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用爱心托起明天的希望——记市第三届“文明家庭”汪希文家庭

  知识改变命运,这是84岁老党员汪希文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始终坚信,贫困家庭的孩子要改变人生、贫困地区要改变落后面貌,必须从教育入手。为此,他一直致力于为贫困学子提供教育机会,帮助他们走出大山,奔向更广阔的天地。
图片
汪希文及其家人
  汪希文出生于安顺市普定县白岩镇兴龙村一个农民家庭,他靠着自己的努力成为普定县勤劳致富的典型之一。1958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教育还未普及的年代,汪希文就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他深知,对于贫困的农村地区,只有通过提高村民们的素质,才能从源头解决“穷根”。因此,他非常关心下一代的教育,不仅严格要求自己的子女,更十分重视农村地区孩子们的读书问题。
图片
汪希文带领家人慰问老年人
  汪希文常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为此,他兴办教育,鼓励子女开办学校,成立育英教育集团,为乡村孩子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育英教育集团旗下共有8所幼儿园、2所小学以及1所初中,覆盖普定、关岭、镇宁、安顺市区等地,现有学生3000余名。面对家庭有困难的学生,他捐资助学,多年来共资助了400多名儿童入学,资助金额100多万元。
  2018年,他和老伴出资70万元创立一个教育基金,用于资助考上大学的学生。“当时我们把手里的积蓄都拿出来了。”汪希文告诉记者,孩子们也都很支持,甚至还额外捐资80万元,与他们夫妇共同创立了“汪氏劳模教育基金”。据悉,基金从创立至今,共资助了近250名大学生,资助金额达40万元,其中有6个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9个研究生。
  受汪希文的影响,他的孩子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之余,也十分热衷公益事业。
图片
教育基金发放仪式
  他的大女儿汪艳,现任普定县白岩镇讲义育英小学校长。汪艳告诉记者,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希望尽自己所能,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
  汪希文的言传身教,深深感染了汪氏大家庭中的每一个成员,在潜移默化中已然形成助人为乐的良好家风,今年汪希文一家被评为安顺市第三届“文明家庭”,他表示,他们将会以此为起点,不忘初心,继续为乡村教育以及公益事业奉献力量。
安顺日报融媒体中心记者
刘凤 罗含瑶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