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Vision Pro和传统互联网的终结

图片
酝酿多年的苹果MR设备vision pro终于面世了,苹果CEO库克说,vision pro将带领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这句话给亚马逊、Meta、阿里等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的大裁员做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从PC到手机,繁荣了二十多年的互联网终于走到了尽头。
互联网将如何演进?下一代互联网是什么样子?对于已经建立霸业的互联网巨头来说,这是一个矛盾纠结的问题。但随着vision pro的发布,互联网的演进路线越来越清晰。
被Web3革命
互联网演进的第一条路是web3,2014年由以太坊的联合创始人Gavin Wood提出。Web3的基本概念是:web1只读,web2可写,web3可拥有。Web3建立在区块链技术上,其核心是去中心化,数据控制权不再属于平台,而是归还给用户。可以说,web3的目标和口号就是要打倒web2的巨头霸权。
如果说传统互联网的尽头是支付和金融,而web3的起点就是金融。比特币的诞生就是为了摆脱对法币和传统金融机构的依赖,建立一套独立运行的支付系统。web3先有去中心化的加密货币,再衍生出各种去中心化的应用场景,包括金融、游戏、社交。
Web3的游戏规则是人人都有发币权,每个项目都可以发行代币,让用户一起参与建设,简单一点说就是向用户集资,等项目发展起来了,大家可从币的增值上套现。另外,代币token也是用户参与治理的凭证,你有token就可以参与投票,决定项目的走向。
从理论上来说,web3想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共建、共享、共治的价值互联网。web3有一套有别于现实世界的经济系统,一种全新的分配机制,被誉为互联网生产关系的革命。
图片
Web2 和web3向创作者收取的分成对比 来源:a16Z
但因为web3挑战了传统金融的权威,所以一直为监管层和主流社会所不容。加上web3过于金融化,无论建设者还是使用者,都只关心能不能马上挣钱,没有人关心实用性和用户体验,web3产品的体验感极差。
而且web3虽然在少数技术天才的推动下不断创新,但也有很多人借web3之名行骗,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项目爆雷、跑路,有人甚至被害得家破人亡,因此web3的名声也不太好听。
从2008年比特币诞生至今十余年,Web3之前发展一直很缓慢,直到新冠疫情期间因美国央行大放水受到资金的青睐,用户规模才迅速扩张。到2022年11月,全球的加密用户总数大约有3.2亿人,渗透率约为4.3%。
在web3的发展中,谷歌、亚马逊和腾讯、阿里等中外互联网巨头,都是被革命的对象。
但有趣的是,Facebook一度想模仿web3。2019年6月18日,Facebook发布加密货币天秤币(Libra)计划,Libra与美元、欧元、日元等各国货币按比例挂钩,可以在全球使用,号称要让支付像发短信一样简单和便宜。
Facebook在瑞士成立了非盈利的Libra协会,还拉上了Visa、Mastercard、PayPal、eBay等20多家传统金融巨头。
虽然小扎宣称Libra只是法币的补充,但还是引发了各国的担忧。Facebook当时在全球有27亿用户,Libra将给金融市场将带来巨大的冲击,尤其是一些小国的货币极有可能被取代。在美国、欧盟等各国监管机构的阻挠下,加盟的巨头纷纷退出,Libra最终被扼杀在摇篮里。
Facebook、谷歌等巨头本来就垄断了社交、广告、电商等互联网市场,最近几年美国和欧盟在不断对他们发起反垄断调查。
“他们有太多权力!”在2020年7月29日的一场听证会上,面对亚马逊CEO贝索斯、苹果CEO库克、谷歌CEO皮柴和脸书CEO扎克伯格,美国反垄断委员会主席戴维·西西里斯说,“这些公司中,任何一个公司采取任何单一行动,都可以深刻而持久地影响我们亿万人民。”
在这种情况下,发行数字货币对于互联网巨头来说简直是痴心妄想但如果没有币,web3简直就没有灵魂。经过这十几年的市场教育,谁还愿意参与一个没机会赚钱的web3项目呢?
