.5亿元。以老白石路为界,分省界-老白石路、老白石路-油墩港(含G1501桥)两段批复可研。苏申内港线西段是上海市“一环十射”航道网络和太湖流域防洪治理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提高流域行洪排涝能力,助力吴淞江航道能级由Ⅵ级提升至Ⅲ级,对推进上海市高等级内河航道建设,增强上海港对长三角腹地的服务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目前G1503大桥已于2022年9月建成并通车;老白石路-油墩港段堤防已完成交工验收;河道疏浚及省界-老白石路段仍在推进过程中,预计“十四五”末完成。
图片
吴淞江工程总体概况
图片
工程航拍(建设中)
图片
工程效果图
青浦区苏州河堤防管理
近年来,青浦区苏州河堤防正处于设施建设的关键时期,面对河道沿线多项目同期实施且工地范围犬牙交错的状况,积极贯彻落实市水务局、市堤防建设运行中心关于堤防管养、防汛防台、安全生产等各项工作管理要求,坚持守好“巡、防、控”三道防线,扎实做好苏州河堤防日常管理养护,为堤防设施建设提供基础保障,确保了堤防设施的安全运行。
图片
一是加强堤防维护管理,提高管养水平。通过委托第三方市场化单位开展巡查养护,定期开展专项检查、专项整治行动,适时开展水陆联合巡查。进一步加强苏州河堤防日常管理养护工作,保障堤防设施结构完好,维护河道环境整洁,强化巡查、养护工作成效,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图片
二是加强防汛防台,确保安全度汛。强化在建工程监管,提升安全风险管控。做好防汛防台工作,保障堤防安全度汛,压实主体责任,做好应急预案,落实物资储备,组织抢险演练,进一步完善防汛体系。
图片
三是强化在建工程监管,压实管理责任。针对苏州河青浦段处于设施集中建设的特殊阶段,通过签订责任书、建立微信群、开展联合监管等做好在建工程监管,确保工程按批复实施。同时利用好新基础、新设施,因地制宜,打造青浦苏州河堤防样板,加快推进堤防标准化管理评价工作。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注: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堤防建设运行中心
青浦区河湖管理事务中心供稿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