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消费漫游之旅|“小明同学”带你打卡代书胡同,透过市井理解幸福

为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迈上提质提速快车道,正观新闻推出“城市消费漫游之旅”系列报道,通过镜头和市民一起打卡热门消费地点和消费场景,用一个个根植于郑州市民心中的消费场所串联起郑州在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所做的努力、成绩及未来规划和畅想。今日推出第二篇《城市消费漫游之旅②|“小明同学”带你打卡代书胡同,透过市井理解幸福》。
图片
胡同,是老城专有的城市印迹。北京的胡同自不必说,南京的乌衣巷,武汉的汉润里,天津的大胡同,成都的宽窄巷,这些胡同里弄,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名片。
说起郑州的胡同,最广为人知的,可能就是“代书胡同”了,它镌刻了这座城市的记忆,是繁华市井的一个缩影。今天,正观新闻记者就带大家逛逛郑州这条久负盛名的胡同。
图片
从繁华喧嚣的郑州西大街向北,一个高高的斜坡下去,高墙灰瓦,曲径通幽,瞬间就从喧闹走进幽静,著名的百年老胡同——代书胡同到了。
据老居民们介绍,代书胡同原来没有具体名称,因位于黄殿坑东部,人们称这片区域为“黄殿坑东沿儿”。明清时,这里靠近驿站、衙署,一些代人书写家信、呈文、状子的文人们常在此聚集,“代书”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职业。随着时间流转,黄殿坑向东、向南的这片区域,被人们习惯称为“代书胡同”,一直沿用至今。
图片
沿着青砖路向里走,在正对西大街入口的小广场上,竖立着郑板桥先生的铜像,以及“代书胡同小记”,讲述代书胡同的由来。“小记”两旁配以郑板桥先生著名的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描述着代书胡同里代书先生“为民执言”的品格。
图片
胡同到此,开始向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左侧向东直至营门街,右侧的巷道则进入代书胡同小区。在右侧胡同里,有一颗“倔强”的老槐树,生长在两栋居民楼之间的小过道里,枝干遒劲,枝叶繁茂。据介绍,这棵老槐树已经有一百多年的树龄,现在被专门保护起来,它是代书胡同历史的见证,现在每逢初一十五,还会有人在树下祈福。
图片
庭院深深,走进古色古香的代书戏苑,抑扬顿挫的唱腔似乎还在回响。高高的戏台对面,记录着两位土生土长的戏曲名家和这方土地的渊源。原来,在《卷席筒》中扮演苍娃一角而扬名的海连池,家就住在管城区附近。以主演《朝阳沟》中的“银环”一角而家喻户晓的魏云,是东大街魏家胡同里走出的豫剧名家。
图片
一纸代书、一方戏台,诉说着多少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记录着多少铭刻历史的时代人物。朴实的老百姓在此代代延续,见证着老郑州衙署机构的起落,岁月芳华的蜕变。时光酝酿、旧巷复兴。那些传承下来的记忆就像一杯清茶,历久弥香。
图片
漫步在代书胡同,虽然拥挤,但却十分的安静,踩着青砖铺成的小路,路两旁郁郁葱葱的绿色尽收眼底,古色古香的仿古墙和门楼,都在诠释着这里的历史。
图片
同时,改造后的代书胡同也变得更加宜居,舒馨苑养老服务中心、状书陈列室、四点半课堂、郑品书舍,社区的一切都以居民需求为首要出发点。
午后的孩子们背着书包去上学,蹦蹦跳跳地从胡同口这颗有着百年历史的老树下经过。这画面,要是让那位学识渊博的“代书”老先生看到,一定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图片
现在的代书胡同,作为商城文化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自己的光芒。虽然路两旁停满了车辆显得有些拥挤,但每每路过之人,看着路两旁的青砖青瓦、浏览着墙上关于代书胡同的历史,总能神游回那时喧闹的胡同,仿佛在那棵百年老树的树荫下,还能看到那些位“为民执言”的老代书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