无论web3去中心化的属性,还是政府的监管态度,似乎都注定了传统互联网巨头与web3无缘。但是,这些巨头并没有完全放弃。去年以来,随着web3的加速发展,一些巨头开始尝试与web3建立关系,或做一些小动作的试水。
比如,去年twitter推出收费功能,让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NFT做twitter头像;Meta也宣布Facebook和Instagram接通NFT,并且支持MetaMask、Coinbase Wallet等五大加密钱包;今年亚马逊上线了NFT交易平台,而谷歌、微软则主要为web3公司提供云服务。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传统互联网巨头还是更多为web3提供服务,顶多将web3接入web2,而Web3的主场已经不属于它们。                   
 进入3D
互联网的演进还有另一条路,那便是从2D进入3D,借助VR/AR硬件,获得沉浸式的临场体验感。而在这条路线上,冲在最前面的又是小扎和Facebook。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的资金收购了VR创业公司Oculus。2016年,Facebook推出第一款面向消费者的VR头显Oculus Rift,Rift当时还必须连接电脑使用。2018年,Facebook推出独立一体机Quest。2020年又推出Quest2。
多年来,VR市场时冷时热,投资也时起时落,而一直持续投入、大张旗鼓的恐怕只有Facebook。Oculus长期垄断全球VR头显市场,以2021年上半年为例,全球VR设备销量为430万台,而Quest2就占了350万台。
但VR一直只是发烧友的小众市场,一是硬件技术还不成熟,比如眩晕等佩戴不适感;内容应用很缺乏,Facebook经营了这么多年,官方平台上的应用至今也只有几百款,且大部分是游戏。
图片
2021年10月28日,小扎干了一件疯狂的事情,将Facebook更名为Meta,宣布向元宇宙转型。关于元宇宙是什么,业界展开了很多讨论,总结了几大特征,除了3D、沉浸式的临场体验,还包括现实世界的映射、经济系统、数字身份、虚实结合等。而VR/AR头显也基本被公认为是元宇宙的显示和交互硬件,将成为元宇宙的新入口。
在元宇宙概念的拉动下,2021年全球VR设备销量首次突破1000万台,达到1123万台。其中,Oculus占据了78%的份额。
在宣布更名Meta之后,小扎很快又宣布推出元宇宙系列应用Horizon world,包括主攻商务场景的Horizon Workrooms、主攻观影的Horzion Venues、主攻社交的Horizon Worlds以及Horizon Home,工作、生活、娱乐、社交,可谓一网打尽。在从2D向3D演进的这条路上,Facebook貌似抢先一步,占据了领先优势。
但事实不然。首先,资本市场并不买账。更名之后,Meta 股价短暂上涨了不足一个月,然后就从350美元的高点一路下跌,2022年11月一度跌到88美元,市值缩水到只有2000多亿美元。虽然跟外部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而且所有科技股都在大跌,但Meta跌得最狠。
其次,产业界也不买账。论VR头显的销量和市占率、应用生态的成熟度,Meta都独霸全球,但业界却并不认为Quest是VR头显最合适的形态,而是翘首期待苹果发布相关产品。一是大家公认只有苹果有资格定义消费电子,二是苹果有几千万的开发者资源。
而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苹果Vision Pro也没让大家失望。第一,人机交互不用手柄,而是用眼神和手势,更加人性化;第二,虚拟和现实有了很好的融合,戴上头显也能看见外部环境,别人也能看见你所处的状态;第三有了数字身份,在使用Vision时,它会扫描你生成一张虚拟的脸,当你与别人交流时,这张虚拟的脸会实时传递你的表情。而且登陆Vision用虹膜解锁,既安全又方便。加上高分辨率、超大视角的Micro OLED显示屏、双芯片等豪华配置,Vision Pro基本上解决了过去VR设备的种种问题。
苹果推出了操作系统VisionOS,还宣布引入了3D引擎unity,全球大概65%的游戏基于unity开发,现在它们也进入建筑、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用以构建实时互动的3D应用,或者又称数字孪生体。
