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4种“降血糖保健品”,都是假的,专骗中老年人!

一些中老年糖尿病病友治病心切,骗子们利用这种心理,虚构身份、虚假宣传,不仅骗取糖友的钱,还贻误治疗时机,严重时甚至会危害生命。
下面这4种是最常见的“降血糖保健品”骗局,让我们一起来揭穿它们。
1.宣称能“治疗糖尿病”“有效降血糖”
诈骗手段
往往宣称“无添加、纯天然”,能“有效降血糖,治疗或治愈糖尿病、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等。
案例:
2021年12月,江安县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称具有降压、降血糖功效的食品“金盛康牌福安之胶囊”“堂恒牌好康舒胶囊”和“净宝牌圣健元胶囊”。经送检,上述产品检出药品“氨氯地平”和“盐酸二甲双胍”。(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图片
牢记:根据《食品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号称有治疗效果的保健品或食品,都涉及违规宣传,不要相信。
2.宣称“不吃药、不打针,能快速降血糖”
诈骗手段:
在保健品或食品中,非法添加能快速降血糖的降糖药物(如格列本脲,副作用比较大,长期大量服用会造成低血糖),对外宣称“不吃药、不打针,只靠XXX就能降血糖”、“快速降血糖”等,明示或暗示能代替药物
案例:
2021年7月,济源市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花粉山药压片糖果”,有糖尿病病友反映服用该“糖果”后降血糖效果非常好,但同时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送检后,在该产品中检出格列本脲。(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牢记:一旦感觉保健品或食品,像降糖药一样能显著降低血糖,就要提高警惕了,很可能是添加了降糖药物。
3.宣称能“长寿”“包治百病”
诈骗手段:
利用传统中医文化现代医学研究,称含有“神秘成分”“植物胰岛素”“胰岛素活性因子”等,明示或暗示能“包治百病”
案例:
2023年1月24日,大渡口区市场监管局查处一起“长寿果”,宣称添加了神秘成分,能够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牢记世上没有万能药,更没有万能的保健品或食物。
4.普通食品宣称“对糖尿病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诈骗手段:
安排免费体检、免费讲座、签到送礼物、限量优惠等方式,搭配“现身说法”“好评返现”“虚假买家种草”“虚假好物推荐”等,骗取信任,夸大或虚假宣传。
案例:
2019年丽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某公司通过产品免费体验、签到送礼物、视频健康讲座、现场宣传、老年消费者试吃后“现身说法”等形式推销产品"精微多纤宝",夸大、虚假宣传其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多种疾病具有预防和治疗的功效。经查明,“精微多纤宝”产品其实就是普通食品。(信息来源:市场监管总局)
牢记“说的再好,不如成分一览表”,如果该保健品或食品没有主要成分介绍,需谨慎购买。
教你鉴别药品保健食品食品
药品:【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或Z、S、J、B)××××××××表明为药品,如无国药准字批号则不是药品,没有治疗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的作用。如果带OTC则是非处方药,红底是甲类,绿底是乙类。乙类非处方药除在药店出售外,还可在超市、宾馆、百货商店等处出售。
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药品查询入口
保健食品:【国食健字】国食健字G××××××××(或卫食健字(年份)第××××号)的批准文号。进口保健品有国食健字J(或卫食健进字)的批准文号。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外包装上有“蓝帽子”标识。
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保健食品查询入口
食品:【QS】QS是“企业食品生产许可”。不具有特定保健功能
治疗糖尿病,不要寄希望于保健品或“神药”。控制血糖已经很难了,挣钱也挺不容易的,大家都看好自己的钱袋子,别再上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