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别!又一巨星陨落……天寒地冻的上海凌晨,曾为他的作品排起长队

“我们的父亲黄永玉因病于2023年6月13日3时43分离去。我们尊重他的意愿:不举行任何告别,追悼仪式。”6月14日,黄永玉子女黄黑蛮、黄黑妮、李洁琴向外界透露。
图片
黄永玉,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1924年农历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土家族人,中国画院院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美院版画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是现当代中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
图片
黄永玉 比目鱼 摄
著名作家沈从文是黄永玉的姑表叔叔。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黄永玉开始木刻创作,后拓展至油画、国画、雕塑、工艺设计等艺术门类,代表作有套色木刻《阿诗玛》和猫头鹰、荷花等美术作品。他设计的猴年邮票、“酒鬼”酒的包装,广为人知。
图片
黄永玉木刻作品《鲁迅和木刻青年》 上海鲁迅纪念馆提供
黄永玉的经历颇有传奇性,因家境贫苦,他12岁外出谋生,14岁当了木匠,同时发表第一份画作;23岁成为中国全国木刻协会理事;28岁成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32岁成为享誉全国的画家;70岁到意大利游学写生;80岁登上时尚杂志封面,成为有史以来最老的“时尚先生”;93岁还自驾法拉利跑车上街。主持人白岩松曾说:“老了,就要成为他这样的人。”
图片
2014年4月20日 “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在京开幕,黄永玉为读者签名售书。新华社图片
黄永玉曾是“沪漂”,少年时代流落到上海的经历对他日后的艺术生涯影响颇深,他与这座城市也有特别的缘分。上海《收获》杂志长期连载其有自传性质的作品《无愁河的浪荡汉子》。2013年10月,黄永玉来到上海,记者在外滩源的一个小会堂见证了一场他的小型作品朗诵会。照黄永玉文学创作的历程安排,大家依次朗读诗歌、散文、小说三个门类的篇章。当天的压轴戏正是黄永玉从1940年代起笔,中途几次停辍,又自八十多高龄时续写的长篇小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
一直坐在台下的黄永玉最后登台,以一口浓浓乡音朗诵《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后记。当时,他说,“《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一部印出来了。感谢《收获》杂志的李小林。我不太清楚古往今来世界上有没有第二个这般宽容耐心的杂志主人,让一部小说连载五年之久并且还连载下去的?有朝一日连载完了,不出意外的话——意外只有两个:一,李小林某天忽然大叫:‘受不了啦!让这个文章见鬼去吧!’二,我本人中途短命死掉!否则,三部书出齐那天,开个庆祝会,所有老朋友聚在一起,让大家要多开心有多开心!”
图片
2013年10月27日,“黄永玉作品朗读会”在外滩源一号举行,黄永玉最后登台。蒋迪雯 摄
那之后,又过了8年,2021年8月,《无愁河的浪荡汉子》第三部《走读》完成编校、下厂印制,与第一部《朱雀城》在2013年8月出版遥相呼应。
《无愁河的浪荡汉子》包含84万字的《朱雀城》、130万字的《八年》和48万字的《走读》(1、2),刻画了主人公张序子的传奇。
虽以木刻和绘画赢得声誉,黄永玉将文学视为自己最倾心的“行当”。“活得这么老,常常为这些回忆所苦”,在《走读》里,他有一段自述:“上当倒霉之后不叫痛,不骚心,甚至不当是一种教训,把自己的傻行当作笑料去取娱朋友。更不做借酒浇愁的类似表演,让朋友来分担我的小小疼痒。”这大概就是“无愁河”三个字的来历。
因为热爱木刻,黄永玉结交了气味相投的朋友。他在闽赣认识和神交了一批木刻家、漫画家、诗人、报人、读书人,也遇到了一生的爱人梅溪。他对每一座城市的特点刻画传神,《走读》里写到,初到上海,“序子发觉大城市的路平虽平,却没有朱雀那边的路好走。不挂脚,使不上劲。远倒不怕,东张西望,广播戏文,洋鼓洋号,一晃就到家了。只是脚上这对皮鞋费得厉害。”
图片
图片
2013年10月18日,“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展”预展在上海图书馆展厅举行,黄永玉读者见面会同时举行。19日,展览开幕。蒋迪雯 摄
图片
2018年6月22日,海上电影5号棚举办“美丽的艺术人生”纪念王丹凤特别活动,左三为黄永玉。海沙尔 摄
在武康路巴金故居,黄永玉赠巴金故居的铜像“新世纪不再忧伤”,记录了他对巴金的深情。上世纪四十年代,黄永玉与汪曾祺、黄裳并称上海滩“三剑客”,三人常结伴去巴老府上拜访。黄永玉曾说,文学前辈中,他最怕巴老。说“怕”,更是热爱和敬重。2011年,巴金故居修缮完毕对外开放,他为故居设计藏书票而作巴老画像,并赋诗《你是谁?》。2013年,他再度为巴金故居创作,为铜像赋予的是一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的受难者张开怀抱、尽情拥抱新世界的形象。铜像被安放在巴金故居后花园西南角的楼梯边。揭幕那天,黄永玉再度踏进这个他熟悉的花园。仪式后,90岁的老人脱去外套,只着衬衫,在花园草地上盘腿坐下,谁都不知道这位老顽童想做什么。片刻,他向后倒去,竟在草地上打起滚来,一个、两个……
图片
图片
图片
2013年10月28日下午,黄永玉来到巴金故居,为铜像《新世纪不再忧伤》揭幕。仪式结束后,90岁的他像孩子似地盘腿在草坪上打滚。蒋迪雯 摄
今年年初,《癸卯年》特种邮票引发众多邮迷期盼,天寒地冻的上海,邮迷们连夜排队购买,不少邮政网点前排起了“长龙”,更有老年集邮爱好者从凌晨3点起,就开始了迎接“兔票”的漫长等待。
图片
作为邮票设计者的黄永玉,此时已近百岁高龄,但笔下的兔子依然充满了活泼和童趣。
图片
图片
黄永玉与生肖邮票结缘始于1980年。黄永玉创作的《庚申年》猴票是邮票史上最受追捧的“明星”之一,至今仍“一猴难求”。那只坐在红色背景上的黑色小猴,是人们心中生肖邮票的符号。生肖作为邮票主题始于1980年,因创作了这枚中国生肖邮票开山之作,黄永玉被亲切地称为“猴票之父”。
2016年,黄永玉创作了《丙申年》猴票,一套两枚。这套邮票与《庚申年》猴票遥相呼应,仍使用了黑、红、金三个主色调。不同的是猴子的动作,第一枚邮票上的猴子一手捧着寿桃,一手抓着树枝喜笑颜开,仿佛刚摘到心爱的桃子,透着灵长动物特有的机灵和生动。第二枚一个大猴子抱着两个小猴子。大猴子脸上透着幸福舒展,小猴子则是亲吻着大猴子,三只猴子其乐融融。
图片
《庚申年》猴票
一张张个性戏谑的画作和俏皮的语言
以动物形象讲述人间的故事
让人忍俊不禁
如今
潇洒扬扬的挥一挥衣袖
作别西天的云彩
一路走好!
本文综合自:上观新闻、新闻坊
相关作者:施晨露
微信编辑:佳思敏
校对:晓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