Vision Pro售价高达3499美元,折合2.5万元,这个昂贵的定价令消费者生畏。但对于全球几千万开发者来说,简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之前他们一直诟病互联网已被巨头垄断、没有创新空间,而现在终于可以施展拳脚了。
不得不佩服苹果的设计能力。有开发者在仔细研究了Vision Pro开发者套件SDK视频讲座后,发现苹果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指引:比如要求开发者在UI界面设计时,每个图标所占的空间不能小于60个point,两个图标之间的距离不能小于16个point,以达到精确的眼神控制。
界面中所有的元素都没有直棱直角,因为人在看东西的时候,眼神会自动落在凸起尖锐的位置。苹果还把键盘改成了圆形,以减少视觉疲劳。在开发画板类APP时,苹果要求开发者做成横幅长形,因为人的头左右摇摆多过上下点头。
现在是万事俱备,就等开发者们上场。目前,苹果把手机、ipad、mac上的一些应用搬了过去,在Vision Pro里可以无缝使用。但很明显,它们不是人们购买Vision的理由,苹果需要真正属于Vision Pro的杀手级应用来拉动这个市场
元宇宙近了
如果说Vision Pro仅仅将互联网从2D带向3D,那还远远不够。
众所周知, ChatGPT和生成式AI席卷全球,带来了人类社会一次重要的生产力革命。只要发一个prompt(提示词),AI就能在几秒钟内生成文章、图片、视频和代码,互联网内容的生产速度大大加快。
有了AI的助力,基于 vision pro开发应用的速度将大大加快。比如生成式AI可以帮助游戏开发者设计故事、情节和任务,快速创建虚拟角色、虚拟场景和虚拟物品,用更短的时间做出一款游戏。游戏的运营也能AI化,AI可以生成更多的随机事件和任务,让游戏保持新鲜和有趣。AI还能分析用户数据,根据用户的喜好去开发新的场景和皮肤。
未来vision应用的产品范式和用户体验也一定跟手机APP完全不同,我相信AI将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而且离虚实融合、实时互动的元宇宙越来越近。
图片
最近跟一个Decentraland玩家朋友交流,得知Decentraland正用AI生成NPC(非玩家角色)。Decentraland是一个基于以太坊的3D开放世界,用户可以里面买地、盖房子、做活动,比如开个画廊、办个足球赛、时装周或者音乐节,跟现实世界很像。
Decentraland发行了加密货币MANA,形成了一个自成一体的经济系统,建设者和用户通过DAO(去中心化自治组织)参与治理,因此被公认为目前最接近元宇宙的平台。可口可乐、三星等一些大公司都在上面建设了虚拟总部。
但论体验感,Decentraland实在不敢恭维,不仅卡顿,而且除了逛一逛,实在没什么可玩的。也正因为这个原因,Decentraland于2017年推出,全球的用户规模至今不过100多万,日活用户高峰时不过2万,去年10月加密市场低谷时甚至跌到了只有几十个。
现在Decentraland平台方和项目方用NPC来跟玩家对话、发布任务、提示任务等,可以增加互动性和活跃度。其实AI在Decentraland有更多的应用场景,比如用来盖房子、设计NFT,可以降低建造的难度,加快建造的速度,让这个虚拟世界的生态更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Decentraland至今只有电脑版。如果它们开发一个基于Vision Pro的版本,基于苹果设定好的框架和标准,相信其体验感一定将大大提升,用户群体也能快速扩大。
AI是web3的生产力,同时Web3又能为AIGC确权。万向区块链董事长肖风前不久在香港web3嘉年华上发表演讲时认为,AI生成的内容太多了,如果都去登记版权,版权局都忙不过来,而区块链天生就有确权的功能,在web3上AI生成的内容天然就获得了确权。
区块链、VR/ AR、AI,这三个技术各自经过漫长艰难的探索之旅,如今终于风云际会。而苹果Vision Pro为三者的融合提供了一个舞台,我相信在这里,会诞生出真正的元宇宙应用。
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终结了,尽管它们仍将存在,但时代的主角不再是它们。
图片
黄仁勋的AI雄心和路线图
苹果Vision Pro定义了什么?目标用户是谁?
英伟达的狂欢时刻  黄仁勋凭什么踩准每一波技术浪潮?
山姆.奥特曼的Worldcoin又在怎么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