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考简介|马克思主义学院:百年传承,守正创新

  全文共2114字,阅读约需7分钟
关键词:报考简介
编者按
漫步学科长廊,畅行知识殿堂。高考在即,新的人生画卷在此展开。或许你倾心于人文世界的奥秘文本,或许你期待科学精神的上下求索,或许你渴望交叉融合、实践理论,或许你仍心意未定,对一切未知充满热情……文理工医,社科万象,在燕园一览无遗。百余年传承,京师大学堂点亮的求索精神前后相继,明亮如初。跟随我们探索北大专业,找到属于你的知识乐土,开启充满挑战与热情的崭新篇章!
院系简介
北京大学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和传播基地,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诞生地。1918年,李大钊在北大创立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团体——“马客士主义研究会”。自1920年起,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史学系、经济系、法律系和政治系先后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一次在中国大学中被正式列入课程、公开讲授。1992年,北京大学成立全国第一家马克思主义学院。2022年4月,学院隆重庆祝了学院建院30周年。2016年1月,学院被中宣部、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于2005年首批获得一级学科授予权,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双一流”建设学科。长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教育部学科评估结果中位居前列。
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时肯定了学院“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办学原则,指出:“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要坚持‘马院姓马,在马言马’的鲜明导向和办学原则。”
人才培养
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埋首经典,关注现实”的培养理念和“宽口径、厚基础、重创新、国际性”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一流的专业理论人才和德才兼备的治国理政人才。
1
实行针对性辅导的导师制培养模式
马克思主义学院充分关切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包括学业规划、科研引领、进修推荐等多方面的针对性指导,助力学生的未来发展。
2
创建多维度的学生学术研讨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过搭建“经典共读”、“学生刊物”、“论文展示”、“学术沙龙”等多个学术研讨平台,在过程中时刻追踪学生学术成长,旨在引导学生厚植学术素养、强化学术思维、提升理论水平。
3
开展深入基层、富有成效的实践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着力于引导学生知行合一,搭建全方位实践育人体系。学院建有多个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院组建学生讲师团,面向校内党团支部以及校外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乡村社区开展主题宣讲;学院组织师生开展党建调研,鼓励师生深入基层一线,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4
开展渠道多元、主题精深的国际交流
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丰富精深的国际交流活动。学院组织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进行高端国际学术对话;学院也将实践地扩展到海外,组织学生赴英国、德国开展学术实践活动,对话麦克莱伦、塞耶斯等知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者,以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眼光。
5
为学术深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学生开放校内连读绿色通道,对规定期限内完成学业要求的本科生提供本院保研支持,开放本硕博连读“绿色通道”。对于有海外深造需求的学生,学院聘任大卫·科兹、理查德·沃林、特瑞尔·卡弗、肖恩·塞耶斯、亚历山大·布兹加林等客座教授,指导学业、助力深造。
6
就业多渠道、职业前景看好
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张扎根中国大地,育世界一流人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长期居于学校前列;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涵盖党政机关、高等院校、企事业单位等。
分流方向介绍
马克思主义学院以“夯实基础、交流融合”为本科招生办学的重要原则,注重发扬涉及文史哲等多个领域的平台优势,着力培养学生厚实的人文社科基础,在本科阶段不细分具体专业方向,在研究生阶段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择确定具体专业领域。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九个硕士点和博士点对接一个本科专业,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国外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6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3个二级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权点。学院为本科生提供本硕博直通培养渠道。
精品课程介绍
图片
特色项目
定期举办世界性高端学术论坛——“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
启动马克思主义研究重大基础性学术工程——《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
建设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
启动本硕博一体化的卓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培养计划;
出版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术年度发展报告等;
持续举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论坛;
持续举办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青年学者北大论坛;
持续举办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生论坛。
海外交流
暑期海外学术交流活动
组织暑期学生学术探访团,赴海外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备选地有英美、欧陆、俄罗斯、拉美等国家和地区。2018年暑假学院本科生赴英国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进行学术访问,拜访大卫·兰恩(David Lane)、乔纳森·沃尔夫(Jonathan Wolff)、戴维·麦克莱伦(David McLellan)、大卫·贝茨(David Bates)和肖恩·塞耶斯(Sean Sayers)等知名学者。
编辑 | 唐儒雅
美编 | 唐儒雅
图片